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以工代赈面临的困难(我国将从四方面入手推动)

央视网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天(8月2日)公布了《全国“十四五”以工代赈工作方案》,为“十四五”期间各地开展以工代赈工作提供指导和遵循。那么什么是以工代赈,工作方案又包括哪些内容?

以工代赈就是“以务工代替赈济”,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

开展以工代赈面临的困难(我国将从四方面入手推动)(1)

《工作方案》在全面回顾以工代赈政策30多年的主要成就,深入分析“十四五”面临的形势任务基础上,全面拓展了未来五年以工代赈实施范围、受益对象、建设领域和赈济模式。

开展以工代赈面临的困难(我国将从四方面入手推动)(2)

明确要求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推动以工代赈由专项扶贫政策向集就业促进、基本建设、应急救灾、收入分配、区域发展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帮扶政策转变,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记者今天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本次公布的《工作方案》将着眼于四个方面拓展,推动“十四五”以工代赈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提档升级。

开展以工代赈面临的困难(我国将从四方面入手推动)(3)

首先是拓展实施范围。由贫困地区拓展至以脱贫地区为重点的欠发达地区,并重点向“三区三州”等原深度贫困地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任务较重地区以及受自然灾害影响较重地区倾斜。

开展以工代赈面临的困难(我国将从四方面入手推动)(4)

同时,拓展受益对象。由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拓展至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广泛带动脱贫人口、易返贫致贫监测对象和其他低收入人口就近就业。

在建设领域,由农村中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拓展至农村中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农村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两大领域。

开展以工代赈面临的困难(我国将从四方面入手推动)(5)

赈济模式也发生了新变化,由单一发放劳务报酬拓展至包括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放劳务报酬、开展技能培训、设置公益性岗位、资产收益分红等多种赈济模式。

来源: 央视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