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你最对哪个人物感兴趣(七个老师丁向红)

朝花夕拾你最对哪个人物感兴趣(七个老师丁向红)(1)

苏州市甪直甫里中学高级教师

你知道《朝花夕拾》的艺术魅力吗?

《朝花夕拾》原名是《旧事重提》,是本带有自传色彩的回忆性散文集,回忆自己在儿童、少年到青年时期中所经历的人事,带着读者在他成年前与后两个交错时空中穿行,集童趣、知趣和谐趣于一体,因为情境还原得真实生动,唤起读者似乎一同经历的体验感触,萌发读其书,识其人乃至想见其人的愿望。

融合三趣:童趣 知趣 谐趣

本书其实并不仅仅是孩子的读物,尽管记录了幼年、少年的成长,其中有着一般作品缺乏的趣味,难能可贵的童真童趣,但毕竟是成年所写,总是折射着对黑暗的深刻认识。

在《狗猫鼠》一文中叙述我十岁左右养了只宠物小隐鼠,它在蛇口下侥幸得生,被我养活后随伺左右,饭桌上吃菜渣舐碗沿,书桌上从容游走舐吃墨汁,这样相处了一两月后突然不见了。后来长妈妈告诉我是被猫吃了,于是开始仇猫。如果只这样写来,那就不是鲁迅的文风了。

首先从担心我的仇猫被某些文人别有用心利用说起,然后引经据典考查猫狗成仇的原因,并陈述自己仇猫的大不同,对比动物与人,批判不及禽兽的虚伪人性,而猫像人一样地折磨弱者及对强者的媚态,以及配合时的嗥叫是仇猫光明正大的理由,可是幼年时极简单的理由却是猫吃了我的小隐鼠,尽管是冤枉了猫,但对猫的仇恨却种下了,不过由开始的袭击到呵斥,算是进步了。但又借着呵斥并不彻底解决隐患来隐射中国官兵“长保着御侮保家的资格”,顺带着讽刺前文所提的“指导青年”的“前辈”。这哪里仅仅是捡拾朝花?分明是借花讽人嘛!

文章读来趣味盎然,在成年人的知趣理趣中融合童趣,以及顺手牵连的谐趣,这是朝花朝拾无法拥有的魅力,或者是一般散文难以企及的高度。

还原情境:细节 心理 场景

儿时的宠物隐鼠,《二十四孝》《山海经》等读物,家乡的迎神赛会习俗,从家中后园到三味书屋,到南京的水师学堂、矿务学堂,日本东京的语言学校到仙台的医专,父母亲人、保姆阿长、邻居衍太太、师长寿镜吾与藤野、朋友范爱农,庸医陈莲河等等组成作者成长的人文环境,或正或反地促成他的思想成熟,在矛盾冲突激烈之时改变着他的人生选择:出城学洋务、出国学医、弃医学文。十篇文字,连上《小引》《后记》,每一篇都是带人入境的语言,想来正是这样才显出文学本色吧?

“广州的天气热得真早,夕阳从西窗射入,逼得人只能勉强穿一件单衣。”写天热而已,却有着画面、细节和心理,是真真切切的“热”的感受。

介绍书桌上一盆“水横枝”:就是一段树,只要浸在水中,枝叶便青葱得可爱。简简单单的白描,既写了水横枝的材质、形态、色彩等细节表象,还突出了树段旺盛生命力的本质。

“看看绿叶,编编旧稿,总算也是在做一点事。”补充上人物形象,场景的画面感很强,那是个在世事纷扰、天气炎热的环境中还勤勉做事作文的鲁迅。

“做着这等事,真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很可以驱除炎热的。”直接抒情议论,是切合纷扰、炎热环境的安慰。

以上是作者描述在广州编写《朝花夕拾》时的工作情境,细节、场面、心理组合还原,让人一同感受感发。这样的片段总是令人难以忘却,而又比比皆是。譬如被阿长的“大”字挤在一角,甚至脖子上还被压着臂膀,半夜里热醒了的绝望;全家准备到东关看五猖会收拾物件,等待我背熟《鉴略》渐渐肃静,朝阳照着西墙,而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夹住文句,听见自己急急诵读发着抖的声音,而当我终于背出全家高兴出发时我却索然没有兴致;听着先生诵读的文句和看着他微笑着将头扬起摇着拗过去的神情动作,疑心那是极好的文章;没让父亲安静离去时的一声高一声的“父亲!!!”的嘶喊,如今想起还一直后悔不安……还原的情境如此真切,离不开三要素:细节、场景和心理。

关联全书: 人物 主题 主线

前序后记,和十篇回忆散文,每篇都各有个主题,主线及相关人物,但又集中在作者人生一条主线上,反映在批判与斗争的主题上,展现清末民初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模样。参读比较,梳理综合,获得完整的印象,方能勾勒出作者的曲折履历和精神内核。

《小引》叙述我在纷扰世事中编写《朝花夕拾》来寻出“闲静”;《后记》则叙述为书配插图做的比较考证,又顺带出批评世事的恐怖荒谬及斗争者的勇决。文集前后反复申达此意,串联起文集的也正是此意。

《狗猫鼠》借仇猫批判正人君子人性的虚伪、凌弱与献媚;《二十四孝图》诅咒妨害白话文者,可怜儿童缺少有图的读本,批判《二十四孝图》有图却是宣传封建孝道的虚伪凶残的本质;《无常》实写鬼无常,虚写人间无公正无人情,批判阳间不如阴间的残酷现实;《五猖会》借着对迎赛会的向往反衬扼杀孩子快乐天性的残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一段美好的童年生活,尽现孩子的天真、活波、好奇、快乐的天性;《父亲的病》讽刺批判庸医故弄玄虚、草菅人命,后悔自己没能让父亲安然去世的愚蠢无知;《琐记》批判邻居衍太太伪善与饶舌,自己被流言所逼出走家乡,到南京的中西学堂求学,但是因洋务办学不实没有学成,决定到外国留学,在批判着反思着选择着自己的人生路;《藤野先生》中厌恶东京留学生不思进取、醉生梦死,来到市镇仙台学医,但因为日本学生的歧视和对国人麻木的痛心,在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驱使下弃医从文;《范爱农》则描述辛亥革命前后没有多大改观的社会面貌,痛惜着朋友的不幸遭际。当然,其中有许多温情的记忆,但批判与斗争始终是鲁迅的精神内核。

散文十篇,前引后记,共同串起对人性的、教育的、文化的批判,用儿时的真切难忘的体验和成人的知识阅历,两重透视,追忆着那些温情和冷酷。夕拾朝花,无论如何都是生命历程中痕迹最深的记忆。透视到什么,总由透视镜的质地决定。而本书的透视镜是那个悲悯乱世众生的高贵灵魂。

丁向红 如何读书 系列回顾

评点

月刊

自从我们推出中小学生作文1对1深度点评服务以来,我们的老师团队已经点评了上千篇作文,每篇都至少要花费老师40分钟时间,从文章的结构,用词,标点,得分点,失分点等各方面给出了最精细的批改及修改意见,收到了广大家长朋友最真诚的肯定和赞扬!

现我们把学生的投稿及老师悉心的点评整理成了评点月刊(电子版/纸质版),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学习,提高写作成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