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大全免费(好书推荐)

好书推荐大全免费(好书推荐)(1)

《艺术第一眼》

徐佳和 著

上海辞书出版社

作为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徐佳和的《艺术第一眼》荟萃当代众多有影响的东西方艺术家、画家、摄影大师、世界知名美术馆馆长、策展人等,勾勒出他们的上海之行以及他们与这座城市之间的关系,也勾勒了上海艺术家在异乡对于艺术的艰苦探索、对于家乡的深情回望。也因为作者孜孜不倦的探索,许多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脉络细节在采访中渐渐梳理清晰。我们得以了解这些当代艺术大家最主要的思想、成就和贡献,对各种艺术流派和学说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更深刻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内涵与神韵。

近日,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化读物编辑室编辑出版的《艺术第一眼》入选“2022年4月百道好书榜·艺术类”。

作为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艺术第一眼》收录沪上媒体人、艺术观察者徐佳和多年积累的艺术评论和文艺随笔。全书约28万字,图文并茂地向读者展现当代艺术世界风貌,既描摹了艺术的发展,也描摹了艺术与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交融发展的精神图景。

好书推荐大全免费(好书推荐)(2)

从90岁女建筑师章明爬上脚手架,听见沪上老建筑的“语声”,到日本策展人长谷川佑子眼中的上海城市空间,再到纪实摄影大师马克·吕布通过镜头捕捉中国发展……在“他们来过”板块中,徐佳和与来沪多位艺术大师对话,碰撞出精神火花;“往事钩沉”所涉艺术往事和故人,尽力还原本来面貌;“我来画像”以独特眼光描绘中国艺术家生活原貌,有画画的作家、有摄影的诗人……他们不安分、不服输,有敏感而跃动的心;“我有‘艺见’”基于对艺术圈怪现象的客观审视,提出“艺见”。

作者介绍

好书推荐大全免费(好书推荐)(3)

徐佳和(李斌 绘)

徐佳和,本名徐翌晟,一路学霸,直至保送入作家辈出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师长中作家、评论家群星璀璨,奈何大学里光顾着释放被压抑十几年的青春激情,并没有全然浸淫在作家的斑斓文采中。被《光荣与梦想》鼓舞,出了校门一心投入新闻事业。兜兜转转,终于在《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中安顿十余年,成为首席。现任职于《新民晚报》。

作为写作者,一路学霸的徐佳和追求以文学方式描绘当代艺术界各色人等,以小说笔法重构艺术界点滴往事。她坦言自己并非艺术专业出身,所有艺术知识积累全在日常阅读,利用多年来流连世界各大美术馆、博物馆、艺博会直面艺术珍品真迹的机会,与各路艺术专业人士的直接交流,希望开辟一条通向艺术认知的小径,与读者一道轻步踏来。

名家推荐

好书推荐大全免费(好书推荐)(4)

中国作协副主席 何建明(王凯 摄)

才气的外溢是敏感,艺术的内功是细腻,徐佳和属于这样的人。《艺术第一眼》凝集的是作者独有的特质。

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认为,《艺术第一眼》的意义,是见证了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期待下一本“第一眼”会更有分量。

好书推荐大全免费(好书推荐)(5)

上海摄影家协会主席雍和(王凯 摄)

著名摄影家、上海摄影家协会主席雍和认为:佳和的摄影评论就像一把手术刀,总是能切中要害部位!

好书推荐大全免费(好书推荐)(6)

徐佳和与资深报人郑重

“艺术作品的价值是什么?艺术家的初创心境是什么?”资深报人、文博学者郑重在《艺术第一眼》序言中评价道:“作者力求在文章中用通俗的语言,把更深刻的哲学内涵表述出来,力避自我陶醉的梦呓之语,力避用几个世纪之前视为金科玉律的概念给当代艺术增加几道光环,给人留下更广阔的思索空间。”

序言精读

作者:郑重

对徐佳和,识其人,读其文,和刘旦宅有些因缘。刘子不只是画家,而且是学人,平生解老庄屈子,玄想八方,语言木讷如老僧,极具思辨的哲理,而且对文章的品评,言必中的,入木三分。某日他突然对我说:“认识徐佳和吗?文章写得好,找她来谈谈。”事情常常有因无缘。不久,旦宅兄病重,驾鹤西行。此后,我和徐佳和相识,知她供职于《东方早报》,与我为同道。

在上海乃至中国新闻史上有一张《东方早报》,被认为是新闻界江湖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因有一批像徐佳和一样的青年才俊的参与而风生水起,清新凌厉,但终因“水土不服”枯萎了;后来变身、转型、重生,但还是“留得枯荷听雨声”,给人留下许多记忆。徐佳和在该报艺术评论上发表的文章,如今结集出版,读之有往事并无苍老之感。

《江湖》是一幅画,徐佳和看到过,感动过,而且出现在她的评论文章中,似乎有些恋恋不舍。以往人们多用“艺术的海洋”之类的语言来形容绘画。海洋浩瀚、深邃、无尽,而艺术的生发与成长却像江河湖海一样,在平静或激越中流动、交汇。绘画中的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都出现在徐佳和的笔下,但她很少用“继承”或“借鉴”的字样来表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无论是涓涓细流的小河、微波涟漪的湖面,还是惊涛骇浪的大河,她的文笔都如轻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给流动变化的绘画艺术带来新的生命,表现得那样微妙。

把蠢蠢欲动的愤怒、欣喜、念想、神伤、无奈,统统按捺住,然后狠狠地一股脑儿揿进了画里,幻化成了小和尚,眯着的眼睛里飘过风轻云淡,裹着袈裟的背影欲求而不得,徘徊又徘徊之后眉梢的一抹红晕……这是徐佳和对一位画家的描写,很能代表中国历史新时期画家的心态。徐佳和写了不少画家,有的生活在本土;有的在国外闯荡了多年又回来;有的脱尘绝俗,为艺术而活着;有的驰骋于书画市场,和经济结起了无形的链条;有的受现代派的启发,受当代艺术的影响;有的向传统绘画中求生活……无论是哪一类画家,他们都在探索,在探索中有着向往,有着徘徊,有着选择,只是没有所谓的成功与失败,只是体现了当今的价值观。绘画不再是政治标签,正如徐佳和所说,模糊了历史与现实的分野,打消了生与死的极限。

好书推荐大全免费(好书推荐)(7)

徐佳和与印象派大师贾可·雷诺阿

从拍卖市场来看,不只是书画文玩,还有带着时间风尘的老茅台酒、老普洱茶、老山参、老洋房、老旗袍……这些物品流传的背后都有着收藏家的身影。特别是书画,讲究的是流传有序。这个“有序”就是收藏家的著录、题跋和印记。过去的收藏家花钱买风雅的同时又肩负着“保护文物”的庄严使命;一个时代的绘画,能够让后人当作文化珍视起来,收藏家应该是第一功臣。今天的收藏家有着怎样的一种心态呢?一位收藏家告诉徐佳和,他的收藏是“藏画、藏知音、藏故事”,此话说出了当今收藏家新的收藏境界。讨论收藏、绘画和故事永远是离不开的话题。而这位收藏家的心境向我们透露出,除此之外,还有更深层的意思。

欣赏、评论、与画家的交流和对画家的理解,统一在徐佳和的文章中。《呐喊》《星空》以及《向日葵》,对她有着直觉上的震撼;而进入中国水墨则更多的是品味和琢磨。在这样的过程中,她有着看得懂的艺术和看不懂的文章的困惑。她认为文字理应成为沟通观者和艺术家之间的桥梁,注意,这是桥梁,而非故意设置的另一重解释的障碍,也不应该是策展人、批评家对理论和方法论的霸占。观画如读诗,各随所得。诚如泥淄皆水,唯舌能辨其味,艺术欣赏,因以知味为先,从直觉到琢磨,这是艺术欣赏的磨练过程。而艺术家的用心,和观赏者、批评者未必相同。这就需要批评者去理解艺术作品的意义是什么,艺术作品的价值是什么,艺术家的初创心境是什么。关于这些,她都力求在文章中用通俗的语言,把更深刻的哲学内涵表述出来,力避自我陶醉的梦呓之语,力避用几个世纪之前视为金科玉律的概念给当代艺术增加几道光环。她有着自己的见解,但又不把话说绝说死,从而给人留下更广阔的思索空间。

好书推荐大全免费(好书推荐)(8)

徐佳和与“纯真博物馆馆长”柴一茗

一潭清水,纯可见底,而又有着混沌般的不可捉摸,读其文,观其人,都会有这样的印象,真是文如其人啊。一个敏感、多思、机智的精灵在尘世间飘来飘去,却又去尘绝俗,诚实可信。她游走于东方和西方的艺术天地,提出了艺术家要真诚,不能给观赏者以欺骗的警诫。纯真博物馆主的恋书、恋碟、恋植物、恋石头、恋种子,恋一切可恋之物,她又觉得自己身在其中,倾情于笔端。精于装饰,又不追求华丽,只像小盆景那样精致。追求自我,不管别人说东道西,作文与做人都应有这样的风格。

当今,做人难,作文更难。徐佳和何尝不是生活在这两难之中呢!

2021年6月

资料:世纪阅读

编辑:沈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