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薄情词人(磨难的人生造就了民国豪放女词人吕碧城)

作为二十世纪的杰出女词人,吕碧城在词作方面显示出极具特色的一面。"在吕碧城的全部词作中,无论是赋景咏物,还是抒情写怀,奇情逸思,层出不穷,处处都流露出一种豪放不羁、苍雄激越之气。她跨越国界,徜徉异域山水……表现出词人磅礴的才气和博洽的学识。"她的创作颇有坚持与气概,这主要表现在其坚持传统的创作形式以及热烈激荡的情感表现和豪纵不羁的艺术风格方面。

宋代薄情词人(磨难的人生造就了民国豪放女词人吕碧城)(1)

1、 坚持传统的创作方式

吕碧城与鲁迅、周作人等处于同时代,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正是新旧文学斗争激烈的时期,吕碧城也面临着选择,新或旧,从此必定是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而她却毫不犹豫地决定沿着传统文学的老路走下去,并且态度鲜明地反对文学作品中使用白话:"国文为立国之精神,决不可废以白话代之。"对此,她阐述了两项理由:"其一为'吾国方言纷杂',各地语言不相通,'盖以时代之变迁、民俗之司染,各有语风,各成音调,种种歧异,莫可究诘。所幸者唯文辞统一耳。'其二为'且文辞之妙,在以简代繁,以精代粗,意义确定,界限严明,字句皆锻炼而成,词藻由雕琢而美,此岂乡村市井之土语所能代乎?'"由此可见她对白话文的反对是执拗的,但她运用传统文学形式的创作也是极为成功的,这种成功主要体现在她对传统意象与写作手法的熟练把握和对海外事物的"以新入旧"中。

宋代薄情词人(磨难的人生造就了民国豪放女词人吕碧城)(2)

其对传统意象与写作手法的熟练把握,单从其古典诗词创作的数量与质量上便可大略估测,这里举一首《祝英台近》稍作分析:" 缒银瓶,牵玉井,秋思黯梧苑。蘸渌搴芳,梦坠楚天远。最怜娥月含颦,一般消瘦,又别后、依依重见。 倦凝眄,可奈病叶警霜,红兰泣骚畹。滞粉粘香,袖屧悄寻遍。小栏人影凄迷,和烟和雾,更化作、一庭幽怨。"这首词想象奇特,辞采绚丽,"银瓶""玉井""梧苑""病叶""红兰"等传统意象的连用使这首词极具画面感,委婉生动的细节描写使得感情抒发也更曲折隐晦了些。此外,吕碧城生在书香世家,传统文学造诣深厚,擅长用典,善于化用古人诗句,"注重考声选调,在字面上极尽锤炼雕饰之工巧,务求典雅流丽,同时又较好地避免了繁缛堆砌,刻意为态的流弊。如她的《汨罗怨过旧都作》中:"认斜阳,门巷乌衣,匆匆几番来去,输与寒鸦,占取垂杨千古。"这首词便巧妙化用了刘禹锡的乌衣巷和李商隐写隋朝旧都里的诗意,又比如,"马首云横,锁蓝关暝"便吸收了韩愈"秦岭云横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里的养分,出神入化,了然无痕,足见其手法高超。

宋代薄情词人(磨难的人生造就了民国豪放女词人吕碧城)(3)

吕碧城对海外事物的"以新入旧"也极为显著,在游历欧美期间,吕碧城创作了大量海外词,"这些海外新词里表现得尤为突出,处处以中国语言文学风味反映异域风情,却丝毫没有生硬艰涩、斧凿胶粘的痕迹。"坚持传统创作形式,又能囊括海外新鲜事物于词中,不可谓不妙,这在她的《望江南· 瀛洲好》系列中体现的最为明显,这里举三例稍作分析。其一:"灜州好,辟谷饵仙方。净白凝香调犊酪,嫩黄和露剥蕉穰,薄膳称柔肠。"说的是香蕉冰激凌,不仅将冰激凌的样子描写的十分细致,三言两语间甚至连制作方法都一并写出,心思细腻;其二:"瀛洲好,衣履样新翻。橡屉无声行避雨,鲛衫飞影步生烟,春冷忆吴棉。"说的是橡胶雨鞋,样貌功用叙述详细,生动形象;其三:"瀛洲好,笔砚抛久荒。不见霜毫鸲眼璨,惟调翠渖蟹行长。绕指有柔钢。"写的是自来水钢笔,三言两语便写出这种新鲜事物的奇妙之处,既生活化又富有趣味。又比如吕碧城描绘瑞士雪山上的滑雪竞技场景:"谁斗寒姿?正青素、乍试轻盈。飞云溜屧,朔风回舞流霙。羞拟凌波步弱,任长空奔电,恣汝纵横。峥嵘,诧遥峰、时自送迎。 望极山河幕缟,惊梅魂初返,鹤梦频惊。悄碾银沙,只飞琼、惯履坚冰。休愁人间途险,有仙掌、为调玉髓,迤逦填平。怅归晚,又谁楼、红灿冻檠。"情态逼真,别开生面,是历代词人所未曾涉及到的场面,这些滑雪健儿体态轻盈,矫健灵活,他们"飞云溜屧,朔风回舞",将这项运动演绎到极致,而吕碧城也巧妙运用中国语言的传统形式将这一极具异域风情的活动描写的淋漓尽致,尽显词人高超的写作技巧,同时也体现出了吕碧城坚守传统创作形式的决心。

宋代薄情词人(磨难的人生造就了民国豪放女词人吕碧城)(4)

二、热烈激荡的情感表现

吕碧城的词总是充满了激情,甚至是激荡着难以熄灭的不羁与豪情。吕碧城的一生,自清光绪九年(1883)出生于安徽旌德县起,至一九四三年病逝于香港九龙终,中间六十年的跌宕起伏,不可谓不是一部传奇。生逢乱世又年幼丧父,家产被族人侵占又遭夫家退婚,失去依靠的吕碧城与母亲和众姐妹不得不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所幸吕碧城得遇伯乐初显才华,渐为人所知,倡女权,办女学,一时也算风光无限。而后吕碧城自袁世凯处辞职另谋出路,下海经商竟也风生水起,再后来,吕碧城终圆留学之梦,游历欧洲各国,为避战乱在国外居住多年。机缘巧合之下,吕碧城放下尘缘皈依佛门,多年后在香港病逝。

吕碧城好游览山水,1915年,吕碧城游览长城,一阙《浪淘沙》尽抒壮志豪情:"百二莽秦关,丽堞回旋,夕阳红处尽堪怜,素手先鞭著何处,如此山川。 花月自娟娟,帘底灯边,春痕如梦梦如烟,往返人天何所住,如此华年。"也许是长城的宏伟气质感染了她,也许是长城曾抵御外侮的历史与当下祖国饱受欺凌的现实触动了她,总之,气度恢弘的长城见证了她的豪气。后来吕碧城游历欧美,曾于恶劣天气中横渡英吉利海峡,因此写作一首《多丽·大风雪中渡英海峡》来描述当时的艰险。"海潮多,彤云乱拥逶迤,打孤舷、雪花如掌,漫空飞卷婆娑",海上风大浪急,航船颠簸,宛如"落瑶簪、妆残龙女,挥银剑、舞困天魔",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情势不可谓不凶险,而她却发出了"怒飓鸣骹,急帆驰箭,骞槎无恙渡银河"的壮语,自比不畏路途艰难出使西域的张骞,纵使前路未知又万分凶险也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表现出了词人恢弘的气魄与广博的胸襟,情感热烈澎湃。

宋代薄情词人(磨难的人生造就了民国豪放女词人吕碧城)(5)

而她也不总是沉浸于山水景色之中,对于当时人与事的态度则更能体现出她感情上的起伏。她曾写作一首《二郎神》用来缅怀在维新变法运动中献身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深秀,"齐纨乍展,似碧血,画中曾污",画作初展,颜色依旧艳丽,如同烈士抛洒的热血经久未干,情感由一幅画作而起,吕碧城睹物思人,"记国命维新,物穷斯变,筚路艰辛初步",回想当时的维新运动,先烈们迈出的艰难步伐对于后世来说有筚路蓝缕之功。吕碧城父亲早年喜欢结交有识之士,曾与杨深秀有密切往来,父亲曾让尚年幼的吕碧城临摹杨深秀的画作以培养其热烈铿锵的情感,小时不懂其中缘由,年纪稍长后再见这幅画便能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也深深的被革命烈士为光明道路献身的大义所征服,由此发出"矜尺幅旧藏,渊淳岳峙,共存千古"的感叹与"待箧底,剪取芸苗麝屑,墨痕珍护"的誓言,既把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铺陈于笔墨中,也表现了一个身处封建时代的女性的坚强与无奈。

吕碧城的热烈情感除了吟诵山水与怀缅故人,对当时的政治事件也发表深刻见解。当时慈禧太后去世,吕碧城因看不惯愚昧臣民的行为写了一首《百字令》对慈禧太后进行讽刺,"游魂地下,羞逢汉雉唐鹉"一句直言慈禧就算到了阴曹地府也羞于面对吕后、武则天,对她干政误国的行径作了毫不留情的批判。1911年,民国成立,吕碧城欢喜雀跃,一首《丑奴儿慢》足见其兴奋,"迎春椒颂,八方争说,木草同新 "一句既表现出了她对民国成立的喜悦,也表达了她对民国未来的祝愿,感情真挚可感。

宋代薄情词人(磨难的人生造就了民国豪放女词人吕碧城)(6)

三、豪纵不羁的艺术风格

吕碧城"才情绝世,性倜傥,不拘小节。早岁驰马试剑,射獐逐兔,咸优为之",她曾大肆宣扬尚武精神,频频说剑,鼓吹革命,慷慨激昂。吕碧城早年曾有一首《法曲献仙音·题虚白女士看剑引杯图》:"绿蚁浮春,玉龙回雪,谁识隐娘微旨?夜雨谈兵,秋风说剑,梦绕专诸旧里。把无限忧时恨,都消酒樽里。 君认取,试披图英姿凛凛,正铁花冷射脸霞新腻。漫把木兰花,错认作等闲红紫。辽海功名,恨不到清闺儿女。剩一腔豪兴,聊写丹青闲寄。"词人在此提及两位历史上颇负盛名的巾帼英雄,一位是侠肝义胆、剑技精绝的刺客聂隐娘,一位是代父从军、屡建战功的战士花木兰,词人列举这两位的目的即要说明,女性也可夜雨谈兵,秋风说剑,冲天豪气跃然纸上,尽显一代女词人的豪放与不羁。此外,她还在《书怀》中说:"江湖以外留余兴,脂粉丛中惜此身。谁起平权倡独立,普天尺蠖待同神。"以极高的热情呼吁女权,倡导女性独立;又在"安得手提三尺剑,亲为同类斩重关"和"禁得兴亡千古恨,剑样英英眉妩"以及"闻鸡起舞吾庐,读奇书,记得年时拔剑斫珊瑚"中,屡屡使用"剑"字,如同仗剑独行的女侠,其豪放不羁透过这一"剑"字,略见一斑。

宋代薄情词人(磨难的人生造就了民国豪放女词人吕碧城)(7)

四、吕碧城豪放风格之成因

女子本柔弱,而吕碧城无论从性格气质方面还是诗词创作方面来说,都率性而为,豪纵不羁,有坚持,有傲气,极具"刚性",我认为其形成原因应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吕碧城的个人经历方面分析。

(一)社会背景的影响

吕碧城生于一八八三年(清光绪九年),真正开始崭露头角大约在一九零五年前后,当时的大清王朝气数将尽,清政府内外交困,为了维护统治,一方面对侵略者不断让步,另一方面不断镇压人民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并变本加厉地搜刮民脂民膏。随着西方进步思想不断传入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中国封建帝制的弊端和局限性,并尝试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探索中国的未来之路,同时,对于自我权利的认识也迈上了新台阶。动荡的年代,新旧嬗变,社会剧烈变革,各派有志之士竞相崛起,中国的女权运动也热情高涨。吕碧城的早期性格便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形成的。面对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与社会的暗无天日,吕碧城既有身为女子的无奈又有改变现状的愿望,她认为广大女同胞的觉醒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因此便积极投入到女权运动中去,倡导女性的独立解放与男女平权,这对她刚强性格的形成起重要作用。此后的几十年,清朝覆灭,中华民国成立,历史的车轮在侵略者的欺凌和中国人民的反抗中滚滚前进,直到她一九四三年病逝于香港时,中国还依旧处在战乱之中,可见吕碧城的一生都起伏跌宕,随社会的动荡变革而漂泊不定。生逢乱世,战乱之中哪里容得下娇弱之花,要想生存下去,无依无靠的弱女子只能让自己变强,其性格中的刚硬便顺理成章了。

宋代薄情词人(磨难的人生造就了民国豪放女词人吕碧城)(8)

(二)个人经历的促进

吕碧城童年完满,出生于一个有着较高文学素养的家庭,父亲在朝为官母亲亦能诗文,因而她与众姐妹从小便接受了较好的教育,这为她日后的诗词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也许是上天有意让这将来的成大器者历经一番磨难,一九八五年,父亲因病骤然离世,族人为霸占财产将吕碧城母女幽禁并威胁要将其灭门,母亲为保全女儿只能放弃产业,而与吕碧城自幼定亲的汪姓人家居然也紧接着与吕家强行退婚,这一连串的变故打得吕碧城措手不及,而这些遭遇也给尚年幼的她造成了不可愈合的心灵创伤。孤苦无依的生活里没有人能真正倚靠,只有自己真正变强,她的刚硬大概从这时候便开始形成了。之后她逐渐在天津崭露头角,也接触到女权运动,她的女性意识开始觉醒,渐渐认识到自我价值与女性解放的重要性,她性格中的独立性便逐渐凸显出来,而这种独立性在她经商成功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时便更为明显。后来,吕碧城凭借个人努力遍访欧美,历经战乱独自辗转于各地,这早已远远超出一个弱女子所能承受的范围,而在这过程中她所获得的锤炼,也使得吕碧城不得不使自己变得坚硬,以更快地成长为一个足够刚硬的人。

宋代薄情词人(磨难的人生造就了民国豪放女词人吕碧城)(9)

吕碧城起伏跌宕的一生,伴随着诸多磨难,也许正是这一道道磨难造就了她这刚硬的性格,也成就了她的诗词创作。古语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经过了社会变革的考验与战火的洗礼,也承受了曲折变换的人生苦难的淬炼,吕碧城最终成长为独立坚强的新女性,也成长为耀眼夺目的女作家。其与众不同的刚强性格与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也使她的光芒绚丽多彩,熠熠生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