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高效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

高质高效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1)

打造山区共同富裕先行实践地开化新设“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办公室

从中河高架和体育场路交叉口的杭州新闻大厦出发,到衢州开化,不紧不慢开车大概三个多小时。

这条路,我们已经持续开了15年。

作为浙江母亲河的源头,开化曾因保护生态而牺牲了发展——企业关停、税收减少,贴上了欠发达的标签。2007年,都市快报开启“反哺母亲河、感恩开化人”的新闻援助,连续15年持续关注开化。

15年很短,15年也很长,如今,身为山区26县之一的开化已成了具有代表性的生态发展类县。

而我们对它的认识也早已有了改变。

高质高效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2)

这些年来,开化坚定不移推进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各项事业在风雨兼程中行稳致远,重要经济社会指标实现了倍增,地区生产总值从2003年的22.7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69.4亿元、总量是2003年的7.5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2003年的9.3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003年的6.4倍。

前些天,我们在开化县政府大院里发现了一个新的办公室,叫“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工作小组,小组主力军都是90后小伙,用他们的话说,正在做“一份伟大而有意义的事业”。

“你看,齐溪镇龙门村、齐溪村,在我们当地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旅游发展村,那里的清水鱼、高山菜都很好吃,吸引了不少外地来的客人。”工作小组的成员说,最近他们正在梳理基层典型精品线路,“让大家可以更加清晰、有感知地了解开化的变化,了解这些年是如何努力‘共富’的。”

爸爸养鱼,妈妈烧菜,老婆接待,自己打杂

江建峰一家全上阵开农家乐年入百万

开化县齐溪镇齐溪村38号,是湖边渔味馆的地址。

因为靠着马金溪,又主力做鱼,所以店名就直接叫“湖边鱼味馆”,简单好记。

马金溪是开化县最大的河流,衢江的上游,也是钱塘江的源头之一,发源于安徽省休宁县,流经齐溪镇、霞山、马金镇等地。

“打我爷爷那辈开始,就以这条溪为生了,爷爷放排,爸爸养鱼,到了我这代,做起农家乐生意。”90后江建峰说起自家和马金溪的缘分也是感慨万千。

江建峰的爷爷是个放排工,在当地,放排就是把砍好的木头以水路形式运到华埠镇码头的一种工种。“爷爷和我讲当年事的机会不多,印象中就是跟着大队里干活,来去都要好多天,常常不着家。”

齐溪村和安徽休宁搭界,算得上黄山脚下的一个地方,四面环山,到处是树,所以木材很多,尤其是杉木、松木,那时候的村里人都是以伐木为生,运出去给外地做地板木材生意。

高质高效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3)

齐溪村是个移民村。1988年,由于齐溪水库的建设,水湖、齐溪、左溪等村移民,齐溪村就近后靠移民,原来一个700多人的村庄,留下的只有200来人。

到了爸爸江金云这辈,还是在砍木头,不过运木头的工具变成了汽车。

“从早到晚都要砍木头,还得人工背下山,一天赚个五六块钱。”说起爸爸的事,江建峰感叹“太累太辛苦,我爸的手都因为常年砍木头有点变形。”

1997年,开化在全国率先走上“生态立县”之路,伐木自然也没了生计。

为了给儿子多赚点读书钱、老婆本,江金云和老婆陆续去上海、杭州打工,江金云去工地做木工,老婆去服装厂钉扣子,那会,江建峰也才六七岁的样子,“出去打工比在村里砍木头要赚钱,一年起码能有三四千元。”

2007年,江建峰的妈妈在县农办领导一句玩笑话鼓励下开起了农家乐,“当时村里大力鼓励搞旅游、开农家乐,那领导就和我妈说,干农活这么辛苦一天赚几十,还不如开个店,再说我家房子位置这么好。”那会,江建峰家靠这些年出门在外打工赚的钱已经造起一栋三层半的小楼房,“花5万5买的地基,大概80来个平方米样子”,房子靠着马金溪,风景独好。

高质高效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4)

当时,齐溪村早已着手开发建设“市级农家乐示范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停车场、村庄整治等工程顺利完成,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一张八仙桌,一个算盘,原本打算给江建峰做婚房的小楼房开始做起了农家乐生意。

一开始的生意并不如预想的那么好,有时候一天也才盼来一桌子客人,得亏江建峰妈妈手艺好,还是会有些朋友来照顾生意的,“说实话,我妈那些年挺不容易的,一直坚持,也算是把这个店给开下来了。”

高质高效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5)

他们家店里的招牌菜就是清水鱼,是当地特有的一种美食。养殖方式较为特别,要求水清水活,养出来的鱼自然鲜美。

随着这道美食名声在外,当地养清水鱼的人也越来越多,江金云开也跟着后知后觉地养起了清水鱼。那会,村民们养鱼的积极性很高,似乎找到了致富的门路,逐渐尝到养鱼的甜头。

“那会,我爸养鱼主要是为了给自家农家乐供应,想着让客人可以吃到新鲜有保障的清水鱼。”

很多游客路过齐溪村,看到美丽的风景,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来钓鱼、吃鱼。

到了2013年,齐溪村已有16户(村总户数的五分之二)养殖清水鱼的农户。然而,过于密集的网箱养鱼破坏了河流水质,也影响了村庄环境。齐溪镇着手拆除库区内两万多平方米的养鱼网箱。江金云心中充满了不舍,但为了保护一江清水,他主动拆除了自家网箱。

整治网箱养鱼,开化用“疏堵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把网箱养鱼的鱼卖出去,另一方面帮助村民回归古法养殖清水鱼,走上生态致富路。

所谓“古法养殖”,据史料记载,早在明朝初期,开化何田村民利用当地优越的生态环境,将房子沿溪而建,在房子周围用石块砌成四方形的水塘,将溪涧山泉引入塘中,而后投放草鱼、螺蛳青鱼等在塘中进行养殖。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形成了当地特有的古法养鱼。

江建峰说,自己也是在那会从外地打工回家的,帮着爸妈一起看店守店。“我们家的鱼是招牌菜,一种红烧,一种清水,老客人就好这口。”

另外还有各种农家菜,白腊肉、瓦罐鸡、炒笋干……都是客人的必点菜,尤其是妈妈独门炒饭,炒糯米饭(和鸡肉一起炒)特别好吃。“在我们这,哪家店的菜都好吃,留得住客人的关键还是老板人得实在。”

高质高效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6)

那几年,村里书记特别重视旅游,带着大家伙一起去湖南凤凰古城、丽水松阳考察学习,时不时地还让大家学习茶艺等培训课程。

机会好,江建峰家的客人也越来越多,轮着翻桌,“一个包厢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他给自家农家乐又扩建了一栋小木屋,临马金溪又近了点。在这里,吃几口清水鱼,吹吹溪边小风,喝口龙顶茶,别提多惬意了。

“这几年,村里召集我们学习些网络上的经营方式,或是一些外地的农家乐案例。”江建峰说,村里学习旅游服务、旅游知识的氛围还是很浓,“平时生意太忙,学习的档期都有点不够用了。”

从一开始一年赚个十来万元,到现在近百万元,江建峰一家全上阵,爸爸养鱼种菜,妈妈烧菜,老婆做接待,自己打杂,小店开得有声有色。

高质高效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7)

“共同富裕,就是应该大家都有钱赚。”江建峰说,经过几年发展,“湖边渔味馆”已小有名气,节假日期间更是一席难求,他也会分享自己的这些客户群,帮周边农户一起做生意。比如帮村里养蜂人卖了一百多斤蜂蜜,给邻居酿酒老板卖卖粮食烧、高粱酒。

“我们村的自然风光真的很好,一年里基本没有淡季,我们也希望村里人都扶起来,你卖土特产,我来做鱼,把一个村子的旅游链给做起来。”江建峰说,这些年,村里出去打工的年轻人也慢慢地想着要回来,毕竟“落叶归根”,大家一起想好好回乡吃口“生态饭”。

村子里自2013年开始已陆续开了20多家农家乐。现在,政策也越来越好,鼓励大家提升民宿,往“金宿”、“银宿”上努力,可以补助好几十万元的。

“村里现在从事旅游行业大概有120余人,占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一,人均年收入有5万元左右。”齐溪镇文旅办的程利仙说,齐溪村现在共有42家农家乐,其中金宿1家,银宿1家。当然,作为一个旅游村,除了农家乐,现在村民们也和周围村子强强联合,干起了电商。

高质高效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8)

隔壁龙门村的余昌源就在齐溪村开了个电商店。“他在齐溪镇10个行政村中的每个村选一个具备条件的村民当淘帮手,主要负责快递配送,定时收购农产品,成为小有知名度的乡贤。”程利仙说,余昌源通过直播带货,为家乡农产品代言之路越走越宽,红薯干、气糕干、土蜂蜜、野葛粉、捞汤菜、豆腐干这些当地有特色的农副产品都“走”出大山。

关于开化

2006年8月16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在开化县金星村调研时,寄予开化“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殷殷嘱托。

“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阐明了山区县共同富裕的核心要义,突出了发展机会均等和发展成果共享的共同富裕理念和实现机制。

开化县委书记夏盛民表示,要牢记“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殷殷嘱托,打造山区共同富裕先行实践地。

开化立足生态优势,深入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创新强县”发展战略,持续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山区县共同富裕和现代化路径。

开化遵循山区新型城镇化客观规律,深入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以集聚化手段推进集约化发展、高质量发展,探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独树一帜的山区县城镇化科学发展之路。

县城建成区面积3.1平方公里扩展到15.21平方公里,城区人口从3.9万增长到6万余人,县域医共体改革获得2020年国务院督查激励,高分通过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创建,荣获首届“中国城市治理创新奖”。

实践证明,要实现“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必须走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高质高效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9)

钱江源国家公园地役权改革

为国家公园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开化样本

秋日的钱江源国家公园,郁郁葱葱。

这里有着全球罕见的大面积低海拔亚热带原生常绿阔叶林,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全域共有高等植物2062种,鸟类237种,还有上百种兽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以及上千种昆虫,其中珍稀濒危植物61种,中国特有属14个。

如何更好地保护钱江源国家公园生态,同时又能将生态资源变现,带动当地农户致富?近些年,开化县一直在积极思考探索。其中,钱江源国家公园地役权改革就是探索成果之一。

破立结合

生态保护和农民致富齐头并进

钱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之一,也是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唯一的体制试点区。公园面积约252平方公里,辖区2.3万公顷的林地面积中,集体林地占比达79.6%。该通过什么手段,对这么大一片林地实现统一监管呢?

“要做好生态保护,首先要理清群众利益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常务副局长汪长林认为,在2016年国家公园试点推出时,他们对辖区林地的统一管理首先遇到的“拦路虎”,就是土地、林地权属不一问题,要想做好后续保护,就要找到一个根本性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解决办法。

苏庄镇横中村是开化县最偏远的山村之一,也是地役权改革第一个“吃螃蟹”者。

横中村村民余加其患肺炎多年,他家中11亩山林一直没人管理,也没有产出。“2018年签约后,我家山林收入加上村集体林地分来的生态补偿金,每年可获得近2000元。”

除了村民个人收益,横中村还建立了林地管理发展公共资金账户,搞起了休闲旅游,每年有5万元用于生态修复和保护。

余生祥也是横中村村民,他们家是从村集体林地租赁中分补偿金,每人每年可分780元,今年他们村除了林地外,田地也可以获得每亩200元的生态补偿金。

如今,村里涉及的399户农户全部签订《集体林地地役权》合同,钱江源国家公园、横中村两委、村民三方通过签约“链”在了一起,成为生态环境的共同保护者。

“你承诺不破坏生态环境,将林地纳入我的统一监管,我就给你一定的经济补偿”,简单来说,钱江源国家公园的地役权改革,就是通过一纸协议、一套管理方式,在权属不变的前提下,限定国家公园范围内集体林地的生产经营活动,并通过生态补偿方式,实现对自然资源的统一监管。

开化县钱江源国家公园综合行政执法队执法科科长汪家军说,截至目前,钱江源国家公园林地、农田地役权改革涵盖4个乡镇,包括21个行政村、64个自然村,3199户10644位村民共享生态红利。

2018年,钱江源国家公园集体林地役权改革全面完成。国家公园范围内27.5万亩林地全部实行每年48.2元/亩的地役权生态补偿标准。通过集体林地役权改革,钱江源国家公园实现了占比近80%的集体林统一管理。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亚洲区会员委员会主席马克平说:“东部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非常重要,地役权改革从方案到实施、成功落地,对其他国家公园有非常好的借鉴意义。”

在去年9月底举行的COP15非政府组织平行论坛上,“钱江源国家公园集体土地地役权改革的探索实践”从全球26个国家的258个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成为19个“生物多样性100 全球特别推荐案例”之一。

可以说,钱江源国家公园地役权改革为国家公园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开化样本。

龙顶茶、清水鱼

区域公用品牌让开化味道香飘四海

秋高气爽,走进有“江南小布达拉宫”之称的长虹乡桃源村的游客接待中心,只见屋内架子上摆满了当地的特色农产品样品,包装精致,吸引着游客目光。该村党支部书记范家兴说,23年前,他在村里承包了50亩山地,种下经济林。如今树木成材,根据地役权合约,这些树木不能砍伐售卖。

“与售卖山林的钱相比,国家公园每年给的2000多元补贴确实少,但我之所以同意签订地役权合约,一方面是大家的生态环保意识普遍提高了,另一方面也是看重地役权带来细水长流的经济效益。”范家兴说,全村像他这样的情况还有不少。

虽然不能砍树卖林,但村里农产品可以申请使用钱江源国家公园品牌标识。“有了品牌,今年全村茶叶、笋干、土蜂蜜多卖了20多万元钱。”范家兴说。

相比于生态补偿金等当下的可见利益,村民们越来越意识到长远效益更加可观。

随着这些年生态持续向好,这几年,旅游人数逐年攀升,桃源村种粮户邱红保介绍,自从签订地役权合约后,国家公园管理局在土地施种的前期、中期、后期都会免费来进行土壤检测,种出来的稻谷还做化肥农残检测。

“这相当于国家公园对我的粮食品质做了‘背书’,效果相当好。”邱红保说,今年,他预计可以赚超过10万元。

高质高效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10)

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今年9月,开化有了更系统、更大的手笔——推出了钱江源名山公园“带富”行动计划。

该计划明确表示,钱江源名山公园建设是带动当地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合理规划钱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与公共服务的基础上,改善地区生活环境,谋划各乡镇产业发展方向,实现区域高质量绿色发展。

比如,该行动计划中提到的共富名山行动,具体操作是加强区域内外联动,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通过自然保护地融合发展示范镇 (村)、未来乡村、“千万工程”“三改一拆”“一村万树”“星级民宿”等建设,提升村镇景观风貌,开展村庄景区化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家乐、民宿, 打造各名山公园特色生态产品、文化产品、特色化旅游产品等品牌,实现社区共同富裕。

从中可以清晰感知,这是系统性的工程,结合每个村的实际,打造各自的特色致富路。

根源民宿的老板吴大姐在开化华埠镇金星村开民宿已经有4年了。“刚开始一年也能有个五六万。”吴大姐说,“不过,现在跟县里两山投资集团合作,客源问题就不愁了。”

她说,两山投资集团租赁了根缘民宿,有7间房拿出来做民宿,一间一年7000元,这样一年就有49000元。“每个房间的清理维护由我负责,维护费用一间房一年2600元,7间就是18200元,这两笔固定收入一年67200元,如果客人再从我这买点农特产,一年七八万的收入是妥妥的”。

像吴大姐家这样跟两山投资集团合作的农户,金星村有6户。

两山投资集团副总经理徐建峰说,民宿是两山投资集团与农户合作的一个重要共富板块,金星村是两山投资集团与农户合作的一个点,像这样的合作案例已经逐步推开。由两山投资集团统一钱江源品牌,负责统一运营,农户做管家,双方各展所长,“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

当然,要想真正利用国家公园做大生态品牌,带动农民致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既然选择了改革,就要不断努力,迎难而上,大力培育生态品牌市场,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通道。”汪长林说。

公用品牌1:龙顶茶

一片土茶园惠及5万人

走进正在筹建的开化龙顶集团,三三两两的工人正在包装红茶。

“以前我们主打绿茶,这几年红茶市场兴起,我们自然也会从自己的资源和工艺优势出发,去年我们龙顶集团也开始了红茶的自主研制。”龙顶集团负责人黄小军说,虽然起步晚,但今年开化红茶的销量已经反超绿茶。

开化地处北纬三十度中国绿茶“金三角”核心区,森林覆盖率高,素有中国“亚马逊雨林”和“浙西林海”之称,地表水、空气质量常年为优,是全球负氧离子浓度最高的五个地区之一,拥有理想级的茶叶生产环境。

高质高效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11)

“目前我们有三个基地,每年雇的采茶工人500多人。”黄小军说,龙顶集团成立后将会全力推进“公司 农户”的合作模式,带动5万多茶农致富。

他表示,在统一使用钱江源公用品牌后,农户质量达标,也有了品牌,收入肯定是翻倍的,“特别是我们现在加大了红茶的研发力度,多了一块市场,也需要更多的茶农一起来壮大开化的红茶市场。要知道开化有5万多人从事茶行业,这是一笔十分巨大的资源。”

“一亩土茶园,万元惠茶农。”如今,开化共有茶园总面积12.5万亩,从事茶行业相关人员5万余人,从以绿茶为主、红绿并进,到现在“红绿并举”,多层次、多门类相结合的产品结构体系。在2022年度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开化龙顶品牌价值达31.71亿元。

注意一个细节,这里说的是“公用品牌”。这是什么概念?

开化生态环境优势得天独厚,但一直存在生态农旅产品品类多而散,主体多而小的难题。比如有品质无标准、有生产无规模、有产业无链条、有产品无品牌、有带动无气候等短板,难以在市场形成真正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为破解上述难题,开化着手全力打造一个覆盖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链区域公用品牌——这就是“钱江源”区域公用品牌,由开化两山投资集团负责运营,涵盖农品、味道、星宿、山泉四个版块,成为衢州市首个农旅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2019年12月,开化正式启用“钱江源”区域公用品牌,首批授权5家茶企和1家中蜂公司,构建了线上线下渠道并行的产品营销体系。

目前,“钱江源”区域公用品牌线下开设4家品牌直营门店和授权1家品牌门店、6家钱江源味道星级门店,线上建立“钱江源数字生活服务平台”小程序,并入驻多家等网络销售平台,在售优质农品达80余种、产品达280余种。仅2021年,“钱江源”授权的农产品销售达1.9亿元,受益10万多农户。

“依托‘钱江源’区域公用品牌,开化高端茶、身份鱼、有机蜜、放心油、文化根等一批优质生态农旅产品,走出开化,走进了更大市场。”开化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卖产品”到“卖品牌”,“钱江源”区域公用品牌已然成为开化农民增收致富的“金名片”。

公用品牌2:清水鱼

年销售额近亿元

钱江源味道饭店位于开化县城,虽然才开业一年,但生意火到爆。店里主打菜是当地的品牌菜,比如开化清水鱼,“这是每个客人的必点菜”,该店经理张美冬说。

我们也点了一盘清水鱼,汤色奶白,肉质雪白晶莹,鱼肉紧致鲜美。

张美冬说,开化清水鱼用五个字概括就是“鲜、白、飞、古、慢”。之所以肉紧味鲜,根本原因在于正宗的开化清水鱼野性十足,放养在盆里、水池里都容易“飞”出去。而且由于地理环境好,经多年批次检测,开化清水鱼的维生素E含量是普通草鱼的9倍。

高质高效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12)

开化的鱼为什么能这么“野”?

据悉,开化气候温暖湿润,林多水足,当地村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发展山泉流水养鱼,逐渐形成了山林、溪流、坑塘和村落相连成一体的独特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复合农业系统——开化山泉流水养鱼系统。

开化山泉流水养鱼系统范围内溪流密布,村庄大多沿溪而建, 当地农民利用山区的地势落差,在房前屋后或溪边沟旁石砌坑塘,并引用优质的山泉溪水来养鱼。

塘内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一进一出,既能维持水质清澈,又能保持常年流水不断。

徐建峰说,开化清水鱼名声大振后,各地打着开化清水鱼牌子的饭馆“良莠不齐”,这对开化清水鱼的品牌构成了损害,我们统一公用品牌后,就会有相应的授牌和监管,从源头上(杜绝)鱼目混珠或滥竽充数现象。

“我们能用这个品牌,说明我们的资质和菜品是过硬的,我们的清水鱼品质是有认证的,生意自然会火。”张美冬说。

据悉,2016年“开化清水鱼”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3-2018年连续获得浙江农业博览会金奖,2018年浙江省最具历史价值十强品牌,2019年被评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一口清水塘,万元卖鱼钱。”今年,开化清水鱼已销售350万斤,销售额近亿元。

绝美山村,空气通透,光污染几乎为零去开化暗夜公园露营看流星雨吧

从开化县城出发,沿着一条盘山公路,蜿蜒向上,在深秋微微泛黄的景色中,半山腰间密林重重,云雾缭绕。大约行一个小时左右,长虹乡真子坑村高田坑自然村便到了。这是开化海拔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原生态古村落。

村口有一座清代廊桥,清澈的山涧水汇成一条小溪缓缓淌流,一条铺满鹅卵石的古村道两旁,散落着黑瓦黄墙的古民居,墙上吊晒着一簇又一簇的老玉米,与世无争的农耕气息迎面而来。

电视剧《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中魏家坪,就是在这里取景的。

黄金茶楼和廊桥相邻,老板娘余坤花正在烧火做菜。红通通的灶膛里,木柴冒火正旺,一个直径近半米的铁制大锅嵌在灶台里,她说平时炒菜用的是柴火灶,“炒出来的菜味道香,好吃。”

灶台边,零落放着几盘刚出锅的菜,菜上都有点红通通,放了辣椒,妥妥的开化特色。因为刚炒完一道菜,余坤花用水瓢舀了一瓢水往锅里一倒,涮了下锅,她说,大铁锅是订制的,嵌进去后就拿不出来了,涮锅只能这样涮,“不麻烦,干净的。”

油是早就爆好的菜油,盛在灶台旁的油壶里,炒菜的时候,舀出一勺,撒在锅里。一条鱼已经洗净切块放在盘子里,往油锅里一倒,一股海鲜的香味飘了出来。

电视剧热播带火高田坑村

黄金茶楼是高田坑村的农家乐,提供餐饮服务,菜肴都是开化菜,原材料都很地道,比如自家养在塘里的清水鱼,自家种的蔬菜,还有环绕山间的溪鱼虾蟹等等,做法也很简单,能品到江西与安徽相邻的浙江开化三省味道。

“溪里的野生鱼也挺多的,比如说石斑鱼,经常会有村民钓上来后叫卖,去集市买菜的话,电瓶车开开也要几十分钟。不过,每天也会有专门的卖菜人送货上来。”余坤花说。

高质高效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13)

余坤花今年63岁了,在城里做过木工,50岁那年去了杭州,开了一家台球室,开了五年,台球室房子租金一年从1.8万元涨到4.8万元,看看赚钱不多,她就回了老家,开了一家农家乐。

她的农家乐赶上高田坑村旅游的好时光。那一年是2017年,钟汉良、马天羽、孙怡主演的《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在这里拍摄。

她听说过钟汉良,但是没有见过。“大明星到了村里,一下车就有人撑着伞带着他们走,根本看不到人。”

剧组平时吃的盒饭是从开化运过来的,去黄金茶楼吃饭的人比较少,但是也有几个演员不喜欢吃打包菜,下来吃饭还跟余坤花成为了朋友。“有一个20多岁的女演员,名字想不起来了,挺漂亮的,经常下来吃我做的菜,鸡蛋炒辣椒、梅干菜等,说我做的菜好吃。空的时候,她拿着相机拍我父母坐在门口中的照片,说是很有味道。”

“还有两个小演员,小男孩和小女孩,也经常来,叫我奶奶,可亲热了。”

随着电视剧的热播,高田坑村的旅游越来越红火,很多游客来到电视剧里的小山村,余坤花也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客人。

说起每年的收入,她脸上笑成一朵花,但是又不说具体数字,“现在回到家里就有事情做,在家门口就赚到了钱,比在外面打工赚钱好多了。”

真子坑村让闲置资源有“钱景”

真子坑村“七彩长虹芳庄翠女农家乐”老板娘陈大姐说起收入,脸上满是笑。

陈大姐以前在家里以务农为生,2014年开始,村里开始发展旅游,还给予一定补助,她第一批响应,花五六万元把家里改造了一下,开了一家农家乐。

“鸡是自己养的,50元一斤;野生石斑鱼是溪里抓的,100多元一斤;清水鱼是鱼塘专门养的,我们嫌论斤卖麻烦,就按条卖,一条二三斤重的,卖100元;蔬菜自己种。我们这里的特色主要就是清水鱼、猪脚、土鸡。”

她的客源主要是从高田坑村下来的游客,因为食材好,菜烧得好,价格实惠,这几年都是以回头客居多,多的时候一餐就有六七桌,老两口忙都忙不过来。“比如说像清水鱼,好水源养出的鱼都是有区别的,同样的清水鱼,烧出来口感比较柴,我们烧得就比较嫩。烧鱼的时候,不能放菜油,得放猪油,汤烧出来很浓很奶白。”

不过,在她那里如果是吃土鸡煲,那得提前预约,一般都是老客打电话过来,“煲鸡的话,至少要煲一个多小时。”

“村里这些闲置的黄泥房是很好的旅游资源,可如何开发,却是个问题。”真子坑村党支部书记江国兴介绍,现如今,只要把包括高田坑自然村在内的各类闲置资源信息,存进“两山银行”系统平台内的村级生态账户中,就能让闲置资源有“钱景”。

截至目前,依托开化县‘两山银行’,高田坑典范村项目整合“碎片化”资源,有偿收储了43栋村民的土木结构老屋,将浓厚的艺术文化底蕴注入其中,焕发了村庄的生命力。

暗夜公园是华东最佳观星地之一

七彩长虹高田坑,除了古老的村落,还有美丽的星空,络绎不绝的游客来到这片生态宝地,在山顶观星。

这里空气通透,无雾霾,光污染几乎为零,具有得天独厚的观星条件。高田坑作为暗夜公园天文观测基地的重点项目,还专门为天文爱好者建设了观星台。

在山顶,不用相机,用手机就能记录璀璨的星河。去年,开化长虹暗夜公园及高田坑村古村落保护性开发项目获批复。其中,暗夜公园项目投资近3000余万元,包含了暗夜公园天文馆、露营基地、寻星大道。

高质高效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14)

长虹乡政府工作人员毛瑛瑛说,根据波特尔暗空分类法,这里为2级(灰区)到3级(蓝区)之间,地平线和天顶方向几乎无光污染,高田坑因此被中国绿发会星空工作委员会、杭州市天文学会等誉为华东最佳观星地之一。

“暗夜公园配套建设天文馆、观星露营基地等,着力将高田坑打造成华东地区乃至全国著名暗夜公园科普观星基地。”长虹乡党委书记葛察冰说,暗夜公园作为集“红色、绿色、古色、夜色”于一体的“星空大花园”,将进一步推进普及天文和航天科学技术知识,为全民天文普及提供教育场所,同时以生态资源为优势,着力破解旅游产业发展同质化现象,真正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实现了“生活、生产、生态”的三生融合。

在金溪画廊打造“密赛未来乡村”

一条马金溪穿村而过,两岸植被整齐地排列开来,水面偶见有小鱼游弋而过。这里是“百里金溪画廊诗画风光带”的重要景观节点,也是开化县未来乡村首批试点之一。

开化县“百里金溪画廊”诗画风光带以马金溪为主轴廊道,总长约60公里,覆盖齐溪、马金、音坑、华埠等沿线乡镇,集中了全县三分之一的人口、三分之二的产业,近些年来已从一条“生态带”“风光带”成长为一条“幸福带”“共富带”。

2021年.开化县人民政府、开化县两山投资集团与乡伴文旅集团携手合作,在金溪画廊打造“密赛未来乡村”项目,以“浙西忘忧谷、山水藏密赛”为主题,规划占地总面积401188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开马线沿线、未来乡村会客厅(党建游廊)、密赛街区邻里、乡村未来社区之家、龙潭古道美丽乡村汇、徽衢古道文化街区、未来乡村生态花园、马金溪西岸生态田园、忘忧营地社区等九大场景营造。

高质高效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15)

沿着马金溪畔的百里绿道,一路树荫良田,水流湍湍,徽衢古道商业街近在眼前,这里汇聚了主题民宿和多家美食餐厅等业态。在初步规划中,从本地经典到世界美食,从温馨的社区食堂到混合着五湖四海烟火气的各色餐厅,各地风味将轮番出现在密赛未来乡村的餐桌上。

阿里饭店的老板娘徐钦钦今年36岁,她说自家的饭店才开不久。“我以前在义乌打工,老公在开化县城里做厨师。怀孕时我在家里休息。现在女儿5岁了,想想休息也不是个办法,前段时间就把家里装修一下,花了5万元。”

密赛离开化县城近,也就十几分钟车程,“这两年周边游客多一点”。她说,菜品的话,各家都差不多,都是清水鱼、猪脚等开化菜,但相比县城里,这里的消费显得更低,人均80元一个人就可以吃得挺好,环境也好,所以县城里过来吃的人很多,客流量主要集中在中午,多的时候有七八桌。

和从前的日子相比,徐钦钦说现在的日子过得要自由多了。“中午忙过后,老公在小店里跟朋友们聊聊天,我在家里带带孩子,收入也要比以前高一些。”

忘忧花海旁开起露营基地

沿着马金溪一路向前,如果是6到9月份,可以看到这里有一大片萱草花海,“叶似兰花,花如百合”。

萱草又叫忘忧花,也被认为是“母亲花”,在中国有近三千年栽培历史。青山绿树下,依山傍水旁,“忘忧花海”八十余亩种植面积,十多个花型品种,缤纷的色彩,让人拍照打卡美到惊艳。

乡伴文旅集团开化分公司总经理何加顺说,这片花海是于去年11月份种下,主要栽培了红胜、科技之光、奶油圈3个品种的萱草花,颜色主要以橘黄色和橘红色主。

在忘忧花海,不仅有萱草花,还种植了桃林、梨园、桑葚等农业产品,在不远将来,都将投入市场。据悉,下半年还将在密赛未来乡村的忘忧花谷,继续种植约350亩的萱草花。

这意味着,明年密赛未来乡村将有比现在大4倍的花海,堪称花开成海。

花海环绕的另一头,是密赛野邻星际营地,这里是借助地块旷野的气息和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秘感,把密赛特色的山水自然风貌与户外自然活动充分融合,打造的青年露营的乌托邦。

在这片大草坪上,篝火、户外集训、草坪婚礼和露天舞会等可以。而对面刀削石刻般峭壁,更是攀岩的好去处。

开化密赛野邻营地负责人李超说,营地今年10月1日开始试营业,日接待人数近千人,大都是从衢州周边过来的游客。“游客们在这里玩飞盘、烤肉、K歌,在对面的马金溪上划艇,在峭壁上攀岩,到了晚上,营地的篝火燃烧起来,大家围成一圈跳舞。”

这里的帐蓬都有名字,或称“太空舱”,或称“登赛号”,“小一点轻奢型的,一个晚上599元,最大的1399元一个晚上。”李超说。

李超以前从事户外运动行业,因为密赛要建未来级村,他觉得很契合自己的理念,也想为家乡做点贡献,便放弃自由自在的生活,潜心于密赛野邻营地的打造。

他说,“今年还举办了‘钱江源音乐节’和‘首届乡村露营节’等活动,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为村集体提供了近30个就业岗位和15%的营业额分成,还带动了这里的餐饮、物资采购等,助力乡村共富。”

高质高效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16)

经济增速领跑浙江山区26县探寻开化生态工业高速发展的秘密

“不好意思,这几天工人不够用,我刚下去帮忙搬货去了。”一见面,浙江爱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就一脸歉意,这家位于开化经济开发区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试剂盒(深孔板)、储液槽、试剂瓶等产品研发与生产,产品销往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家,国内则被众多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检测检验专业公司采用,虽然目前59条生产线全部投入运转,但订单依旧排到了两个月之后。

从2020年落户开化以来,爱津生物发展迅猛,去年的产值达到了1.61亿元,目前总投资1.5亿元的2800万套细胞培养基地即将开工,明年12月底就能实现投产,届时公司将迎来更加快速、健康的发展。

爱津生物只是开化近些年生态工业迅猛发展的一个缩影。

高质高效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17)

这些年当地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创新强县”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打造了省级经济开发区、两新产业园等一批工业产业平台,涌现出华康药业、卡游科技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领军企业,形成了“大健康、新材料、新能源和数字经济”的“3 1”主导产业和“有机硅 糖醇”两条核心主导产业链,经济增速在浙江山区26县更是脱颖而出。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开化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8.5%,领跑山区26县,远远高于5.5%全省平均水平,而去年该县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幅44%,增速同样位居山区26县的首位,并且实现了上市企业零突破。

工业迅速发展的背后,开化全县工业企业人均工资也迅速提升,从2003年1.07万元,增长到去年的10.82万元,整整翻了10倍,在实现生态工业“绿色崛起”的前提下,老百姓的荷包也越来越鼓。

坚守“一江清水送杭城”理念

否决不符合要求项目700余个

综观开化的工业经济发展历程,从1996年实现第一次产业结构升级开始,经历了改革阵痛期、快速恢复期、转型升级期,再到如今迭代升级期,省级经济开发区、省级化工园区、省级绿色硅材料产业创新综合体纷纷落地,省首批院士之家、中科钱江源协同创新中心、钱江源高端装备制造研究院等一批产学研平台扎根于此。

近30年来,开化工业发展一直把“生态”放在最重要的位置。1997年,开化在全国率先提出“生态立县”发展战略,2000年正式确立“生态立县”发展战略,走绿色发展之路,全面关停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革新,食品医药、建材矿业、轻工机械“老三样”逐步拓展为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等工业“新三样”。

高质高效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18)

作为钱江源的开化,始终坚守“一江清水送杭城”理念,在全省率先推出8项重点负面清单,严把项目建设“选址关”“审批关”和“验收关”,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严格限制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和低端制造业行业等准入,累计否决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生态功能区要求项目700余个。而为了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更是先后婉拒投资额近40亿元的120多个项目。

另外,大刀阔斧的实施“绿色治污”工程,全面关停小化工、小水泥、小煤矿等170余家,石煤开采点343处,木材粗加工点200余个,同时出台《开化县低效工业企业整治提升实施意见》,更大力度推进土地低效利用企业、“低散乱”企业、“四无”企业和长期效益低下企业全面整治提升,完成“低散乱”企业整治172家,整治低效企业100余家,腾出工业用地近1000亩。

绿色治污让开化损失近5亿元

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迎来高速发展

绿色治污虽然让开化损失了近5亿元的工业总产值,3000余万元税收,却让GDP的绿色含金量更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化也在不断对产业进行优化,2016年以来,发展战略从“生态立县、特色兴县、产业强县”迭代升级为“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创新强县”,新材料、新能源两大新兴主导产业比重进一步的提升,2021年产值比重分别为29.3%和26.1%,比2016年分别提高了8.0和9.3个百分点。

“这几年新材料产业实现了强势突围,我们在硅基新材料、林产化工、树脂合成等行业具有一定的产业优势。”开化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当地新材料产业规上企业实现产值41.87亿元,同比增长了48.1%,元通硅业更是成为开化唯一一家营业收入超过20亿元的重点骨干企业,另外拥有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的合成材料公司营业额也是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

新材料产业实现突围的同时,开化的新能源产业也在高速发展,现有规上企业16家(含亿元4家),主要包括硅料酸洗、划片、切片、电池片、光伏组件等光伏行业,去年实现产值37.43亿元,同比增长52.3%亿元。

设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研发中心”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浙江矽盛电子开发和生产的大直径太阳能电池硅片供不应求,去年交出产值10.45亿元的成绩单,同比前一年增长了88.2%。今年该公司更是投入6000万元更新设备,降低能耗的同时使产能增加了1.8亿片。

“开化的光伏产业集聚效应越来越强,这也就使得更多产业链上的企业愿意落户。”胡发清是浙江泰恒新能源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在光伏这个行业摸打滚打已经15个年头,此前的10多年都是在外地承包别人的生产线,3年前他和股东考察后最终选择落户在开化办厂。

“这是一个重资产的行业,现在开化的整体营商环境确实不错,作为在外的衢州人也想回报家乡,最终把根扎在了开化。”胡发清说。

从2019年1月投产以来,作为一家主要从事太阳能电池片以及太阳能组件、配件生产与销售的企业,泰恒新能源的订单持续性增长,现在4条生产线在24小时不停运转。

为了提高产能,泰恒新能源今年总共投入了5500万元进行了技改,新上马的丝网印刷研发专线也投入生产,这一新的技改项目不仅提高产品的优良率,也为企业实现了降本提质增效的目标。胡发清说技改后,产品日产量从30万片提升到40万片,产能提升了30%,预计今年能完成13亿元的产值。

在公司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泰恒新能源为了环保,除了固定投入的1000万元,每年大概还要花800万元在治污上,确保既有产量又有美丽环境。

同时,开化的大健康产业也在稳步发展,去年产值19.28亿元,同比增长了12.8%,其中华康药业的固体糖醇产量排名国内行业第一、全球行业第二,现在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晶体糖生产企业,木糖醇产品被工信部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推动“工业上山”

创造工业平台扩容的“开化模式”

开化总面积有2236.61平方公里,实际可利用土地并不多,85%为山地,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如何打破“山多地少”这一瓶颈对生态工业的制约,开化人其实很早就开始思考。

“固有的思维肯定不行,唯有‘变法’,我们借助低丘缓坡开发,推动‘工业上山’,拓延平台空间,创造工业平台扩容的‘开化模式’。”开化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2009年,开化县实施的城关镇工业功能区建设工程在全省首创采用坡地和台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工业用地平整,一次性搬山平整土地1200多亩,腾出可用工业用地1140多亩,探索出低丘缓坡开发的新经验。

2018年以来,开化经开区工业平台用地从更是从4500亩提升到如今的5700亩,熟地净增量从300亩提升至1000亩。

为了推动产业的集聚,让平台更有竞争力,开化开始进行平台整合提升,出台了《浙江开化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方案》,在原浙江开化经济开发区13.08平方公里管理范围基础上,与华埠镇部分新增区块整合,形成总规划面积为 25.31平方公里的浙江开化经济开发区。

同时,推进经开区外重点化工企业整治提升和搬迁,规划建设新材料新装备产业园、化工集中区、智慧大健康产业园等片区,采取入园补偿、异地置换等方式,对区外优质存量生产企业实施规范化搬迁入园。

如今,开化在积极推进开发区向高新区进位,2021年新材料新装备产业园、创业谷、“十类地”整治等工作均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卡游动漫、爱津生物、钱江源高端装备研究院、硅产业研究院等一批新引进的企业与科创服务主体融合发展。

数据显示,2021年,开化经开区规上企业54家,形成规上工业总产值95.77亿元,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均占全县比重超65%,成为工业主战场。

今年,开化经开区更是迅速发展,1-9月,完成了3家企业小升规,规上工业企业达73家,共实现产值98.2亿元,同比增长31.8%,拉动全县产值增长22.8个百分点,占全县规上工业企业产值比重73.8%。

另外,1-9月开化经开区固定资产投资8.99亿元,同比增长120%,其中工业投资7.6亿元,同比增长181.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3.73亿元,同比增长175.7%。

白领回老家找工作

意外发现薪酬更高了

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开化常住人口为258810人,可该县户籍总人口有36万人,这就意味着常年外出从业的人员将近10万人,而随着开化生态经济的发展,就业岗位增多,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开始回到开化,36岁的吴旭峰便是其中一位,如今是泰恒新能源的工艺主管。

吴旭峰的老家在开化华埠镇一个村子里,在光伏这个行业已经有11年的工作经验,用他的话说此前的近十年几乎都是在外漂泊,从温州到东阳、再到广东,可走得再远,心始终牵挂着家乡。

“想孩子想家里人,但为了生计真的没办法,在省内还能一两个月回来一趟,但去广州的那年就回来了一趟,感觉真的很愧对家人。”2020年回到老家的吴旭峰意外发现,开化的新能源产业这些年发展迅速,并且不少企业的岗位对自己都非常对口,并且对人才的渴望非常高。

更让吴旭峰意外的是企业给出的薪酬,此前在广东他的月薪大概1.1万元左右,可开化泰恒新能源给他开出的薪水是1.6万元。

“现在单位离家就10分钟车程,虽然同样有压力,可一回到家看着孩子满脸的笑容,瞬间就充满电,第二天又动力满满地去工作,这种状态,我觉得是最好的。”吴旭峰说。

和吴旭峰一样,31岁的钱珊在外面转了7年后也最终回到了老家。

2015年,钱珊大学毕业,按照她的计划不是留在自己上学的杭州,而是回老家找工作,可让她失望的是找了一圈也没找的合适的岗位。

“那个时候大的企业少,工作岗位也少,外出也是没办法。”此后钱珊跟着老公去了广东揭阳等几个城市,今年年初为了孩子上学,她回到了开化,县城依旧如此美丽,可大的企业、好的企业明显增多了。

钱珊的感觉没错,如今开化规上企业已经有92家,产值超亿元的有23家,超10亿元的有6家,主板上市公司1家,“隐形冠军”企业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3家。

这一次,钱珊没有花费多少精力,第一份简历投出去就被爱津生物录用,并且还是办公室副主任的岗位,薪资和外地相比不仅没有下降,还有一些提升。

“离家15分钟,家里人都能照顾得到,和外出打工相比,现在的幸福感真的很强。”钱珊说。

相关统计显示,去年开化工业企业人均工资收入10.82万元,相比五年前的4.96万元增长了1倍多,而如果把时间线拉长到2003年的1.07万元,则翻了10倍。

而未来,随着卡游、爱津生物等众多新一期项目的投用,相信将有更多的优质工作岗位让开化人就地就业,更好地实现“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

15年,开化走过了怎样的共富路?

我们准备了一本电子书,

一起来翻阅看看吧~

高质高效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19)

如果你想亲身去开化走一走、看一看

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

沿着这张“开化共富卷轴”

走一走开化的共富路

高质高效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20)

橙柿互动记者 张钱 杨法礼 夏裕 董齐

绘图 刘婧楠,新媒体制作 李前方 王姝宇

通讯员 徐露婷

编辑 黄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