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老一辈曲艺(催化了什么奇妙体验)

传承老一辈曲艺(催化了什么奇妙体验)(1)

王金龙和妻子陈欣欣正在直播

传承老一辈曲艺(催化了什么奇妙体验)(2)

王金龙出的书《说唱莲花落》

传承老一辈曲艺(催化了什么奇妙体验)(3)

王金龙在练习弦子

传承老一辈曲艺(催化了什么奇妙体验)(4)

王金龙在《乡村大舞台》上表演

□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 陈海峰 陈曦 实习生 朱雷通 刘硕 戴贺 文图

“天会黑,人会变,三分感情七分骗……”近日,在短视频等各大网络平台,商丘小伙王金龙的独特唱腔吸引不少年轻网友模仿,不少“00后”每天在他作品下面评论打卡。王金龙告诉记者,他是用河南坠子和河南地方曲艺综合后创新的一种唱法,目的就是能够融入当代元素,让更多的年轻人愿意了解河南地方曲艺和传统文化。

商丘90后小伙学曲艺九年 称传统需要年轻人传承

王金龙告诉记者,他是商丘市梁园区观堂镇人,1998年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从小就深受河南地方曲艺熏陶,经常跟着模仿唱腔,后来就慢慢喜欢上了曲艺。

在王金龙十四五岁的时候,他不顾家人反对辍学去了山东菏泽,拜师学习传统曲艺莲花落。此后的两年时间,王金龙坚持练习技艺,加上天赋异禀,很快就学成出师。之后他跟着别人在最基层的乡村城镇走街串巷进行演出,后来又接触学习了河南坠子、豫东大鼓等。

“当时家人确实没法理解我,觉得一个年轻人去学唱戏有点‘不务正业’。”王金龙说,他在学艺期间确实很辛苦,好在后来坚持了下来,“老祖宗留下的这些瑰宝,很多就要面临失传,我作为年轻人非常愿意去传承。”

独特唱腔吸引200余万人关注 粉丝多为90后年轻人

1998年出生的王金龙很清楚现在年轻人的爱好和品位,为了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传统曲艺,他结合多年学习的技艺进行融合创新,加上现代电子琴的卡点伴奏,最终独创出了一种唱腔,加上他“接地气”的作词风格,很快就吸引大量年轻人的关注。

“以前的曲艺是用快板和梆子进行演奏,很难吸引年轻人听。”王金龙说,现在他把卡点换成了电子琴,换成了DJ,让声音听起来更能融入现代生活节奏。

为了迎合年轻人口味,王金龙在作词上也花费了一番心思,各种段子里都和年轻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想让年轻人接触传统曲艺,首先得让他们能有听下去的兴趣。”

从两年前开始,王金龙和学习电子琴的妻子陈欣欣一起组合搭档,创作出了大量优秀作品,在每次直播前,他们都会介绍自己演奏的是什么曲艺。两人的组合很快获得了不少年轻人的关注,各大网络平台的总粉丝已经突破200万,且以年轻人居多。

在王金龙的作品下面有一个“奇特”现象,每天都有大量“00后”“90后”“女大学生”打卡评论,不少网友表示“听了很洗脑上头,一天不听睡不着觉”。

采访最后,记者问王金龙:“每天这么多年轻人打卡,有什么想对粉丝说的?”

王金龙说:“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去关注河南地方曲艺,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