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苑杂坛汪文华简历 曲苑杂坛主持人汪文华

点击关注, 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动您!

曲苑杂坛汪文华简历 曲苑杂坛主持人汪文华(1)

汪文华

汪文华是央视家喻户晓的著名主持人,她导演、主持、制片的《曲苑杂坛》《电视书场》,是央视的名牌栏目,在观众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她是“金话筒”奖获得者,还当选为全国十佳制片人。

生活中的汪文华是千里挑一的孝顺儿媳,将年迈多病的公婆当亲生父母孝顺。她与丈夫王建宁跨国分居17年,漫长的分居生活有爱有痛……

2011年 ,央视进行栏目调整,《曲苑杂坛》被停播了。如今10年过去了,汪文华在干什么?她的生活现状怎样?

01

汪文华1955年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上面有4个姐姐,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汪文华3岁时母亲就瘫痪在床,父亲一直照顾母亲30多年,直至母亲去世。

曲苑杂坛汪文华简历 曲苑杂坛主持人汪文华(2)

汪文华军装照

汪文华的父亲就像一匹负重的骆驼,既照顾瘫痪的妻子,又将5个女儿抚养成人,生活里点点滴滴都是艰辛。

良好的家风,父亲高尚的人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汪文华。她善良、朴实、能吃苦,意志品质相当顽强。

1974年,汪文华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成为原武汉军区文工团的演员。

刚进文工团,汪文华唱小合唱,好强的她要求唱独唱。领导说:“那你得有绝活。”于是于文华借来一台录音机,跟着磁带学唱歌,学京韵大鼓、河南坠子、评书、单弦、西河大鼓、天津快板。平时在食堂排队打饭,她都双手比划着,嘴里念念有词。

团领导见汪文华对曲艺如痴如醉,便送她到中国广播说唱团跟随曲艺名家马连登学唱西河大鼓。

1976年,汪文华代表单位参加全国曲艺比赛,在北京西苑旅社见到了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袁阔成。一见面,她就要拜袁阔成为师,对方对她不太了解,婉拒了。

曲苑杂坛汪文华简历 曲苑杂坛主持人汪文华(3)

曲苑杂坛汪文华简历 曲苑杂坛主持人汪文华(4)

袁阔成参加1984年央视春晚

回武汉后,汪文华每个星期都要给袁阔成写一封信,讲述自己对评书艺术的热爱,表达自己拜师学艺的决心。

袁阔成被汪文华的好学和诚恳打动了,托女儿给汪文华写了一封信,让她来家里拜师。

袁阔成住在辽宁营口,汪文华常年在武汉,两地相距千里之遥。因为部队有纪律,不能随便请假,汪文华便利用3年一次的探亲假去营口拜师学艺。

当时她每月津贴只有6块钱,汪文华在武汉买了8斤上等大米,准备作为拜师见面礼送给老师。

得知汪文华要在北京转车,父亲早早赶到火车站接女儿。汪文华歉意地告诉父亲,说自己要去营口,这次就不回家了。

女儿已经3年没回保定了,父亲说病床上的妈妈想她。汪文华将身上仅有的30块钱交给父亲,然后挥泪与父亲作别,登上了开往营口的列车。

曲苑杂坛汪文华简历 曲苑杂坛主持人汪文华(5)

汪文华与袁阔成

这次汪文华跟随袁阔成学习长篇小说《烈火金刚》中的《肖飞买药》选段,这段评书场面大,人物复杂,对一个女孩子来说,表演起来尤其有难度。

当时汪文华住在营口军分区的招待所,晚上回去就给烧锅炉的师傅、值班的战士说评书,看他们乐不乐。

烧锅炉的师傅60多岁了,听到精彩处,他没牙的嘴里发出了笑声,汪文华才知道自己说这段评书成功了。

回到武汉,汪文华自己琢磨,苦练评书。此后每隔3年有探亲假,汪文华就去营口学艺。

02

1982年,汪文华调入北京的空政文工团。次年,在朋友的介绍下,她与帅小伙王建宁相识。

王建宁是辽宁大连人,父母曾是部队里的干部。他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在国家教委工作。

曲苑杂坛汪文华简历 曲苑杂坛主持人汪文华(6)

汪文华

他比汪文华大两岁,身材挺拔,长相帅气。两人都好学上进,很有共同语言,通过几次接触,两人相爱了。

1985年10月,汪文华与王建宁在北京举行了婚礼。空政文工团给汪文华在筒子楼里分了一套小两居。

王建宁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都在大连生活。他的父母参加过解放战争,身体不好。王母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走路腿脚不灵便。公公血压血糖偏高,经常头昏脑涨。

婚后,汪文华和丈夫将公婆接到北京一起生活。

1987年,汪文华在北京诞下女儿王可。公婆忍着身体不适,在家帮汪文华带女儿。

1988年,汪文华从空政文工团转业,进入国家纪委上班。

曲苑杂坛汪文华简历 曲苑杂坛主持人汪文华(7)

汪文华

曲苑杂坛汪文华简历 曲苑杂坛主持人汪文华(8)

汪文华全家福

次年,公公患了腰部骨结核,在空军总医院住了3个多月,基本上是汪文华在医院照顾老人。

病愈后公公失去了正常的听力,生活很不方便。汪文华既要照顾女儿,打理家庭,还要为公婆的身体健康操心,生活很不容易。

1990年,王建宁准备去日本攻读法律博士,父母不赞成儿子出国留学。但汪文华觉得男人得有追求,同意丈夫留学。

这年12月,丈夫去日本后,家里只剩下汪文华、女儿和公公婆婆。家庭负担实在太重了,汪文华便让一个姐姐来家里帮忙。

汪文华让公婆住主卧,姐姐带着女儿住次卧,她晚上睡在客厅的沙发上。

曲苑杂坛汪文华简历 曲苑杂坛主持人汪文华(9)

汪文华

1991年,央视创建一档新栏目《曲苑杂坛》,在全国公开选主持人。当时台里试过了五、六位,都不满意。

该栏目的导演王晓曾看过汪文华表演的评书,便让她来台里试镜。汪文华说了一段评书,大家毫无争议地同意她担任主持人。

《曲苑杂坛》每期50分钟,而整个栏目组包括汪文华在内只有3个人。汪文华既是导演、制片人,又是主持人,每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

曲苑杂坛汪文华简历 曲苑杂坛主持人汪文华(10)

早年汪文华

有时工作到凌晨,汪文华就睡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王建宁博士毕业后,留在日本东京一家律师事务所上班,主要受理跨国经济官司,每年才回家一两趟,家庭负担全压在汪文华肩上。

公婆非常心疼汪文华,将孙女照顾得很好,总说王家亏待了她。

汪文华将公公婆婆当亲生父母,每天下班她还在走廊里就开始喊公公婆婆“爸爸妈妈”。公公战争年代赤脚在雪地里行军,导致双脚变形,一直买不到合适的鞋子。

汪文华便托姐姐找老家的亲戚给公公做棉鞋,一做就是四五双,让老人轮换着穿。

曲苑杂坛汪文华简历 曲苑杂坛主持人汪文华(11)

买红妹

曲苑杂坛汪文华简历 曲苑杂坛主持人汪文华(12)

洛桑学艺

虽然家庭负荷很重,但汪文华的工作没受丝毫影响,短短3年,她打造的《曲苑杂坛》就成为央视的名牌栏目,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其中的《洛桑学艺》《买买提》等系列节目,成为永恒的经典。

汪文华才华横溢,爱岗敬业,笑容甜美,颇具亲和力,深受观众喜爱。在很多观众心目中,汪文华是最有人格魅力的主持人。

03

1994年,王可上小学了,汪文华的姐姐早已回老家了。王建宁的弟弟和妹妹希望父母回大连生活,但老两口在北京住得很舒心,不愿回大连,便长期跟着汪文华生活。

公婆有时也会闹矛盾,公公是山东人,性子急,经常用山东话对汪文华说,自己与老伴没感情,是错误婚姻,要离婚。

婆婆很生气,说离就离。汪文华便耐心给公婆做工作,化解老两口的矛盾。

一次公公病了,汪文华不仅给公公洗脸洗脚,还在手指上缠纱布,清洁公公的口腔。婆婆牙齿不好,汪文华下班回家就给婆婆削水果,并切成丁,方便老两口吃。

曲苑杂坛汪文华简历 曲苑杂坛主持人汪文华(13)

汪文华

只要汪文华在家里,就坚持给公婆做饭。公婆曾对去家里采访的记者说:“我3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很孝顺,但没有一个超过汪文华。”汪文华连续3年被社区评为“五好儿媳妇”。

丈夫不在身边,汪文华既要工作又要挑起一个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脆弱的时候她也会掉眼泪,但她对丈夫没有一句怨言。她知道,丈夫在国外打拼,也是为了这个家。

丈夫多次在电话里说对不起她,汪文华说:“有什么对不起的?我们都是为了工作,为了家庭。”

每年汪文华都将假期积攒到暑假,然后带女儿去日本探亲。日本中文电视台慕名找到汪文华,想让她留在那边做主持人。

曲苑杂坛汪文华简历 曲苑杂坛主持人汪文华(14)

汪文华

王建宁和身边的朋友都劝汪文华留在日本,这样夫妻俩就不用再分居了。汪文华不同意,她觉得自己事业的根在中国,只有回到国内,自己才能找到艺术沃土。

因此,汪文华一次次拒绝去日本中文电视台工作。

2000年,王可上体育课时不小心将胳膊摔断了,爷爷奶奶在医院里照顾她。当时汪文华在外地出差,第二天深夜12点才回北京。

她去医院看女儿时,女儿含泪对她说:“妈妈对不起,你这么忙,我还给你添乱。”汪文华将女儿揽在怀里,流着泪说:“该说对不起的是妈妈,我没有照顾好你。”

第二天丈夫打来电话,询问女儿的伤情,汪文华轻描淡写地说:“没事,你安心工作。”放下电话,想到生活的负荷,汪文华流泪了。

曲苑杂坛汪文华简历 曲苑杂坛主持人汪文华(15)

2003年10月,王建宁的妹妹搬家,要父母回去。老两口不同意,他们担心年纪大了,回去后不能来了。但女儿一天要打好几个电话,说搬家让父母回去也是图个吉利。

在这种情况下,汪文华只得将公婆送回大连。

由于长途颠簸,回到大连后,公婆的身体都不太好,不能再回北京。

公公婆婆本来有一套房子,但住得不舒心,公婆看到有些老人住在海景房里,也想住海景房。汪文华得知公婆的心事后,准备给公婆在大连买一套海景房。

当时海景房刚开发,很不好卖,身边人劝汪文华,说买房的风险太大了,以后没人接盘怎么办?再说她公婆年纪很大了,还能住多久啊?

汪文华不这样认为,在她看来,公婆活一天就得有生活质量,就应该住得舒心。她和丈夫买房也不是为了投资,以后卖不出去他们也不纠结。

曲苑杂坛汪文华简历 曲苑杂坛主持人汪文华(16)

汪文华与圈内好友

曲苑杂坛汪文华简历 曲苑杂坛主持人汪文华(17)

汪文华

很快汪文华和丈夫全款在大连买了一套海景房,然后让公婆住进新居。公婆推开窗户就能看见大海,凉爽的海风吹来,整个人心旷神怡。公婆住在海景房里,每天开开心心。

每次王建宁回国办案,汪文华就与丈夫去大连看望公婆。平时每隔两三天,她就要给公婆打电话。公婆只要听到汪文华的声音,心情就舒畅。

因为年事已高,几年后公婆相继离世。临走前,婆婆拉着汪文华的手说:“下辈子我们还要成为一家人。”汪文华含泪告诉婆婆:“我妈去世得早,感谢您将我当女儿,给予我母爱。”

公婆走后,汪文华当初买的海景房升值了,价格几乎翻了10倍。很多人说汪文华心地善良,善待公婆,这是上天给予她的回报。

04

2011年,因为栏目调整,《曲苑杂坛》停办了。这个栏目是自己一手打造的,汪文华将它当自己的孩子,做完最后一期节目,汪文华流泪了,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坐到很晚才回家。

曲苑杂坛汪文华简历 曲苑杂坛主持人汪文华(18)

汪文华与艺术界朋友

《曲苑杂坛》整整播了20年,有着众多的忠实观众,他们也在感情上难以接受。观众纷纷给汪文华写信,问什么时候《曲苑杂坛》重新开播。

汪文华流着眼泪给观众写回信,表达自己的不舍,感谢这些年来他们对自己的支持。

早在2007年,王建宁就从日本辞职回北京工作,汪文华与丈夫终于结束了17年的分居生活。

很长一段时间,汪文华沉浸在《曲苑杂坛》停播的失落里,在丈夫的耐心开导下,她渐渐释然了。

是呀,忙了一辈子,负重了一辈子,自己也该轻松了。即便栏目不停播,自己也有离开的那一天。此后汪文华调整心态,继续在央视从事幕后工作。

曲苑杂坛汪文华简历 曲苑杂坛主持人汪文华(19)

汪文华参加社会活动

曲苑杂坛汪文华简历 曲苑杂坛主持人汪文华(20)

汪文华与女儿王可资助山区儿童

2015年,汪文华从央视正式退休,开始与丈夫享受人生的闲适。他们的女儿从北京联合大学毕业后,考入广电总局电影研究中心工作。

这时女儿已到了恋爱的年龄,汪文华与丈夫开始催婚,为女儿的个人问题操心。

几年后女儿结婚成家,有了自己的家庭,且生活幸福。汪文华觉得自己的人生任务完成了,开始享受退休生活。

鉴于汪文华巨大的影响力,她经常应邀参加公益慈善活动,为山区的孩子筹集助学金,为弱势群体寻求援助。

汪文华一如既往地朴实,与小区邻居打成一片,见到邻居总要主动问好。

曲苑杂坛汪文华简历 曲苑杂坛主持人汪文华(21)

汪文华近照

平时汪文华与丈夫在家里做饭,听音乐,打扫卫生,还种花养草。遇到年节,她就盼着女儿带着家人过来团聚。

丈夫觉得分居17年欠汪文华太多,努力在生活上弥补。汪文华也在生活上呵护丈夫,抢着与他分担家务。

虽然此时夫妻俩都添了华发,脸上都有了皱纹,但汪文华与丈夫两看相不厌,感情愈发浓醇!

-END-

原创不易,敬请点赞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