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天吃几顿饭好(古时一天吃几顿饭)

“一日三餐”已经是现代人每天生活的日常。那么古人一天吃几顿饭呢?

  在原始社会,人们靠采集和狩猎获得食物,食物来源很不稳定,一天吃几顿饭也不固定。食物丰富的时候,可能一天吃好几顿,一直吃到撑;食物匮乏的时候,可能一天也吃不上一顿饭。

 电视剧《我爱我家》中,葛优饰演的二混子是个四处混吃混喝的流浪汉,他对自己的胃口这样描述:这就是我们行业的特点了,有吃吃得下,没吃扛的住,一顿饭前后管一个礼拜,这样的胃口才过得硬。古人的胃口估计也差不多这样子。

古代一天吃几顿饭好(古时一天吃几顿饭)(1)

  进入农耕社会后,人们的食物来源相对稳定了,开始有了规律的餐制。但早期的餐制并不是一日三餐,而是一日两餐。

  我国最早的文献记载见于甲骨文中,里面就记载了商朝时的一日两餐制。那时候人们将一昼夜分为八个时段,依次是:旦、大食、大采、中日、昃、小食、采、夕。这八个时间段并不是将一昼夜二十四个小时平均分割,是八个长短不一的时间段。而每个时间的名称则表示这个时间段的主要作息活动。

  比如说,“夕”是时间最长的,整个夜晚都叫夕,就是人们睡觉的时间段。”旦“就是早晨起床的时间,大约是早上5点到7点的黎明时分。而这八个时间段中的”大食“和”小食“对应的就是吃饭的时间段。学者分析,大食的时间应该是上午8点,小食的时间应该是下午4点。也就是说,在商朝的时候,古人是一日两餐,上午一餐,下午一餐。

古代一天吃几顿饭好(古时一天吃几顿饭)(2)

  至少从西周开始,中国人又将一昼夜二十四小时平均划分为十二个时段,是为“十二时辰计时法”。这十二个时辰中,有两个叫“食时”和“晡时”的时辰,就是古人一日两餐的时间,分别是上午7点到9点和下午3点到5点。如果以地支命名,“食时”和“晡时”又叫作“辰时”和“申时”。

  古人的一日两餐,上午餐成“饔”,下午餐称“飧”正所谓“朝曰饔,夕曰飧”。因此还有了成语“饔飧不继”,意指吃了上顿没下顿,形容生活十分穷困。

古代一天吃几顿饭好(古时一天吃几顿饭)(3)

  先秦时期形成的一日两餐的传统,到唐朝发生了变化。唐朝时,在上下两餐的中间,多了一顿点心。也许是因为唐朝时人们白天活动的时间较之前延长了,两顿饭中间间隔太久容易饿,所以就在中午加了顿点心,是为午饭的雏形。今天南方一些地区,仍然管吃午饭叫“吃点心”,这种说法可能就是延续了古人的叫法。

  无独有偶,在韩语里面,“点心”一词也指午饭,很有可能是古时候受到了中国的影响。但需要说明的是,唐朝午餐多存在于士人和富裕阶层,普通民众依旧是一日两餐。

  到了宋朝,商品经济活跃,城市空前繁荣,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加快了,吃午餐就更必要了。以至于有的学者认为,一日三餐在宋朝已经普及。“普及”这一说法多少有些夸大,但至少较之前更为普遍了。宋代夜市发达,晚上还可以吃宵夜。所以,宋代可能还有一日四餐的情况,但这属于城市中特殊情况。在宋代,一天吃多顿饭是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古代一天吃几顿饭好(古时一天吃几顿饭)(4)

  明朝时,江南地区基本普及了一日三餐。到了清朝,汉族人基本都是一日三餐了。但是,作为统治者的满族人,仍然保留着一日两餐的传统。康熙皇帝就曾在给大臣的朱批中写道:尔喊人一日三餐,夜又饮酒。朕一日两餐当年出世塞外,日食一餐。“

  所以一天到底吃几顿饭,不但和社会地位有关,还和民族习惯有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