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七步诗什么年代的(曹植的七步诗为什么有两个版本)

广为人知的《七步诗》只有四句,短小精悍,字字珠玑,深入人心。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大意是煮豆子点燃豆萁(晒干后的豆茎沦为柴草),豆子也在锅中哭泣,本来是同一簇根上长出来的,为何要着急互相煎熬逼迫呢?

曹植七步诗什么年代的(曹植的七步诗为什么有两个版本)(1)

一代枭雄曹操病逝后,曹丕在司马懿的帮助下如愿继承曹氏家业,迫不及待让汉献帝禅位,当上了魏文帝。对于此前争夺继承人的兄弟曹植十分忌惮,担心这位既有才能又有野心的弟弟会威胁到自己的帝位,不能明着出手,便想方设法给他使绊子。

《世说新语》里有载,魏文帝曹丕曾令即将离开都城前往封地的东阿王曹植七步成诗,如果作不出来就是杀头之罪,曹植心中苦涩不得不作,缓行七步当即就念出这首诗,魏文帝听完面露愧色,放他离开。

曹植七步诗什么年代的(曹植的七步诗为什么有两个版本)(2)

河南许昌:曹丞相府景区

《世说新语》只记录了这四句诗,兴许是曹植在传递抄写的过程中修改加工的,是否为曹植的最初手稿未有定断。

另一版本的《七步诗》有六句,意思雷同,大抵因为不够简练,没有真正流传开来。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七步诗什么年代的(曹植的七步诗为什么有两个版本)(3)

大意是将豆子拿来作羹汤,过滤到豆皮糟粕只剩下汁液,豆茎在锅下燃烧成灰,豆子在锅里哭泣,本来是一条根上长大的,为什么急着互相煎熬呢?同样涉及到豆子、豆茎,用来比喻曹丕兄弟相残行为。曹植用近乎直白的口吻,满含深情夹杂着悲痛难掩,令闻者伤心,见者落泪,着实感人肺腑。

为何会出现两个版本的《七步诗》呢?两相比较,私下推测。

第二个版本应该是曹植当面写下的草稿,兄长逼迫七步成诗,曹植情急之下也许没有时间去考虑言辞犀利、精炼,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了。

而《世说新语》里记载的四句诗,初步判断是曹植脱身后在原作的基础上精简而成的,更为朗朗上口。

曹植七步诗什么年代的(曹植的七步诗为什么有两个版本)(4)

大型新编历史剧《曹植》

推断的理由是,曹植在曹丕死后仍然壮心不已,多次上书自己的侄子魏明帝请求一展才华,却遭严防死守,抑郁不得志,活到41岁病逝。这十年间完全有时间去修改《七步诗》。

《七步诗》流传甚广,可以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老师不可能用这首诗教育孩子,同学间要互相友爱,良性竞争;家长兴许用这首诗教育子女,兄弟姊妹要和睦相处,一家人要相互搀扶;兄弟姊妹若是起了争端,没准也会念叨一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你是不是也用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