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洛经典(龙套大师黄宗洛)

黄宗洛经典(龙套大师黄宗洛)(1)

黄宗洛经典(龙套大师黄宗洛)(2)

“我爸和我妈真是好了一辈子,但是我感觉我换了好几个爹。”

今儿南天霸,明儿老太监,他把角色不断的带到家里来,而且还沉浸其中。”

黄宗洛经典(龙套大师黄宗洛)(3)

采访中,这个被儿子“吐槽”的父亲,正是国家一级演员、龙套大师黄宗洛

不怪儿子“吐槽”他,其实很早之前,黄宗洛的一些行为就让人“看不惯”

在人们穿衣还需用布票、最时髦的衣着是中山装的时期,黄宗洛就穿着长袍马褂、手提鸟笼,招摇过市的在北京大街上穿过。

面对街上人质疑的眼光,他还不在意。看到相识的熟人,他还会像清朝遗老那样,打千行礼,怪模怪样,令人瞠目结舌。

事实上,这身扮相正是《茶馆》中的松二爷

黄宗洛经典(龙套大师黄宗洛)(4)

把角色带到生活里,不分时间和地点。

有人笑他矫情、嘚瑟,他却不置可否,将娘娘腔老太监、吝啬怪异的老地主等上百个龙套角色演的淋漓尽致。

他也因此被成为“龙套大师”,堪称配角演员中的“奇迹”。

黄宗洛经典(龙套大师黄宗洛)(5)

其实,黄宗洛家世渊源颇深

黄氏一门原是书香世家,代代才俊,出过朝廷进士、留洋学士

而随着时代变迁, 黄宗江、黄宗洛、黄宗英三兄妹在时代的洪流中,成为闻名中外的艺坛精英。

作为四弟,黄宗洛的外形条件并不突出,但他却是兄弟姐妹中创作角色最多的一位

但谁又能想到,这样一个演什么是什么的艺术大师,小时候却因为口吃、胆怯的问题,一度被怀疑“智力低下”,还差点连学都上不了。

黄宗洛经典(龙套大师黄宗洛)(6)

原来,黄宗洛出生的时候,上面已有哥姐。在工程师父亲以及读过女校的母亲的教导下,哥哥姐姐都成绩优秀、机灵可爱。

唯独黄宗洛说话口吃结巴,见人就张不开嘴。

参加入学考试的时候,老师看到这个因紧张而脸色傻白的笨小子,有意考他:

“谁带你来的啊?”

“小……小妹。”

“谁是小妹?”

“我……我姐姐。”

好家伙,这又是姐又是妹的,感情智商真有问题?

实际上,黄宗洛的姐姐黄宗英在家确实常被称作“小妹”,但黄宗洛见人就紧张,说话又结巴,一时解释不清,才被老师当做智力低下。

就是这样一个说话结巴、见人就紧张的孩子,后来怎么成了上台演戏的演员呢?

黄宗洛经典(龙套大师黄宗洛)(7)

黄宗洛经典(龙套大师黄宗洛)(8)

黄宗洛虽然胆怯、结巴,但是他上面的哥哥姐姐却个顶个厉害

黄宗洛经典(龙套大师黄宗洛)(9)

哥哥黄宗江是著名的编剧、演员,曾参演电影《乱世风光》,还在1945年创作并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剧本《大团圆》。

姐姐黄宗英更是厉害。凭借话剧《甜姐儿》,黄宗英成为倍受欢迎的著名演员,随后她又主演电影《武训传》登上大荧幕。

黄宗洛经典(龙套大师黄宗洛)(10)

除了演电影,她还能创作,《平凡的事业》、《六十年代第一春》都有她参与编剧

而她的丈夫,则是中国“二十二大明星之首”的赵丹。

战争爆发时,原本正在读书的黄宗洛却跑去延安参加革命工作。看到黄宗洛的哥哥姐姐在艺术上有如此造诣,部队便让黄宗洛加入文工团

然而上了台的黄宗洛毛病不改,一看见观众就紧张,哆哆嗦嗦话都说不清

没办法,团里只好让他改演一些没有台词的龙套

在抗敌演剧二队待了一段时间以后,革命迎来胜利。

之后,黄宗洛在哥哥姐姐的鼓励下,进入中央戏剧学院正式学习表演。

毕业后,黄宗洛有幸加入北京人艺

不过,此时的他依旧有口吃的毛病。因为这个问题,人艺还几次差点将他除名

就在黄宗洛以为自己没办法吃演员这碗饭的时候,一个人的出现,扭转了他当时的困境

黄宗洛经典(龙套大师黄宗洛)(11)

当时,焦菊隐导演拍摄电影《龙须沟》,黄宗洛在其中饰演一个卖酸梨的老头

这个老头的戏份虽然不多,但还是有台词的。

拍摄时,焦菊隐导演对演员的要求非常高,他要求演员们能将浓郁的北京特色与基层风格演出来。

焦菊隐导演的高要求难倒了黄宗洛,怎样才能将这个卖梨老头演好呢?苦思冥想不得解后,黄宗洛只好请教焦菊隐导演。

黄宗洛经典(龙套大师黄宗洛)(12)

焦导给他支了一招:“你去北京大街上找一个卖酸梨的老头,天天跟着他,看他是什么样的语言神态,然后模仿他。毕竟,还有什么比卖酸梨的老头更像卖酸梨的老头呢?”

焦导的建议令他灵光一闪。他果然去街上找了一个卖酸梨的老头,然后天天跟着人家后面观察。

这还不算完,他还在自己的家属院支了一个卖梨摊子,有模有样的卖起了酸梨。邻居看见了不禁好笑:

“怎地,不做演员改卖梨了?”

可正是通过这种方式,黄宗洛将现实生活中的感受带到了舞台上,那情形仿佛不是演戏,而是他本人的生活。

就这样,黄宗洛找到了克服口吃和紧张的方法,并将这种方法延续下去,逐渐在人艺站住了脚。

黄宗洛经典(龙套大师黄宗洛)(13)

痴迷演戏的黄宗洛,将龙套演到了极致,但过于入戏的他,却让两个儿子感觉很“丢人”。

黄宗洛在人艺期间饰演的几乎都是龙套,而且他总是将戏里的角色带回家。

有一次黄宗洛饰演一个老太监,为了将太监惟妙惟肖的演出来,他在家也穿着太监的戏服,说话还掐着嗓子、翘着兰花指,直把两个儿子看的毛骨悚然。

还有一次黄宗洛饰演一个修鞋匠,这次黄宗洛虽然没有“扮”成鞋匠的样子,但他在筒子楼炒菜的时候,却突然开始大喊:“修鞋喽,修鞋喽!”

结果引起来了楼里的很多小朋友围着嬉笑,这可羞坏了黄家的小兄弟俩

当他们向父亲哭诉时,父亲却告诉他们:

“我这样的天赋条件,如果不这样虔诚、下功夫的话,又怎么能有戏可拍呢?

天生口吃,还差点被老师因为智力低下拒绝入校的黄宗洛,能获得如今的认可,其中付出的努力与汗水不言而喻。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们渐渐理解了父亲的刻苦,也不再嫌弃父亲“丢人”了。

黄宗洛经典(龙套大师黄宗洛)(14)

1987年,黄宗洛正式从人艺退休。

就在孩子们以为父亲可以好好休息的时候,殊不知,黄宗洛演艺事业的另一个巅峰,才刚刚开始。

退休后的黄宗洛将重心从话剧转到了电影上。《田野又是青纱帐》中封建迷信的风水先生、《远离战争年代》中爱训人的退休军人、《我爱我家》中胡搅蛮缠的农村老头、《活着》中的福贵爹。

角色虽小,但黄宗洛总能演出角色的精髓。

众多龙套角色中,黄宗洛在《大宅门》中扮演的常公公,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

黄宗洛经典(龙套大师黄宗洛)(15)

剧中,黄宗洛与斯琴高娃有不少对手戏,这老戏骨碰上老戏骨,谁都不怵谁。

老的都快缩成一团,走路也颤颤巍巍的常公公,却有着通天的本事。作为老佛爷身边的“红人”,眼睛一斜,就能让一些人的大买卖破产。

聪慧灵变的二奶奶斯琴高娃,对上又老又滑的常公公黄宗洛,总让观众们看到大呼过瘾。

剧中有一场常公公吃葡萄的一场戏。颤颤巍巍的常公公,被二奶奶哄得开心,提起一串葡萄就往嘴巴里塞。

黄宗洛经典(龙套大师黄宗洛)(16)

台词虽然没几句,但常公公被二奶奶“拍马屁”拍的通体舒畅、喜笑颜开的神情,被他演绎的淋漓尽致。

一串普普通通的葡萄,更是被他吃出了珍馐美味的效果,让观众们都忍不住吞口口水。

没几集就下线的常公公,戏份不多,但却成了《大宅门》中令人难忘的经典。教科书式的演技,至今令人回味。

黄宗洛经典(龙套大师黄宗洛)(17)

演了一辈子配角的黄宗洛,到最后竟比哥哥姐姐名气还大。

而他严谨的创作态度、扎实的基本功,最终令他这个“龙套”成为当之无愧的艺术大师

黄宗洛经典(龙套大师黄宗洛)(18)

黄宗洛曾说:“如果主角与配角是红花和绿叶,那么我就是一颗不起眼的小草。”

谦逊、好学、刻苦、勤奋,“没有天赋”的黄宗洛,最后成为了配角演员中的“奇迹”。

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肯用心,再难的事情也终会有所收获。

演戏时锱铢必较,戏外艰苦钻研,令黄宗洛呈现出的所有角色活灵活现、熠熠生辉,而他也成为人人尊敬的国家一级演员,是年轻一代演员的前辈与榜样。

如今黄宗洛老师已经离开了人间,但是他的作品却永远留存,成为不可磨灭的经典。

也希望如今的后辈能更多的向黄宗洛老师学习,少一些无谓炒作,多一些角色打磨。观众们看得开心,才能对演员更加认可,这才是一个演员的本分。

黄宗洛经典(龙套大师黄宗洛)(1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