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三国演义里有哪些事情(三国演义诸葛亮)

诸葛亮和刘备的“隆中对”可谓是东汉末年时代一个大的战略思想,但很多人往往无法品味到隆中对之中真正的思想,隆中对在表面上是统一天下的战略部署步骤,但在深层次思想上,隆中对却是一个攻防思想,为何称为攻防思想?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里有哪些事情(三国演义诸葛亮)(1)

其实,如果单纯从统一天下的战略目标上,那毫无疑问曹操是占据了最佳优势,曹操势力强大,并且此人图谋大业,根本不可能从曹操的地盘里下手,那么思来想去也就只有占据荆州和益州前期作为战略防守位置,到了曹操政权中出现时机变化,方可出兵一统天下。

诸葛亮“隆中对”的真正思想“待时局有变”

大家要谨记,隆中对的有一个核心思想就是“待时局有变”。如果中原地区的政权稳固如山,那么就算等到了荆州和益州,也很难一统天下,这也是诸葛亮为了衬托自己的谋略而做出的一种想法,单纯的只是一种想法,在后期刘备占据荆州,后来出兵去打益州,益州还没完全消化,荆州就被关羽弄丢了,这就是计划赶不上变化。那么隆中对的真正内容究竟是什么呢?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里有哪些事情(三国演义诸葛亮)(2)

天时:等待曹操政权内部有变

隆中对的核心内容需要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个就是天时上,是“天下有变”的天时,毕竟曹魏实力强悍,若是以硬碰硬,捞不到什么好处;即便汉中之战也是彼此之间你奈何不了我,我奈何不了你,最终弄了个两败俱伤。

所以,一定要等到曹魏国内发生巨大变动的时候,才可出兵;这就是“隆中对”中对天时的看法,如果曹操政权内部没有变动,那么再怎么出兵最终结果都是失败的。

地利:荆州进攻之矛;益州防守之盾

其次地利之上,“隆中对”所讲述的地利指的是,占据荆州和益州,以益州作为大后方,荆州作为出兵跳板。荆州是“用武之国”,也就是说,荆州是用来进攻而不是用来防守的,因为这是四战之地,和魏吴都相连,是出兵的好地方。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里有哪些事情(三国演义诸葛亮)(3)

也许你会问,既是四战之地,就会遭受四方压力,不错,可是荆州是用来进攻的矛,而非防守的盾;若是仅要自保,荆州绝不是什么好地方。但是如何在由弱变强的过程中可以顶住四方压力握住荆州?那么就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占据益州可安内攘外

首先,需要占据益州,益州天府之国,而其主刘璋暗弱,豪强不服欺凌主上,内部矛盾激化,所以,刘备后来以不是太高的代价占据;并且能够将其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益州历来就是中原的粮食重地。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里有哪些事情(三国演义诸葛亮)(4)

接着,就是益州的地理位置非常好,易守难攻,沃野千里,按照诸葛亮的意见,“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完全可以全力发展经济而几乎没有后顾之忧,这是益州最基本的价值。而对于荆州而言,益州作为刘备的势力范围,不但为荆州的“四战之地”中的西面解除了压力,安内时期可以作为荆州的坚实后盾,攘外阶段更能配合荆州从汉中出兵,让曹魏首尾不能相顾。

结好孙吴,巩固成果

其次,结好孙吴,孙吴是三世基业,并且得到本土士族豪强的支持,根基稳固,在刘备弱小的时候,是用来牵制曹魏的一大臂助;而且孙吴所在的扬州,是荆州“四战之地”的另一面,所以既然不能图谋江东,让其作为盟友,也算是缓解了荆州东面的压力。

接着,就需要南抚夷越,荆州的南面地带,也是最后的后方;可以说南中一带,诸葛亮也是在后来成功的抚平,至少在诸葛亮北伐阶段,没有掀起过大的风浪来,证明蜀汉势力完全有能力达到这一目标。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里有哪些事情(三国演义诸葛亮)(5)

可惜的是“夷越”中的“越”是没有机会了,因为交州被东吴所占。其实若是刘备能在当初下益州前,据有交州,孙权日后真不一定敢对关羽动武;从地理的角度来说,交州,尤其是交趾一带,接近荆州而远离扬州,若是刘备据有这一带,就能够在孙权对关羽动手的时候直接牵扯其兵力,到时若是实施围魏救赵之计,未必会尽失荆州宝地。但是关羽丢掉了荆州时候,交州都没被刘备打下来。

人和:刘备纵容两个弟弟,蜀汉内部不是铁板一块

最后就是关键的人和,不知道读者们是否感觉,蜀汉政权内部是不是真的和睦?其实蜀汉内部是三国中最乱的一个政权,为什么这么说?第一点,就得说说创业者刘备,刘备这个人虽说有大志向,但他有时候太容易被情感左右,并且自己的二弟、三弟什么模样,我想他比谁都清楚,但是呢?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里有哪些事情(三国演义诸葛亮)(6)

刘备却放纵两个弟弟为非作歹,张飞鞭打手下,关羽欺压贵族士族,这是三国混战时期最忌讳的大事;但是刘备却并没有理会这些,反而是纵容他们,关羽失去荆州其实是可以保住一命的,但因为以前的恩怨得罪了刘封和糜芳,这就导致了自己败走麦城都没人救援,这和关羽的狂妄自大有很大的关系。

再说这俩哥们仗着自己哥哥刘备是统领,各种瞧不起蜀汉内部的将领谋士,就连诸葛亮都差点几次被关羽给气跑;所以,蜀汉前期因为这哥俩的存在给内部团结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再接着说,刘备控制益州和荆州后,内部政权分裂为两派竞争,益州本土派和荆州士族派,两派的竞争一直持续到蜀汉灭亡都没有结束,由此可见,隆中对中所畅想的“人和”,在蜀汉内部是不太可能实现的。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里有哪些事情(三国演义诸葛亮)(7)

刘备、曹操、孙权,三方谋略博弈

那么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的思想说完了,如果刘备占据了两个地方,并且都经营的很好,能否征服天下吗?蜀汉的大后方益州还好说,天险之地,所以荆州一带才是主战场。可想而知,若是当时蜀汉真的能够占据益、交两州及荆州六个郡或是三个郡。

“天下有变”时对曹魏攻击的时候,一面从汉中出兵,占据长安,切断凉州和中原的联系,西和诸戎稳住西部后方,从函谷关东进;一面从荆州出兵,配合东吴,兵锋直指宛、洛,同时交州那里还能稳住东吴不老实的举动,那么入主中原就真的指日可下了。

而到了刘备征伐益州和汉中之后,天下有实力的集团,剩下曹操和孙权两位,曹操文韬武略很强势,孙权势力虽然较弱,但凭长江天险和强大的水军尚可自保;不管是对内发展还是对外生存,自然都有对未来的规划。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里有哪些事情(三国演义诸葛亮)(8)

本着“多算多胜,少算不胜,不算负胜”的定律,曹操率领曹魏集团平定中原后,必然要一鼓作气,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那么吞并南方就成为曹魏集团的战略目标。第一步,曹操必然要夺取位于长江中游的军事战略要地荆州,臣服刘璋和孙权,以实现大一统的战略目标。后来,随着局势的发展,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后,曹操则实行“蜀亡吴服”的策略。

而在划江而治的孙权集团中,江东军队的控制权实际在周瑜的手中,他提出先软禁刘备,然后将关羽、张飞分离开来,分化刘关张的合力;但面对北方的曹魏威胁,刘关张集团实力不可小觑,孙权根本就没有办法控制局面只能在曹魏和蜀汉之间周旋,别惹火上身就好了。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里有哪些事情(三国演义诸葛亮)(9)

到了后来,周瑜又做出战略部署准备攻取益州,得蜀地后再吞并张鲁,然后固守其地。周瑜的战略眼光是一点都不弱于诸葛亮,唯一的缺点就是周瑜太过自信,也因为自信害了他,并且周瑜还有一个最大的弊病就是在军中威望太高,可以说江东军队只听他的不听孙权的,这是帝王们最忌讳的地方,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周瑜的死,很大程度和孙权是有关的。

诸葛亮“内修政理”,先魏后吴

我们在回到正题,隆中对的设计目标是统一全国;诸葛亮是按照“先理强,后理弱”的治乱原则,也就是说,相对于强大的曹魏来说,弱国只能是吴国,蜀汉首先要对付的是作为强国的魏国,对吴国只是缓图。而诸葛亮理弱的方针是,尽量使用外交手段(外交是军事的重要手段之一)使吴蜀双方不产生对立的局面,以便安心对付曹魏。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里有哪些事情(三国演义诸葛亮)(10)

可是计划即使再周密,时势变化总是出人意料,三方博弈,联盟和拆台,复杂多变的局面瞬息万变,那么,诸葛亮是怎样面对三国博弈时期瞬息万变的时局?蜀汉前期“军事扩张”与“内修政理”两者快速并进。

但自从汉中战役后,刘备虽然进而称王,实力达到顶峰,但此后的蜀汉内部内斗,军事连遭重创,并且军中出现大意轻敌,骄傲自满的现象,在随后的战争中,损失关羽、刘封、孟达等多名大将,短期内损兵折将,蜀汉军事对外扩张出现僵局。

小结

鉴于蜀汉所面临的困境,诸葛亮本着“先理内,后理外”的“安内攘外”治乱原则,先主修内政,稳定军心民心,后行军事扩张,伺机而动;“内修政理”这个内部目标也已达成,南征平定蛮夷反叛,对蜀汉来说是刻不容缓。

蜀汉上下都认为,诸葛亮不该以一国之名望涉险,毕竟两大对手,曹魏和东吴还在虎视眈眈,而“抚夷越”是件非常棘手的时期,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出现差错,将影响蜀汉未来的战略进程,前有关羽失荆州,诸葛亮最后还是决定亲征。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里有哪些事情(三国演义诸葛亮)(11)

诸葛亮南征兵分三路,奇正相合,结果取得圆满成功;但可惜的是,蜀汉政权已经失去了最大的优势,反而成为了三国时代最弱小的政权。其实,纵观整个“隆中对”的思想,我们可以知道,诸葛亮的思想是建立在一切顺利的基础上,是将自己的成功建立在“他人”失利的基础上的,如果在某一环因为“人”而出现了错误,那么这个战略思想就整体残废了,所以这个战略规划在实际上其实是不可行的;并且“隆中对”中的错误有很多都是致命的,脱离现实的幻想,就是镜中花,水中月,注定蜀汉灭亡的结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