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五个字标题(由几个乡音字想到的)

几个乡音字,述状尤为精准,普通话寻不到对应的词,这可咋好?特记一下,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乡音五个字标题?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乡音五个字标题(由几个乡音字想到的)

乡音五个字标题

几个乡音字,述状尤为精准,普通话寻不到对应的词,这可咋好?特记一下。

1、春天是修剪树枝的时节。

修剪树枝,把树枝砍或者锯下来,这一行为,叫做kuo树。

倘若叫修树,或者修剪树,就很不是那个意思,没滋没味的。

2、春天土的地面最容易干燥,起一层薄薄的土,乡音读做bu土。

这个薄字,是不是该读做bu?不知。而竹子头的簿字读音bu,可惜不能通用。

bu土就是bu土,与尘土不完全同义。尘土,落尘之细土之意。bu土,在乡音的意思里,土地的地面上因踩踏而生,在性状上比尘土的意思更浓更细更干燥。

可惜,普通话里也找不到对应词。

3、在面板上揉面,先洒一层薄薄的面,这薄薄的面,便换了叫法,叫做bu。与上2应该是同一个字。

感受小记:这几个字,仅仅是昨日一天劳动里想到要甄别的。以前也想到过不少,但未专门记一下。

劳动的精准,创造语言的精准,这是毫无疑义的。

而语言的规范化,在规范化过程里,往往丢掉很多精准的东西。丢掉的原因,大约有三:

一是各地有各地的叫法,不太通用,找不到统一的共用字词。故舍弃。太可惜了。

二是时代进步,劳动方式改变,淘汰一部分词语。

三是做语言规范化的人,受人的工作的时间与精力所限,并不能深入各种的复杂的劳动,以至于不懂这些劳动的精准过程,也就不能全面掌握精准劳动的语言,所以漏失了。更可惜了。

由此可见,规范化有规范化的好处,意思通用,大家互相之间好懂。但不好处,漏失太多太多了。很有意思、很精准的,一个字就可以勾起一大堆形态联想的字,给弄丢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