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的一生是怎么过的(太监的晚年生活)

有这样一种寺庙,既不供人清修,也不设香案道场,出资建造的人也不是居士,而是——宦官。

太监的一生是怎么过的(太监的晚年生活)(1)

《龙门飞甲》中的雨化田,西厂厂公

宦官是帝王亲随之人,东汉以后必须经过阉割后才能进宫服役,侍奉帝王和宗室、妃嫔的日常生活。从秦汉以来,就有着政府官僚与帝王奴仆的双重身份。

太监的一生是怎么过的(太监的晚年生活)(2)

李莲英(清咸丰朝太监)

由于宦官被剥夺了生育的权力,养老就成了一个难事。这些宦官一般幼年就进宫服役,一生的大部分时光都在皇宫中度过。直到年老体弱无法继续服役的时候,才被允许出宫养老。

太监的一生是怎么过的(太监的晚年生活)(3)

《大明王朝1566》中的宦官形象

除去少数进宫前已经结婚生子和极少数有权有势的太监在出宫后仍能娶妻并通过收养、过继的方式建立家庭之外,多数普通太监是无法建立起自己的家庭的,因此传统的子女养老模式也难以实现。

太监的一生是怎么过的(太监的晚年生活)(4)

《甄嬛传》中的宦官宫女对食

作为皇家的奴仆,朝廷会或多或少承担一部分为宦官养老送终的责任,还有专门的官方机构。根据刘若愚在《酌中志》中的描述,明代设有安乐堂和净乐堂,建国后改称安乐堂胡同。

安乐堂胡同全长200米,明清时期属皇城禁区。安乐堂为明代设立,是宫廷太监患病养体之所。这里也是明孝宗出生之地,据《金鳌退食笔记》记载:明宪宗时,专宠万贵妃。孝穆纪皇后有孕,曾带病诞生孝宗于此。

太监的一生是怎么过的(太监的晚年生活)(5)

安乐堂胡同现在的样子

安乐堂类似疗养院,是安置染病宦官的地方,他们在这里接受治疗,如果有幸能痊愈,则“销假供职”,继续回宫当差;若不幸病故,又没有亲属可以给他们收尸,便由专门负责送终的宦官送往净乐堂焚化。到了清代,还有御赐的太监坟地——恩济庄。直到现在,恩济庄这个地名依然存在。

太监的一生是怎么过的(太监的晚年生活)(6)

恩济庄老照片

朝廷设立的这些养老埋葬之所,救助的对象多是贫穷、疾病和没有亲朋好友的宦官。救助力度也与国力的强弱相关。所以,不依赖朝廷,寻求自助方法的宦官也不在少数。有些人未雨绸缪,在宫里服役的时候就开始攒钱,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准备,同时也物色晚年的栖身之所,这其中最常见的莫过于寺庙了。

太监的一生是怎么过的(太监的晚年生活)(7)

雪中的承恩寺(明武宗朝司礼监太监温祥兴建)

明代崇佛之风兴盛,很多宦官都信佛,因此北京西山逐渐形成了一个大规模的佛寺群体,明人王廷相在《西山行》说: “西山三百七十寺,正德年中内臣作。”

太监的一生是怎么过的(太监的晚年生活)(8)

万寿兴隆寺(乾隆年间曾是太监养老院)

著名的“太监庙”有法海寺、碧云寺、智化寺、承恩寺、万寿兴隆寺等。

太监的一生是怎么过的(太监的晚年生活)(9)

法海寺

宦官在“退休”之前,在皇宫里接受的都是最顶级的艺术熏陶,一般情况下这些出资修建寺庙的宦官也不会缺钱,“太监庙”,也是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的。

其中的法海寺、碧云寺以及智化寺已经被列为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1

法海寺

法海寺是明英宗时的御用太监李童集资修建的。李童在永乐年间入宫,先后经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和明代宗朱祁钰五朝,在此期间都受到了重用。

他多次随明成祖朱棣出巡塞北,后来帮助宣德帝朱瞻基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又随宣德帝讨伐蒙古兀良哈惕部,之后被正式封为太监。在明代可不是什么宦官都能叫太监的,得是有一定的权势的宦官才能正式获封。

太监的一生是怎么过的(太监的晚年生活)(10)

太监形象

正统四年,李童以历任皇帝所赐财物,发起在北京西翠微山兴建寺庙,至正统八年落成,明英宗亲自赐名为“法海禅寺”。可见这位宦官的“面子”有多大。

他去世时,明代宗赐了玉带蟒袍,葬在法海寺。这番礼遇,可以算得上是风光大葬了。

太监的一生是怎么过的(太监的晚年生活)(11)

法海寺大雄宝殿

法海寺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建筑布局十分规整。现仅存山门、大雄宝殿等建筑。

殿中明代壁画更是北京地区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壁画,也是我国目前现存的明代壁画中最有代表性的鲜明作品,是中国佛教艺术当之无愧的瑰宝。以《帝释梵天图》和《三大士图》最为精美。

帝释梵天图——帝后出行

帝释梵天礼佛护法图位于殿内北墙左右侧,绘二十诸天像,共有36个人物。依画面从西至东排列顺序为:大梵天、东方持国、南方增长、大自在天、功德天、日天、摩利支天、坚牢地天、韦驮天、娑羯罗龙王。

太监的一生是怎么过的(太监的晚年生活)(12)

帝释梵天图全景

这幅壁画中不仅能够体现出明代帝王将相、后妃侍女的形象,还可以看到宫廷使用的服饰、文玩、器皿。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明代宫廷生活的奢华艳丽。

太监的一生是怎么过的(太监的晚年生活)(13)

梵天及侍女像

此图在绘制过程中既保留了我国古代壁画绘制的诸多优良传统,又大胆从卷轴画中借鉴经验,其线描、着色、贴金与勾金等各方面技巧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太监的一生是怎么过的(太监的晚年生活)(14)

壁画细节

人物线描继承了自唐代画圣吴道子以来的线描传统,将铁线描、游丝描、钉头鼠尾描和行云流水描等诸多线描技法结合在一起,并自由转换,生动地传达出形象的特征和气韵。如表现菩萨、天女等女性形象时,都用柔韧纤细的游丝描绘出面庞轮廓与裸露皮肤,从而呈现出柔润、丰盈的美感。

太监的一生是怎么过的(太监的晚年生活)(15)

壁画局部(菩萨形象)

而在表现天王、金刚等武士形象时,则采用顿挫有力的钉头鼠尾描来刻画其面部和身体肌肉,以突出其孔武有力、威猛刚勇的个性特征。

太监的一生是怎么过的(太监的晚年生活)(16)

壁画局部(武士形象)

“帝释梵天图”中的天神多着广袖长袍,其宽博的袖口衣纹以铁线描绘出,大有当风之势;而“三大士图”中的水月观音就更有飘逸之态,趺坐在岩石上,胸前和腰间都装饰着红色和白色丝带,下身穿着朱红色的长裙,繁密流畅的衣纹恰如“春云浮空,流水行地”。

太监的一生是怎么过的(太监的晚年生活)(17)

功德天像

三大士图——画中金石

三大士图是法海寺壁画中最为精致的部分,为观音、文殊、普贤三位菩萨的大幅坐像,绘于扇面墙后。三幅壁画的布局相同,都是以山水花木为背景,菩萨在画中占据大篇幅,右膝竖起左腿盘起,包裹在光环里,光环外的壁画四角绘有人物和鸟兽。

太监的一生是怎么过的(太监的晚年生活)(18)

太监的一生是怎么过的(太监的晚年生活)(19)

水月观音图

观音的透明肩纱垂到膝盖上,纱上布满花瓣,每一片花瓣都由许多条金线勾成,十分精细,令人叹为观止。壁画中对金犼、鹦鹉等鸟兽的描绘细致而又写实,与明代宫廷画家的作品画风一致。

太监的一生是怎么过的(太监的晚年生活)(20)

金犼也称金毛犼,是传说中的观音坐骑,传说中外形像犬,凶猛异常,会吃人,并常与龙争斗。出自明代神话小说《西游记》与《封神演义》。

太监的一生是怎么过的(太监的晚年生活)(21)

水月观音图细节

中间的这铺“水月观音”是整个法海寺壁画的经典代表作,可谓“镇寺之宝”。在佛教文化中,观音菩萨有三十三个不同形象、不同状态的化身,呈观水中月影状的被称“水月观音”。

太监的一生是怎么过的(太监的晚年生活)(22)

水月观音图细节

这幅水月观音像的多处轮廓线采用“沥粉堆金”的画法勾勒。从侧面打光,就能看到明显隆起但又无比流畅的轮廓线条,明暗结合,使得菩萨的形象更加立体,不经意间瞥到,会觉得是真容到来。

太监的一生是怎么过的(太监的晚年生活)(23)

普贤菩萨图

三大士壁画组合,是明代佛教信仰形态的形象表现。三大士崇拜,在唐代与密教观音法门有关。观音菩萨具有作为祈求对象、观修对象以及坛场护法的作用。

太监的一生是怎么过的(太监的晚年生活)(24)

普贤菩萨图细节

唐代观音同文殊、普贤结合,形成了三大士崇拜;宋代三大士成为了殿堂的主尊,并与圣僧崇拜相结合,作为菩萨僧被人们敬拜。

太监的一生是怎么过的(太监的晚年生活)(25)

普贤菩萨图细节

元代三位大菩萨的形象接近于乡间忠、孝、节、烈的祠神,因此获得了世俗的身份。

太监的一生是怎么过的(太监的晚年生活)(26)

普贤菩萨图细节

到了明代,三大士广泛出现在民众的神祠信仰中,人们对其的敬拜与中华本土的祭祀仪式慢慢走向一体,密教色彩越来越淡。

太监的一生是怎么过的(太监的晚年生活)(27)

文殊菩萨图局部

02

智化寺

智化寺在北京东城区,原本是权倾朝野的大太监王振为了延续自身香火修建的一座家庙,后来王振在战争中被杀,声名狼藉。明英宗复辟后下诏为王振平反,并在智化寺北院修建了旌忠祠,用来祭祀王振。

太监的一生是怎么过的(太监的晚年生活)(28)

智化寺中的《英宗谕祭王振碑》

那么这个王振究竟是何许人也?他本来是落第秀才,后来中了举人,又自阉入宫。他善察人意,受明宣宗喜爱,被授为东宫局郎,服侍太子朱祁镇。这个时候王振已经想要插手朝政,但因为太皇太后在朝,又有“三杨”辅政,始终未能得逞。

到了正统七年,张太皇太后去世,忠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也相继老死。王振于是勾结内外官僚,擅作威福。大兴土木,专权八年。这是明朝第一位专权宦官,也是明朝“宦祸”的开端。

太监的一生是怎么过的(太监的晚年生活)(29)

智化寺

智化寺所有的大殿屋顶都是用黑色的琉璃瓦装饰,在明朝,只有官窑能够烧造黑琉璃瓦,一般供给皇家寺院、敕建的寺院使用,智化寺用黑琉璃瓦铺设,象征了王振在当时的重要地位。

智化寺还保存了不少明朝时期的彩画,寺内保存着乾隆版的《大藏经》,是世界上仅有的两部汉文大藏经经板之一。

太监的一生是怎么过的(太监的晚年生活)(30)

智化寺转轮藏,是目前北京唯一的一尊明代转轮藏

京音乐——梵音阵阵

智化寺最出名应该是佛乐,已经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称当时王振把明朝宫廷音乐偷偷带出宫墙,传入到家庙中,智化寺的僧侣们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把宫廷乐一直延续至今。

太监的一生是怎么过的(太监的晚年生活)(31)

智化寺京音乐队

京音乐所用乐器分为两类。一类是吹奏乐器,主要有管、笙、笛。与民间一般常用八孔管不同,京音乐所用管为前七孔,后两孔的九孔管;二是击奏乐器,有云锣、铛子、鼓、钹等。

太监的一生是怎么过的(太监的晚年生活)(32)

明·智化寺十七簧笙

太监的一生是怎么过的(太监的晚年生活)(33)

智化寺京音乐乐器(现)

另外,京音乐采用工尺谱和俗字谱综合记谱的综合谱式,这就很好地保留了古韵。目前能见到最早的京音乐谱子。

太监的一生是怎么过的(太监的晚年生活)(34)

智化寺传人手抄工尺谱

京音乐是明代建寺起就存在的音声形式,在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继承了一部分宫廷音乐,并融合民间音乐、佛教音乐,在佛教文化的统摄下,最终成为北京北传佛教音乐的代表。人们都称其为中国音乐的活化石。

太监的一生是怎么过的(太监的晚年生活)(35)

京音乐工尺谱——《清江引》

直到现在,智化寺中还有京音乐的表演。

让我们来听一段吧!

雁过南楼 - 北京梵乐团 - 单曲 - 网易云音乐

太监的一生是怎么过的(太监的晚年生活)(36)

智化寺春景

03

碧云寺

碧云寺创建于元朝至顺二年 ,时称碧云庵。明正德年间,宦官于经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将它扩建为寺,并在寺后修建坟墓,作为死后葬身之所。嘉靖初年,于经被人实名举报贪赃枉法、克扣禁军军饷和御马的马饷被处死,心愿未偿。

太监的一生是怎么过的(太监的晚年生活)(37)

碧云寺山门

天启年间,魏忠贤又大修碧云寺,想葬身于此。这个魏忠贤可以说是明朝最知名的太监之一了。

他进宫后改姓名为李进忠,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回原姓“魏”,明熹宗赐名为魏忠贤,期间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只比皇帝少一岁。他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明思宗朱由检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魏忠贤自知大势已去,自缢身亡,其余党羽也被肃清。

太监的一生是怎么过的(太监的晚年生活)(38)

碧云寺精美的石雕

为了能匹配自己“九千岁”的身份,魏忠贤曾在墓地两侧布列了刻工精美的石雕,可惜最后也未能如愿。

太监的一生是怎么过的(太监的晚年生活)(39)

太监的一生是怎么过的(太监的晚年生活)(40)

碧云寺“哼哈二将”

碧云寺建筑依山顺势向上排列,重重殿宇层层高起,直达山巅,颇有曲折多变之感。肃穆的庙宇又与周围错落有致的山林景色相映成趣,置身其中,恍入仙境,真乃“步入碧云地,忘却在人间”啊!

太监的一生是怎么过的(太监的晚年生活)(41)

碧云寺金刚塔

04

田义墓

除了寺庙之外,太监死后有其他的栖身之所吗?其实是有的,除了寺庙和朝廷提供的恩济庄外,也有一些太监拥有自己的墓穴。

太监的一生是怎么过的(太监的晚年生活)(42)

田义墓

离法海寺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墓穴,墓主人是田义。田义是万历年间的太监,纵观其宦官生涯,发现他几乎从始到终都在司礼监任职,无论是内书堂的职务,还是最后的司礼监掌印,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尤其是司礼监掌印,田义整整当了10年,直到因病去世,这一职务在明代可谓举足轻重。由此可见,葬在寺庙或拥有墓穴的太监,身份都不会太低。

司礼监掌印太监是明朝十二监中最具权势的职位,有“内相”之称。在司礼监中排名第一,位在秉笔太监之上,负责完成明朝国家决策中“批红”的部分最后的审核盖印。

田义墓是中国第一座以宦官历史为题材的专题博物馆,是全国范围内保存最完好、规格最高、石刻最精美的明代太监墓。

太监的一生是怎么过的(太监的晚年生活)(43)

田义墓景观

05

结语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中,穿插着不少明线暗线,但关于宦官的线既黑暗,又渺小。在每一个故事刚开始的时候,可能都会有一个无可奈何的开头。同样是人,为了一日三餐只能生生舍弃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沦为“阉人”,一生为奴。这大概就是在无数光辉掩埋下的封建社会中,一点最残忍的真实吧。

太监的一生是怎么过的(太监的晚年生活)(4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