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中的母亲(国学知识母亲节)

国学中的母亲(国学知识母亲节)(1)

1.母 母亲的简称。有子女的女子,是子女的母亲。子女对生养自己的女子的称谓。

《太平广记》卷一六二引 唐 ·王毂 《报应录·刘行者》:“﹝行者﹞告云,家有母亲患眼多年,和尚莫能有药疗否?”

10.妈妈 即母亲,是母亲的口语,是天下最美的称呼。

王应长《文定集》中的祭文曰:“维年月日,爹爹妈妈,以清酌庶羞之奠,祭于小四娘子之灵。”

《金瓶梅》第三十九回,李瓶儿道:“小大哥原来困了,妈妈送你到前边睡去罢。” 

11.娘 对母亲的称呼,是一种亲属关系的称谓,是子女对双亲中女性一方的称呼。通“妈妈”。

《太平广记》记载:“母语女言:‘汝还努力为吾写经’女云:‘娘又写何经?’”

《乐府诗集·木兰诗》中有云:“旦辞爷娘去。”

12.娘娘 母亲的一种称呼。多见于北方的子女对母亲的呼语。《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儿与娘娘今日别,定知相见在何年。”

宋·洪皓《使金上母书》:“皓远违膝下......日夜忧愁娘娘年高。”

13.家家 六朝时对嫡母的称呼。《北齐书·南阳王绰传》:“绰 兄弟皆呼父为兄兄,嫡母为家家,乳母为姨姨。”

14.额娘 满族人对母亲的称呼,满语eniye的音译。读法类似于“额涅”,写成汉语时,考虑到贴近汉语的意义,故写作“额娘”。

15.娘亲 母亲的一种称呼。亲属关系称谓的一种,是子女对双亲中女性一方的称呼。

元·曾瑞《留鞋记》第三折:“娘呵,你年过五旬,抬举的孩儿青春恰二八,不争葫芦提斩首在云阳下,把我这养育的娘亲痛哭杀。”

评剧《秦香莲》第二场:“﹝ 秦香莲 ﹞:叫 冬哥 和 春妹 随定娘亲。”

江苏无锡民歌《做双花鞋看母亲》:“石榴花开叶儿青,做双花鞋看娘亲。”

16.老妈子 南方的习惯,老妈子是指母亲的意思,表示一种亲贴。

17.义母 1.非本生之母而拜认为母者。

2.生母去世,父亲再娶的深明大义的后妻,子女尊称为义母。

战国齐宣王时有人争斗而死,有异母兄弟二人被讯问。兄弟二人争相承认。王使相问其母。母曰:“杀其少者。”相问其故。母曰:“少者,妾之子也。长者,前妻之子也。”相入言于王。王美其义,皆赦不杀,而尊其母号曰“义母”。事见汉刘向《列女传.齐义继母》。

18.养母 被抚养人的非生身之母,常常称呼抚养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非亲生)子女的女性,养母是和生母\后母并称的。

宋周密《齐东野语·杨太后》:“慈明杨太后养母张夫人,善声伎。”

《梁书·冯道根传》:“少失父,家贫,佣赁以养母。行得甘肥,不敢先食,必遽还以进母。”

19.继母 生父再婚后的妻子。父亲的继配。又称后母、晚娘、晚妈。

唐·吴兢《贞观政要·孝友》:“司空房玄龄事继母,能以色养,恭谨过人。”

《元典章·礼部三·丧礼》:“继母,父再娶母,同亲母,齐衰三年。”

清·田兰芳《云南楚雄府通判袁公(袁可立孙)墓志铭》:“公(袁赋诚)早失恃,事继母刘淑人如已母。”

20.阿姨 对继母的称呼。专指对父亲后妻的称呼。通常子女称“妈”和“妈妈”感到不自然,便呼以“阿姨”而取代。

国学中的母亲(国学知识母亲节)(2)

21.嫡母 父之正妻为嫡母,相对庶母而言。在旧中国,妾所生的子女称父亲的正妻为嫡母。。”《元典章·礼部三·丧礼》:“妾生子唤父正室曰嫡母。”

《南史刘灵哲传》:“嫡母崔氏及兄子景焕,泰始中为魏所获......灵哲倾产赎嫡母及景焕,累年不能得。武帝哀之,令北使者请之,魏人送以还南。”

22.庶母 宗法制度下,子女对父亲的妾的称呼。旧时嫡出的子女称父亲的妾。

《仪礼·士昏礼》:“庶母及门内施鞶,申之以父母之命。”郑玄注:“庶母,父之妾也。”

《恨海》第九回:“ 棣华 与庶母同住,更是处处避嫌。”

23.干娘 指义母,非本生之母而拜认为母者。名以上的母辈,没有血缘关系。

24.令堂 也称“令寿堂”,古汉语对别人母亲的尊称,称对方母亲的敬词。

《西游记》中唐僧云道:“请令堂上坐,贫僧奉拜。” 

明·吾邱瑞 《运甓记·剪发延宾》:“方纔小价说,你北堂截发供榛脯。世上有此贤德之母,小弟既忝与仁兄倾盖交欢,敢请令堂一见。”

中国电影戏剧理论家、剧作家、导演洪深的《少奶奶的扇子》第四幕:“尊大人在日,也曾说起令堂么?”

25.先慈 即亡母。古时自称去世的母亲。“先”含有怀念、哀痛之情,是对已死长者的尊称。

先慈恐不孝激烈难堪,遣人呼入家。——清·陈梦雷《绝交书》

26.先妣 对已离世的母亲的称呼。唐诗人张九龄《追赠祭文》:“仅以醢脯姜之典,敢昭告于先妣之灵。”

27.显妣:对亡母的美称。清·徐乾学 《读礼通考·神主》:“古人于祖、考及妣之上,皆加一皇字,逮 元 大德 朝始诏改皇为显,以士庶不得称皇也。不知皇之取义,美也,大也,初非取君字之义。”显,取其德行昭著,声名远播之意。

口语中,母亲还有一些不同的称呼,包括阿妈,阿娘、阿母、老母、老妈等称呼,

在古代中国的汉族皇族中,皇后所出的皇子和公主称母亲为母后,嫔御所出的子女需认皇后为嫡母,称皇后为母后,称生母为母妃,皇子、亲王的子女亦称母亲为母妃。清代的皇子和公主则称母后作皇额娘。

英语“母后”(Queen Mother)一词是指现任国王或女王的母亲,即王太后,但王太后包括并非现任君主母亲的前任王后。

在旧中国的一夫多妻家庭中,父亲的正妻相对於庶出子女而言是嫡母,庶出子女称嫡母为“大妈”、“大娘”。父亲的妾相对於正室或其他妾所生的子女而言是庶母,子女会把庶母称为“小妈”、“X妈”(X为在妻妾中的排行)、“阿姨”、“姨娘”等,“阿姨”、“姨娘”的称呼则是源于一些地区对母亲妹妹的称呼。

国学中的母亲(国学知识母亲节)(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