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的河北梆子有哪些流派(剧种起起落落的缘由何在)

据中国戏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戏曲”书籍介绍河北梆子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受欢迎的剧种之一它历史悠久,传统深厚,剧目丰富,行当齐全,以激越慷慨之雄风立于祖国戏曲艺术之林在河北梆子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全国十数省市,南至广州,上海,北达海参崴(今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库伦(今蒙古乌兰把托)等地,都有它的声音流传北京,天津,广褒的河北大地更是人人喜爱在京城一带,早年曾与皮黄戏(今称京剧,争奇斗艳,竟相叫座),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河北省的河北梆子有哪些流派?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河北省的河北梆子有哪些流派(剧种起起落落的缘由何在)

河北省的河北梆子有哪些流派

据中国戏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戏曲”书籍介绍。河北梆子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受欢迎的剧种之一!它历史悠久,传统深厚,剧目丰富,行当齐全,以激越慷慨之雄风立于祖国戏曲艺术之林。在河北梆子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全国十数省市,南至广州,上海,北达海参崴(今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库伦(今蒙古乌兰把托)等地,都有它的声音流传。北京,天津,广褒的河北大地更是人人喜爱!在京城一带,早年曾与皮黄戏(今称京剧,争奇斗艳,竟相叫座。)

河北梆子剧种起源于清朝中期,大约是嘉庆朝末期,朝庭发布了禁演秦腔的圣旨,(之前京城的戏曲以秦腔为主),许多艺人无以为计,不得不转业改行。有的去经商,有的去做工。

当时有些聪明的艺人与当地一些艺人根据北京,河北一带民间传唱的民歌,小调等文艺形式,精过提炼,加工,改编成了早期的河北梆子曲调,在伴奏上除保留了原来的乐器,又增了竹笛及硬质木材加工而成的梆子打击乐器。定名为河北梆子。一经上演,深受广大群众喜欢,很快红遍京城之地。即解决许多艺人的生计,也为民众增加了欢乐!

因河北梆子的念白皆以京腔京韵为主,故而又被称“京梆子"。后来,在诸多艺人一代一代的提炼加工下,形成了完美的河北梆子唱腔!

此后,京,津,冀等地的艺人们又先后根据自身优势,衍生出了京梆子,卫梆子,冀梆子三大流派。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河北梆子剧种得到空前的大发展,省,市,县都有专业的梆子剧团,就连乡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村庄也都有剧团演唱。文革运动之前,河北梆子发展到最鼎盛时期!

上世纪六十年代,河北梆子代表剧目“蝴蝶杯”“宝莲灯”等还拍成电影,搬上了银幕。为了庆祝河北梆子跃进剧团的诞生,还专门拍摄了一部反映旧社会河北梆子艺人受欺压,解放后重获新生活的戏曲故事片“再生记”。影片以演戏与生活相结合的形式,介绍了河北梆子班主陈少华夫妻在天津以演戏谋生,相依为命。后来军政头目以唱堂会为名,将陈少华之妻骗入府中,强行霸占,陈妻宁死不屈,跳楼自杀。陈得知后,气血攻心,双目失明,而后流落街头,以拉弦乞讨为生,受尽欺凌和折磨。解放后,政府为组建河北梆子剧团,将陈少华聘为教师。陈为在开幕式上首场演出,每天起早贪黑在台上,由他人帮助,量步数,从出将到台口多少步,每个功作前进后退多少步都滥熟于心。即便摔伤也不气馁,终于练习成功。

在跃进剧团首演开幕式上,陈少华第一个上场,身扎戏靠,手握长矛,按平时量好的步数,走到台口。由于心中特别激动,忽觉自己的眼睛模模糊糊有些光亮,于是连续的眨眼,呆在台口一动不动。观众皆以为是演员忘词,齐声叫倒好。过了一会儿,陈觉得目光越来越清淅。于是向观众鞠躬,然后团长上台说明情况,再度重演。由于陈少华功底深厚,眼睛又重获光明,演出大获成功,一炮走红!为河北梆子跃进剧团赢得满堂喝彩。后来,在当时的河北省政府支持下,跃进剧团相继培养了大批的艺术人材!

我相信许多七十岁以上的人都看过这部影片!

文革运动中,所有剧种禁止上演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河北梆子自然也不例外,有的剧团被迫解散。有的改行为京剧团,学演样板戏。大部分河北梆子剧团消亡。致使京,津,冀三地的河北梆子演员极度缺乏,大有濒临灭绝之势。1987年秋,我去石家庄开会,闲余时间,到音像店想买几盘河北梆子磁带,到处都买不到。有音像店的人告诉我,省河北梆子剧团警卫室卖,我找到那里,只见稀稀拉拉的摆着几种河北梆子磁带。我在购买过程中和他闲聊,怎么就这么几种?有没有新录制的?他答道:现在整个剧团连一出戏的演员都凑不齐,怎么出新磁带!当时我觉得很纳闷,诺大的河北省,又是河北梆子戏曲之乡,竟然连个剧团都养不起来?

改革开放后,各地的梆子剧团相继恢复和重建,河北梆子重获新生,并有了快速的发展,迎来了河北梆子的第二个春天!

二十世纪末,在某些专家的评论下,把京剧定为国粹,把包括京剧在内,兼有评剧,豫剧,黄梅戏,越剧等评定为中国五大剧种。其它剧种皆为地方戏,小剧种。这种说法无疑是给了包括河北梆子在内的其它剧种当头一棒!

在下认为,此种说法是否欠些妥当?我很不理解此种论断是从哪个角度而得?论河北梆子剧种形成年代?它并不晩于京剧!更不要提评剧和黄梅戏。论地域和人口?即便去除其它省市地方,单单的京津冀三个省市的人口和地域足以比其它剧种覆盖面大得多!论艺术功底?河北梆子演员的“帽趐功"堪称一绝!论艺术感染力???若是看的人少,听的人少!奢谈什么感染力?论唱腔?河北梆子的高亢激昂似波涛汹涌,低迴婉转又好象涓涓溪水,河北梆子的大悲调独具一格,能催人泪下。

综上所述,这一切一切,将河北梆子说成是地方小剧种是毫无道理的!同时对剧种的发达也起到了压抑作用!

做出此论断者是无知之举还是有意而为?我们不得而知。恐怕只有其本人心里明白!

我们中国,幅原寥廓,剧种繁多!各地有各地方言,各地有各地的喜好。让西藏人去听,去唱京剧?让蒙古族去唱越剧?让广东人去唱豫剧?让陕西人去唱评剧?让新彊人去唱黄梅戏?无异于是赶鸭子上架,削足适履。

无论是哪个艺术形式其中心思想是教导人们要走正道,一心向善!只有群众喜欢,才能达到教育人之目的!否则,即便头戴皇冠也没什么用处。

看看某些文艺形式从峰顶跌到谷底的事实!看看某些媒体从门庭若市到过门不望,观众寥寥无几。难道不值得某些“专家"们反思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