从暗恋到成真只差一个勇气(今夜不关心人类)

《重庆森林》里暗恋着巡警“663”的阿菲,是兀自灿烂、热烈的“梦中人”;岩井俊二的《情书》里,两个女孩的书信来往中逐渐浮现一个男孩的暗恋心迹,涵盖了关于爱情与友情、生与死的思考。

暗恋滋味,相异又相同。那些个试探、欢喜和气馁,总是真实可感。而诸如此类的记忆,又常常被我们加工、抽象成浪漫化、文学化的符号。

从暗恋到成真只差一个勇气(今夜不关心人类)(1)

电影《重庆森林》中,巡警“663”和阿菲相识于快餐店。(图片来源:豆瓣)

当我们谈论暗恋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回首那些隐秘的心路历程,我们是怎样迷失、又怎样找回自我?过往岁月的暗恋经历,是否在我们对于亲密关系的认知中有着遥远的回响?

小寒已至,趁三五知己围坐炉前,不如暂且放下期末季的疲惫行头,让我们来聊聊不远处的青春时光里,那些个无疾而终的暗恋故事。

01. 有没有一个人,

让你想回到认识Ta的第一天

“正常的恋爱是两个人同时写故事剧本,但是暗恋者却是一个人在写。”胡邓副教授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在提及暗恋时,他做了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

暗恋在英文中的常见表达是“unrequited love”,或是“unreciprocated love”,意为“没有回报的爱”。在暗恋的过程中,人们能够体会到各种各样极其微妙的、矛盾的情绪。正如临床心理学家Leon Seltzer所言,暗恋是一场甜蜜的折磨(Blissful Torture),在这一场自我创设的甜蜜折磨里,暗恋者们心甘情愿地付出着。

相爱并非易事,但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暗恋经历。暗恋时那满怀期待又小心翼翼的模样,那渴望坦白又害怕受伤的心绪,像你像我又像Ta。

@L:“不知怎么就把相机对准了她”

第一次被她吸引是在一次班会活动上。那天活动结束之后全班拍合照,拍着拍着大家就玩闹起来了。吵嚷的人群里,我不知怎么着就把相机对准了她和她旁边的另一位同学。我一直举着相机,直到被她发现了才按下快门。那张照片里她的眼神很美,像我最喜欢的那句话:“她没有见过阴云,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对她的第一印象是干净,特别是眼睛。

@Summer:“我写了一张表白的明信片”

我和他一起主持了一次学校的活动,就这么认识了。某个期末的晚上,我写了一张表白的明信片,没有署名,拜托我的同学帮忙转交给他。我躲在空教室的门背后,透过门缝,看着他很认真地双手捧着那张明信片,一边读一边在走廊里踱步。他皱着眉头,可能是在想到底是谁写给他的。我记得他让我的同学传给我一句话:“那就请让她多保重。”

@W:“他像偶像剧男主角一样出现”

我那时顶着个蘑菇头,四肢粗短,架着防弹玻璃那么厚的粉框眼镜。初三时,他像偶像剧男主一样转学到我们初中,开学考就把我从全校前十的红榜上挤了下去,我因此生发了“想嫁给他”的愿望。高中开学第一天,我听说他当了数学科代表,立马去求老师让我当语文科代表。因为在青春小说里,语文科代表和数学科代表总是一对儿。

从暗恋到成真只差一个勇气(今夜不关心人类)(2)

电视剧《最好的我们》里,耿耿和余淮成为同桌。(图片来源:豆瓣)

@麦兜:“表白是不可能表白的”

年少时光确实有那么一个特别的人。他喜欢打球,然而我每次走过篮球场的时候总是梗着脖子一副忠贞不屈的样子,打死也不往球场看一眼——天知道我有多想看他。青春期的孩子们爱起哄嘛,那时候我基本上每天都会问问老天爷:什么时候才轮得我和他被起哄呢?表白是不可能表白的,虽然当时为他写了好多诗。现在回头来看也不觉得不值得,终究是填满了少女想象的天空吧。

@赛斯贝德:“我喜欢的人在荧幕里”

“我爱你,与你无关。”第一次读到这句歌德的诗,是在大刘的《三体》里。当时受到很大的震撼——“喜欢”和“暗恋”都是一种独立的状态:永远向往爱,渴望爱,但又不为爱失态,不为爱沉迷。可能我比较特殊,我喜欢的人在荧幕里。看着她冰面降落,看着她脚踩绿草,看着她笑靥如花,看着她翩翩起舞……我静静地看,默默地欣赏,独自开心,抽身离去。这份爱,与她无关,却弥足珍贵。

@翼公子:“我们在学校湖边相遇”

那时候下了课,我拿着旺仔小馒头去学校的湖边喂金鱼,她走过来,靠在栏杆上看着我喂鱼。秋风把湖吹成了海,金鱼跳出水面争食。出于礼貌,我抓了一把小馒头摊在手上递给她,她接住后,尽力俯下腰,想要一颗颗地送到鱼的嘴前。落下的小馒头像流星一样,大家一直都没有说话。也不知过了多久,鱼在倒映在水面上的云里作了好几轮画后才散去。我的青春也曾这样追逐曼妙无常的浮云。

02. 喜欢你,是我一个人的事情

暗恋一度是认知心理学领域火热的研究课题。

关于爱的动机,心理学家这样解释:人们之所以愿意持续地对一个人投入爱,是基于与对方建立一段恋爱关系的可能。而暗恋的产生,则代表了一种动机悖论(Motivational Paradox)——即便看不到回报,暗恋者也会持续付出。

美国心理学家Aron和Allen(1998)研究发现,这种悖论的产生可能出于三种原因:

(1)暗恋者看重对方成为伴侣后的潜在价值;

(2)暗恋者误解了对方“善意的拒绝”;

(3)暗恋者沉溺于默默爱一个人的状态。

@Summer:“他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对象”

我觉得那个时候我会去追逐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一个让人羡慕的对象。他不仅成绩很好,人缘还好,在各个领域都很优秀。相反,我不是很能处理人际关系。他好像完全活成了我想成为的那个样子,我想去追逐这个遥不可及的背影。他的兄弟的起哄也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他对我是有好感的。

@嘿嘿:“他只是出于责任感、热心肠”

前一个学期他帮了我很多忙,我发现自己每天都在想他,沉浸在依赖当中。即使知道他并不是出于喜欢我才帮助我,只是出于一种责任、热心肠来帮我,我还是会非常感动,并且是幸福的、心动的那种感动。

@CC:“我不想被他看到我的缺点”

一开始我是想过向“恋人”的方向去发展的,但是在后来的相处过程中,我觉得这个人实在是太好了,我觉得我不够好,配不上他,我觉得他只能是我仰望的对象。我怕我们走向爱情后,我会不可避免地暴露我身上的缺点。我不想被他看到我的缺点,也怕我会不可避免地看到他的缺点,从而破坏他在我心里的形象。

@W:“我只喜欢不喜欢我的人”

我只喜欢不喜欢我的人,我能够从暗恋中获得快感,而且我特别喜欢这种自己把握节奏的感觉。因此我需要一个暗恋的人,是谁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得有这么一个人,而他恰好塑造了我喜欢的人的样子。

从暗恋到成真只差一个勇气(今夜不关心人类)(3)

电影《情书》中,藤井树收到一份来自“天国”的信。(图片来源:优酷视频)

“在内心先酝酿一个尽善尽美的女子,然后把她放射到你爱的人身上,所以你爱的人其实不过是寄托精灵的驱壳。”朱光潜在《厚积落叶听雨声》里这样写。

胡邓副教授则认为,暗恋者之所以不愿表达,或许是因为自卑而止步不前,或许是因为尚未做好承担表白后果的准备,总的来说,都来自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畏惧。“如果暗恋变成了明恋,故事剧情可能会偏离自己的想象发展,暗恋者很害怕这些不确定性。”

可以看出,在暗恋中,对暗恋对象的认识是部分剥离于现实的,暗恋故事的发展也是暗恋者一人可控的,由此,从某种意义来说,暗恋者一人也可以完成演出,收获故事的完满。

03. 追着光,自己也成了一束光

在暗恋这个语境里,表白往往意味着结束。

表白信里,Summer引用了《春江花夜月》里的一句诗:“愿逐月华流照君。”回信中,Summer的暗恋对象却说:“对不起,天好像有点暗。”

但是,暗恋从来不只是结局重要。

泰国青春喜剧电影《初恋这件小事》中,成绩普通、性格内向、相貌平平的初中生小水,喜欢上了优秀的学长阿亮。为了吸引心仪男孩的注意,小水从外貌到气质不断提升自己,最终蜕变成为众人眼里光芒万丈的话剧的主演与仪仗队的领头。对一个人的喜欢,往往使我们渴望成为更好的自己。

从暗恋到成真只差一个勇气(今夜不关心人类)(4)

电影《初恋这件小事》中,在仪仗队训练的小水。(图片来源:豆瓣)

高中时,Summer努力将作文写得很好,好到范文让全年级传阅。“可以被他看到”这件事,对Summer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想和他站到同样的高度,所以我会去努力。”

2019年,高考失利的司空选择远赴河北复读,这个秘密只有她和妈妈知道。一直撑到三月,高考的压力与退学的风险让她几乎崩溃。对同班男孩的喜欢拯救了她。“如今回想起来,感觉像抓住了救命稻草,我把‘跟他在一起读大学’作为一个目标,狂热地追求着。”

北辰也是如此。2020年高考复习的紧张阶段,每一个身心俱疲的夜晚,来自喜欢的人的每一句话,都变成了激励。“他跟我道别时说的那句‘让我们都加油去超越自己’被我做了一整年的手机屏保。”北辰在日记里写下了这样的话:“怀此微志,他日功成,重聚叙情。”

尽管结局也许并非皆大欢喜,但暗恋的过程好似一场心灵奇旅,会让人收获对自我、对爱情更饱满的认知。

CC的暗恋以对象出国留学告终,高考志愿结果让司空与心动对象失之交臂,北辰最后也没能鼓起勇气向他告白……但在他们看来,感激总多于遗憾。

Summer对自己的暗恋经历作出总结:“给我最重要的教训就是,真正的爱情绝不是像我这样一个人卑微地付出。”这段暗恋经历教会了Summer,健康的爱情应当是两颗心相互碰撞,又相互悦纳,是平等的、互惠的、正向的。在这个过程中,独立的个体也将收获独立之外的、新鲜的、丰盈的生命体验。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梁永安认为,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一种文化性、精神性的关系,拥有了爱情,这种关系就会变得更有肌肤感。爱情在社会和家庭之间,起着很大的互补和调试作用,两个人形成一个充满温情的小世界,就可以抚平戾气,心安处即是吾乡。

与他者、与世界产生微小但紧密的联结,与此同时,也让自己变得更好、更爱悦自己,是藏在暗恋者们心底的美好愿景,鼓舞着暗恋者们哪怕愿望落空,也继续热爱生活。

“有时候暗恋不只是独角戏,而是追着光,让自己也变成了一束光。”CC如是说。

如果这篇文章勾起了你关于暗恋的记忆,请记得:暗恋的“暗”字,有两个太阳,一个是心底的那个人,另一个,是你自己。

(文中L、Summer、W、麦兜、赛斯贝德、翼公子、嘿嘿、CC、北辰均为化名)

参考文献:

Aron, A., Aron, E. N., & Allen, J. (1998). Motivations for Unreciprocated Love.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4(8), 787–796.

来源:青年人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