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离开了也就活不了了(人离开后30年内就会被)

为什么人离开了也就活不了了(人离开后30年内就会被)(1)

01

网络上流传着一个说法,普通人,都会在离开后的30年内被遗忘。

也就是说,除非你是青史留名的人,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否则,都会被后人遗忘。哪怕是自己的后代,都不会知道你的存在。

就像我们不知道前四代祖先叫什么名字。说句不好听的话,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人们对于传统的家庭文化不再重视,也许人们都不记得爷爷奶奶的名字。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为什么会快速被人遗忘呢?因为这个世界最不缺的,就是人,除非你很出名,不然别人凭什么记得你呢?

有一位作家说过,岁月就是一把镰刀,我们都是麦田当中的稻草,终究有一天会被岁月收割。一代更替一代,一代遗忘一代,就跟没有来到过这个世界一般。

在时光面前,每个人都是渺小的。没有什么永恒存在,只有匆匆而来,匆匆而去。

为什么人离开了也就活不了了(人离开后30年内就会被)(2)

02

有研究者认为,在农业社会,由于交通的落后,地域的封闭,所以人们都重视族谱。当工业革命出现之后,时代快速发展,让族谱的传承成为了历史。

在农业社会,人们都安土重迁,特别重视家庭文化。每一代的儿孙,除了要耕种、读书,还需要知道祖先,了解家族的来历。

而在工业和信息社会,人口流通的速度加快,人们不再重视家文化,有些人连孩子都不愿意生了,这就会导致家文化的衰落,以及族谱的消失。

我们不妨问问自己,以及后代的儿孙,又有谁对族谱有兴趣呢?没有一个人会有兴趣。因为人们都忙着工作、赚钱以及打拼,哪有时间想那么多呢?

有一个家族的老人去世了,终年80岁,算比较长寿了。亲朋好友都来参加老人的葬礼,但毫无悲伤的情绪。就连孩子,也没有哭泣。

办完了葬礼,大家再聚在一起吃顿饭,就算是对老人最后的尊重了。过了一段时间,也没有人谈及这个老人了。这个老人,不仅肉体消失了,连留在这个世界的痕迹也消失了。

不仅是这个老人,其他人也是如此,就跟没有来到过这个世界一般。

为什么人离开了也就活不了了(人离开后30年内就会被)(3)

03

电影《寻梦环游记》里说:人的一生会死亡三次。

第一次,是断气的那一刻,象征了肉体的死亡;

第二次,是举行葬礼的时候,这一刻你的身份,将会在这个世界上被抹除;

第三次,是这世界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死亡,这一刻将是真正的死亡,从此不会有人知道你来过这个世界。

很多人都幻想自己可以“留名”,藏在子孙的心中。殊不知,子孙也会老去,到最后也不会有人记得他们。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便是此间的真相。

为什么苏轼会感慨“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天地,那是没有尽头的。在宇宙出现的时候,天地就存在了。但是,人类呢?已经繁衍了无数代了。

繁衍的这些人类,我们知道他们的名字吗?不知道。我们只知道,他们都是“人”,跟我们一样,终究会湮灭于时光的长河当中。就像恐龙,人们只知道它们的族群,而不知道每一只恐龙的一生。

人活一世,只要看透了这一点,其实就算活透了。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在时光面前,终究是平等的。

为什么人离开了也就活不了了(人离开后30年内就会被)(4)

04

古往今来,诞生了无数的王侯将相。有的王侯将相很出名,比如姜子牙、张良、韩信等等。而有些王侯将相毫无名气,反正都成了冢中枯骨。

一般来说,就算是王侯将相,也会在短时间内,被人们遗忘。因为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三代后,又有谁记得谁呢?

穷人,血脉传不下去,家庭就到此为止了。至于这个家庭的祖先是谁,又有谁会感兴趣呢?富人也是一样的道理,三代后破产了,子孙又怎么会记得祖先呢?

谈到这里,就想起一个段子:70后对亲情淡薄,80后不愿走亲,90后不再重视亲情。

问一下70后,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谁,也许他们还记得。而问一下90后,或者新生代的00后,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叫什么名字,也许都不记得了。

人走了,始终会被人忘记,就跟一杯热茶一样,人走茶凉。告别和遗忘,永远都是人类历史的主题。告别的,是前人,最后告别自己。遗忘的,也是前人,最后也遗忘了自己。

为什么人离开了也就活不了了(人离开后30年内就会被)(5)

05

写到最后

如果你活得不够潇洒,或者太过于疲累,对生活没啥希望,那我希望你可以思考一下上面的这些问题。何必疲累,何必消极呢?

哪怕我们终其一生都是普通人,做不了人上人,无法大富大贵,只能平淡过一生。其实,没关系的,因为众生平等,仅仅在两代人内,就会被遗忘。

百年后,无你也无我。你我,都是岁月和时光中的过客。

文/舒山有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