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手机的一切(这一代人的爱与怕)

关于手机的一切(这一代人的爱与怕)(1)

凌晨三点醒了,在酒店的房间里,我莫名心慌,不知道从一个悠长的梦里醒来。然后就是刷微信,看到一堆熬夜党竟然还战斗在朋友圈,某位来自凤凰新闻的编辑说,她梦见苹果手机突然碎了,没有征兆地,在苹果每年的秋季发布会前夕。我忽然醒悟到,我刚刚也做了一个类似的梦。

三年前,我与朋友到一家卫视交流,在宾馆里海聊到深宵,他的手机没电了,从双肩包里扯出一个扩展性插板,依次为笔记本、Pad、Kindle、两部手机充电。我看着闪烁不停的红灯信号,我笑他是处女座,朋友无可奈何地说,这些装备如果不是满格的电池状态,自己就不能踏实地干活,老有后宅不宁的忐忑。

我倏忽也成为这样的处女座。我在拥挤喧嚣的街头,间歇神经质地心惊,就像恐怕丢了孩子一样的恐惧,摸一摸牛仔裤,手机硬硬地还在,那就心安了。

我常常一个人外出,大概生性有种拘谨的成分,老是担心遗漏什么,最核心的就是各种证件与手机。

我们爱死手机了,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出对于钱与性的关联程度。手机是睡前与醒来必须要看一眼的东西。现在的手机就是我的外挂大脑,工作、朋友圈、出行住宿用餐、都在手机上面,我要通过朋友圈看孩子班主任的心情起伏,从中窥测小学二年级的教学动态。

我要趁着这次的梦醒时分,梳理一下,万一手机丢了,会损失什么?

核心是近期的录音、信息往来、照片资料。这些不是云端可以自动即时或及时备份的,多是重要的采访资料与工作信息留存。目前微信的资料迁移甚是麻烦,我在微信的聊天记录达两个G,留存的都是工作方面的信息往来,每次迁移手机,都怕恢复不完整,如果单个黏贴到云盘,又是琐碎不堪的事儿。

我用苹果手机,考虑最多的是稳定与安全。尤其是网络支付的次数越来越多,银行卡与各种软件的绑定,我拒绝安卓系统的不纯粹,各种信息的骚扰弹窗,各种软件不能彻底卸载。我过去用过几部三星手机,一次换屏,清空内存破费心神,到了维修站,还是让技术员从一个出乎意料的文件夹,找到孩子的照片,我很震惊,觉得这毫无隐私可言,因为已经彻底检查了多次,且不说,从技术到角度,那些删除的信息是不是可以强制还原?

今年夏天,我的苹果Plus后置摄像头坏了,送到维修站更换配件,我先是逐个删除卸载备份,还原设置的功能中抹掉所有的内容,末了和一位技术大牛证实,这样是不是可以了。

对方说了YES后,我才把手机放到维修站。

现在的智能手机,大多都可以在丢失之后,可通过云端自动销毁内存信息。信息可以删除,但那一段与手机伴随的岁月也将沉没海底。你用的不是手机,是寂寞。

不是自己有多自恋或重要,也不是手机里有多少不可曝光的信息,而是,我在捍卫自己的私生活。公开的传播与私人生活之间,有一个楚汉河界。不久前,和菜头撰文提及,说他这么多的网络生涯,一直以ID的身份面世,“以张贴自己的照片为耻”。我看了有触动,我们今天在网络上留下太多边界模糊的信息,这些信息也许是隐形的炸弹,可能在将来的某一天引爆。

一个理性上网的人,应该克制私人信息的留存。我也在分辨一个度:在今天,什么是可以分享的,什么是点到为止的,什么是打死不说的。一个少年时代的朋友,感情出现了问题,Ta常在朋友圈点评前任,这显然犯了忌。我告诉Ta,你以为天大的事儿,别人以为是芝麻粒,只有亲人与寥寥的密友关照到你的痛苦,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暇旁顾,切忌不要晒自己的感情。

我建议在中国的伦理环境下,对于私人生活,尤其每个人的真实的感情状态,在社交网络里,最好是绝口不提。

OK,我要睡回笼觉了,下次聊。

各位手机党,你们有关手机的爱与怕是什么,一起探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