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的小楷书法作品欣赏(为什么柳公权以后无楷书大家)

柳公权的小楷书法作品欣赏(为什么柳公权以后无楷书大家)(1)

柳公权作为楷书书法的总结者与创新者,他与颜真卿一样,家族世代都是知识分子,出于书香门世家。因此他们都是在很小的时候便开始接爱启蒙教育,与颜不同的是,颜真卿二十多岁便中了进士,而柳公权到三十一岁才中的进士。

在古代这些人并非被称之为书法家,因为书法是他们考进士的第一条硬性标准,如果字都写不好,那么在很大程度上是没有参试资格的。不像我们现在,字也在再差也能上大学。当然这是时代的特殊性,我们不可能像古代那样来要求现在的学生,当然,作为学生自已来说,是可以这样要求自已的。

我们知道柳公权是一位非常正直的、以敢于劝谏而被后人所称颂的一位公务员,而我们也经常将字如其人、心正则笔正挂在嘴边上。柳公权实际上在七个皇帝手上做官,而其中有一位曾经就问过柳公权,如何能做到【笔正】

柳公权的回答是“心正则笔正”。他这么回答其实是有一层劝谏这位皇帝的意思,你为人也好,为帝也好,做什么事,都要把心摆平了,不要听某些人的一面之辞。所以通过很多历史资料我们知道他与颜真卿一样,都是那种刚直的公务员。

柳公权的书法与很多人一样,都是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

柳公权的小楷书法作品欣赏(为什么柳公权以后无楷书大家)(2)


从二王开始到欧阳询,基本上所有的人写字都是从二王的笔法走的, 要中锋行笔,线条要方正严谨,到了颜真卿开始,他就有通过篆隶进入楷书的一个风格。比如我们看颜体字的时候,他写横折的时候,横写完后,他不抬笔,直接就把横往下一拉,作为第二笔竖笔的一个起笔动作。

而柳公权也是学了颜体的这种风格,所以我们在看柳体字的时候,也能看出他学书的一种历史痕迹,与古代书家一样,都是遍学名家,遵循着古人的脚步,一路走过来的。而后自然形成一种风格,并非现在的大师一样,风格是刻意为之的。

柳公权作为一代书法大家,是真正意义上的活到老学到老。他到了七八十岁,还是一直临贴不辍,就这一点而言,就能让我们好好学习。

柳公权的小楷书法作品欣赏(为什么柳公权以后无楷书大家)(3)

【颜筯柳骨】

颜筯柳骨是出自于宋代文学家范仲淹之口,颜体字的笔画看上去雄浑大气,非常丰满,但是笔画之中却是很挺的,就像有根筯骨在撑着它,并非我们所说的“墨猪”。黑猪一词指用来形容有的人学颜体没学好,只学其毛,未学其骨,就是看上去笔画很粗壮,但是是无力的,太肥了。而颜体看上去是肥的,但其实它每一个字的笔画又都是很挺的,里面好像有一根筋在撑着它,所以称之为颜筯。

柳公权的字相对于颜体来说,要硬朗一些,没颜体那么肥,但是线条感也是撑的很足的。所以柳体的笔画看起来那种力度,那种骨感更为强一些。柳公权生活的时期已经到了晚唐,那时的审美从以肥为美慢慢的有所变化了。

从字形结构来看,欧体也是方正的,柳体也是方正的,但是柳公权在方正当中又左右撑开,所以形成了稍带一点圆润的风格。它与欧体相比,欧体较方,柳体较长。所以要从漂亮的角度来 说,很多人,物别是小朋友,他们都觉得柳体漂亮,所以在小学时书法课的那种描红本都是柳体。(以前的书法课的教程是有三种的,最开始的描红本本是柳体,然后是欧体,最后是颜体,印象中是这样的顺序,有没有记错主就不记得了)


柳公权的小楷书法作品欣赏(为什么柳公权以后无楷书大家)(4)

我们去看历代,或者现代学书法的人,学颜到最后都可以自成一派,而学柳的人到最后都“死”掉了。这里有一点原因是因为学柳体的人很容易拘束在里面出不来了,很难脱离它。所以一般而言,柳体作为初学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进一步,一般人都不会选择继续学柳体了。

这里还有一个原因,古人以前是席地而坐的,所以那时写时手是没有什么桌子拿来靠的。到了唐代后期,有了桌子和椅子的使用,而人都是会有懒惰的心理的,我有桌子靠了,干嘛要悬着腕子。久而久之,靠惯了,你再想抬起来就难了。所以常有书法家说柳体字不能学,柳体字的左撇是无力的,而这种无力很大程度都是因为右手靠在桌子上,受了拘束。

所以工具的发展,从某种程度来讲,其实会限制我们的能力,在没有桌子的时候,我们只能悬着手腕来写字,根本就没有偷懒的可能性,但是桌子的出现,间接的导致能力的退化。这里还多说一句,为什么唐朝之后就没有什么楷书大家了呢,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印刷术的发明。

在没有印刷术的时候,经书都是手抄的,而印刷术发明后,就不用抄经了,也不用抄书了。这样一来,平时写字都变成了手写体的,这里的手写体指的是行书,而楷书在日常中就使用的越来越少了。所以我们看宋朝书法大家的字,都比不上唐朝一般人写的字,这就是工具的使用导致能力的退化。

这一点在我们现代社会也是有所体现的,比如年轻一辈的人写字不如老一辈的,而老一辈的又不如民国的,民国的又不如清,清不如明,明不如宋,宋不如唐。当然,这也可以反映出时代是进步的,但我们的动手能力却是退步的。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时代的进步让我们解放了双手,我们就不要纠结动手能力是否退步了,不用动手岂不是更好?反正现在也不用经常写字了,都是靠键盘输入,文字的效果不存在好坏,也没有所 谓的“艺术性”了。文字也变成了纯粹的一种表示符号,但是它那一份让世界所赞叹的美感已经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慢慢的消失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