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你吃过吗(饺子漫谈)

王离京,笔名谷荻,男,山东寿光人,1958年生于北京,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做过知青、工人、教师、机关干部,曾任山东警察学院副院长,二级警监散文作家,系中国作协会员,发表出版作品累计三百余万字,多次获奖在从事其他题材散文创作的同时,多年来专注于古代诗词、科举方面人物事迹的研究写作,形成了较大影响相关作品成为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等著名高校图书馆馆藏书目,两度入选山东省中小学生寒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前十位重点推荐书目,一次入选农家书屋(鲁版)重点推荐书目,获得过华东地区优秀古籍图书奖,并曾被列为台湾地区一个文学类月畅销书排行榜的第二名,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饺子你吃过吗?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饺子你吃过吗(饺子漫谈)

饺子你吃过吗

王离京,笔名谷荻,男,山东寿光人,1958年生于北京,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做过知青、工人、教师、机关干部,曾任山东警察学院副院长,二级警监。散文作家,系中国作协会员,发表出版作品累计三百余万字,多次获奖。在从事其他题材散文创作的同时,多年来专注于古代诗词、科举方面人物事迹的研究写作,形成了较大影响。相关作品成为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等著名高校图书馆馆藏书目,两度入选山东省中小学生寒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前十位重点推荐书目,一次入选农家书屋(鲁版)重点推荐书目,获得过华东地区优秀古籍图书奖,并曾被列为台湾地区一个文学类月畅销书排行榜的第二名。

生活很精彩,历史也很精彩。但是有很多的精彩,很多的人并不知道。你如果关注我一下,我会告诉你一个你所不知道的精彩。如果你能成为我的粉丝,我会回馈你很多很多的精彩。

饺子,学名水饺,在北方一些地方也称“扁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美食,深受国人喜爱。比如东北民间,就有“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倒着”这样的说法。可以这么说,凡是有华人的地方,餐桌上基本都会有饺子的踪影。要想从国人中找出没吃过饺子的人来,只怕是比发现野生大熊猫、华南虎还要困难一些。如果有谁不信,可以让前些年名噪一时的“周老虎”,去拍张不吃饺子的华人照片先。

说到饺子的身世,真可谓是历史悠久。接近四十年之前,我们山东的一个考古队,就从鲁南地区的一个古墓葬的青铜器中,发现了饺子的踪影。据考证,这座古墓葬,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于是就有专家认为,中华美食饺子的诞生地,很可能就在山东。这可是有实打实考古发现佐证的论点啊,比医圣张仲景为医治病人冻耳而发明“娇耳”、亦即饺子别称的说法,靠谱也准确多了。作为一个山东人,我骄傲。

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变,在制作方法不断翻新、花样百出的同时,饺子也被赋予了很多美好的寓意。比如大年除夕吃饺子,就是为了讨个“更岁交子”的吉利谐音。正月十五吃饺子,是为了图个团圆的说头。“冬至饺子夏至面”、“送行饺子接风面”等说法,则是寓含了一种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圆满长久的美好愿景。我曾从事过一段时间的外警培训工作,在接待外国警察的时候,我会这样向他们推介饺子:饺子,是中国最经典、最能体现中华文化元素的民间美食,它的寓意是家人团圆、友情和睦、幸福美满。听我如此说,外国友人的反应就很热烈,在争相品尝饺子的同时,一致夸赞中国的饮食太有文化含量了。

饺子制作方法的不同,最主要的是体现在调馅上。就拿我们山东来说,除了花样繁多的肉、蛋和蔬菜馅的水饺,还有各色海鲜馅的水饺。什么鲅鱼水饺、青鱼水饺、黄鱼水饺、墨鱼水饺、蛤喇水饺、大虾水饺、蟹肉水饺等等,听听都能鲜死个人。我曾在胶东一家不算太大的水饺店里,看到菜单上所列的海鲜水饺名称,竟然有四五十种。作为水饺的故乡,山东真是名不虚传。

民以食为天。作为草根百姓,自然十分关心吃的事情,更关心能不能吃饱吃好的事情,比如我。而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美食诉求才会接踵而至。如今,我自己就能调制二三十种水饺馅。而曾几何时,饺子在我的眼中,身价之高,是跟贵族食品差不多的。

在我的少年时代,最希望从父亲口中听到的词汇,大约就是“改善生活”了。而父亲所说的“改善生活”,标准并不高,通常是指包水饺。在如今的人们看来,吃顿水饺是件稀松平常的事情,不值得大惊小怪。但那时我从父亲嘴里听到这个词汇的频率,却低得有些可怜。只有在节假日或者礼拜天,方才偶得一闻。

吃顿水饺不容易,能吃上肉馅水饺就更难了。在那个时期,金钱还真不是万能的。很多生活日用品、副食品,包括肉油蛋奶、烟酒糖茶,都要凭票证供应。也就是说,你如果只拿着钱去商店买东西而没有相应的票证,对不起,还真就没人卖给你。

记得当时我们家和院里的左邻右舍们,在买不起或者买不到肉的情况下,为了给水饺馅里增加一点荤腥,想出的招数可真是奇葩得很。比方说放上点剁碎的油条或炸豆腐,比方说搁一点炼猪大油的副产品油渣,再比方说把炒熟的芝麻、大豆或花生米碾碎拌馅等等,五花八门。所以说,当父亲“改善生活”的说法中,难得地出现了肉馅的指向时,不管是猪肉、牛肉、羊肉,还是其它的什么肉,我的兴奋与期待心情,都是难以名状的。

当某个节假日或礼拜天的早饭后,父亲发出“今天咱们改善生活吧,吃肉馅的”倡议,并得到母亲的首肯之后,我们全家便开始了几乎持续一天的幸福忙碌。上街买菜买肉,回家洗菜剁肉、调馅和面、包饺煮饺,忙得不亦乐乎。为了晚上才能享用的水饺美餐,连午饭都吃的很是马马虎虎,如同应付公事一般。

我们家没有女孩,在调教孩子问题上奉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原则的母亲,从我十来岁起,就把做饭炒菜的全部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我这家中老大。在她严格的言传身教之下,我对厨房里的各项业务都比较熟悉一些。包水饺的全部流程,我均能操作的得心应手。在口腹之欲驱使下,原本并不十分热爱劳动的我,此时倒也忙活得无怨无悔。

既然难得享受一回肉馅水饺大餐,就餐仪式自然也要搞得庄重正式一些。调好馅以后,先包三五个煮熟尝尝咸淡,以免把一顿来之不易的美餐搞砸。然后再砸好蒜泥,拌上酱油、米醋和香油,作为佐餐小料。以至于我妻子第一次到我家吃水饺时,曾经很是感叹:“你家吃水饺的程序这么复杂啊!”饶是如此,每次吃完水饺之后,父亲总是有些意犹未尽:“唉,忙活了大半天,这么一会儿就吃完了!”

因为包水饺,邻里之间也会有一些温情相互传递。谁家如果制作了自认为有些特色的水饺,就会不吝匀出一些,分送左邻右舍品尝。尽管这温情有些寒酸、有些贫穷,但却让人心暖。这一习惯,在我成家之后,依然沿袭了好些年。

大约在三十年前,我住进了一套不到五十平方的楼房。那时的人们,还不兴把自家的阳台和窗子,用铝合金、塑钢以及防盗网之类,包裹得像个笼子一样。当然了,多数人家也没有余钱弄这些东西。我的一位隔壁邻居跟我一样,也喜欢在礼拜天以包饺子的方式改善生活。我们两家不管谁家包了自感味道不错的饺子,都会兴冲冲地端了跑到阳台上招呼:“XX,来尝尝我家的饺子!”然后,再掂出半瓶酒来助兴。“饺子下酒,越喝越有”嘛。两个大男人,便在自家的阳台上,隔墙津津有味地边吃边喝边聊。

当我跟一些晚辈聊起这些记忆时,他们的反应出奇一致地惊讶:“你们那时的幸福点那么低啊,也太容易满足了些吧,就为了一顿水饺?”他们有这样的感觉不奇怪,眼界决定认识。人们关于幸福的感觉,其标准是随着参照物的不同,而不断发生变化的。当人们为了一顿美味的饺子而朝思暮想之际,自然不可能对生活有过高的奢望。我不想以一个“忆苦思甜”说教者的面孔示人,这样的面孔当下并不受人待见。但我想说,那些与饺子有关的幸福感,虽然水准偏低,但其中不乏回味悠长的情谊在。我不一定怀念那样的生活,却无法忘怀那份温情。

我的父母都是公职人员,以当时的标准而言,收入不算低,家里的人口也不多,经济负担应该不重。在我的少年时代,家里吃顿饺子都如此隆重,那么那些低收入群体或者是农村的人们呢?情况就更可想而知了。

下乡插队的时候,我在所在的生产队长家中,见识过一顿奇葩的过年饺子。奇大无比的饺子,一个黑色的粗瓷大碗只能盛五六个。这个倒可以理解,他们家有七个孩子,人口太多,包那种精致小巧的饺子,队长夫人一人实在是忙不过来。关键是那饺子的颜色,黑的跟那大碗几乎难以分辨——饺子皮是地瓜面做的,连面粉都舍不得用。在队长的盛情相邀下,我尝了一个饺子——饺子里的馅,除了白菜之外,一无所有。看上去,倒是内外黑白分明,比较养眼。难怪队长家在吃饺子的时候,饭桌上还摆着咸菜。

前几年,我回过一次故乡。亲戚请我在县城的一家酒店吃饭,最后上的主食,是纯白菜馅的素水饺。我和妻子品尝之后,感觉那叫一个鲜美无比。而此时,我们已经基本酒足饭饱,吃得嘴角流油了。由此可见,一种食品是否鲜美可口,评价标准也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如果在缺少荤腥的时代吃到这样的饺子,我想我的评价肯定是寡淡无味。

我在做工人时,遇到的一次关于吃饺子的事情,回想起来也是让人五味杂陈。那是一个厂休日,厂里的食堂有饺子供应,但不是煮好的饺子,而是半成品。按照一斤馅子八两面的比例,由职工们自由选购,买回去自己包好,然后再由食堂帮着煮熟。食堂这么做,也是有其考虑的。饺子的价格比较贵,如果包好煮熟卖不出去,砸在手里就麻烦了。

此时,春节刚过不久。我们隔壁宿舍的李师傅,这个厂休日没回家,他老婆带着孩子从农村看他来了。于是,同事们就劝他犒劳老婆孩子一下,全家一起吃顿饺子。李师傅本不想花这个钱,在他看来,吃饺子实在是有些奢侈。但架不住大家一再撺掇,李师傅咬咬牙还是去买了饺子料。饺子煮好之后,李师傅那五六岁小儿子稚气的一句话,至今还不时在我的耳边回响:“娘,这么快就又过年了吗?”

大约是在十几年之前,我和妻子去外地看望一位大学同学。在他所在的城市,这位同学是个位置比较重要的领导干部,按说接待条件不成问题。但是他对我说,老同学来了,为了表示隆重和亲近,必须到自己家里去吃顿饭,由他的夫人亲自下厨操持。他的夫人是位从农村出来的家庭妇女,虽然没有文化,但人很实在。她问我妻子,喜欢吃点什么饭食尽管说,她都能做。我妻子就说,别的都无所谓,就喜欢吃韭菜素水饺。

饺子上桌之后,我和妻子一尝都有些发愣。同学看出有些不对,就问我:“怎么了,不好吃?”我调侃他道:“老同学啊,你这素水饺也太素了吧?馅子里除了韭菜啥也没有啊。这素水饺再素,也总得有点海米、鸡蛋什么的吧?”听我如此说,同学就笑了:“你嫂子过去过穷日子习惯了,一听说吃素水饺,就下意识地弄成了这个样子。”

好吃的饺子,包起来确实比较费劲。但是逢年过节家人团聚在一起包饺子,说说笑笑地聊聊家长里短,也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情。近些年来,由于电子网络等娱乐手段的上位,一些曾经的温情,正与我们渐行渐远。对于这些东西的依赖和迷恋,放大了人性中自我的一面。不少人感叹,现在家人凑在一起,往往都是一人抱着个手机平板电脑之类,自顾自旁若无人地玩得起劲,即便是在餐桌上。亲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了。人们在虚拟的世界里,越来越开放。但是不少人的现实人际交流,却越来越自闭。

交流充分的团圆,才具有实实在在的意义。如今的人们,家人其乐融融地围坐在一起聊天包饺子、与左邻右舍共同分享品尝美味饺子的幸福温馨时刻,还多么?把饺子当做团圆美满象征、心满意足地享受包饺子吃饺子的人,还多么?

壹点号谷荻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