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王李自成宝藏口诀(闯王李自成的转运之战)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体(文定),无授权禁转!

明末政治腐败,百姓民不聊生,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李自成就是其中势力最大的一个,那么一个小小的驿站小吏是如何经略中原的?占据河南为何成为李自成的转折点?在河南他又得到了什么?

闯王李自成宝藏口诀(闯王李自成的转运之战)(1)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

自从李自成做大后,崇祯就一直想办法剿灭李自成。崇祯十三年夏,明督师杨嗣昌大力推行圆盘计划,调集官军于湖北、四川、陕西三省交界地区,对张献忠、罗汝才、李自成等农民军进行围剿,气焰十分嚣张。李自成连续遭到失败,先是被困于巴东鱼腹山,后又被困在商洛山,处境艰难。杨嗣昌得意洋洋地说:张献忠、李自成、罗汝才、过天星凶残大贼,人人被杀得败残,布就楚、蜀、秦、豫网罗,谁也别想跳出。他高兴得过早了。

十一月,杨嗣昌檄部将刘士杰率部西行入蜀,左良玉佯作入秦。李自成以为这是对他而来,遂率部冒死突围,出武关,入据河南。十七日,部队到达淅川,二十二日到达内乡。他的这一决策与行动,改变了他的处境,成为他一生的又一转折。

闯王李自成宝藏口诀(闯王李自成的转运之战)(2)

(明末时期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明朝自顾不暇。)

河南是明王朝的腹心地区,也是当时社会矛盾最尖锐的地方之一。明王朝在这一省里分封了七个藩王,致使半数土地都落入藩王手中,加上官僚地主的巧取豪夺,造成了土地高度集中,农民如牛负重。在明末多事之秋,频繁的军队调动、官差的往来,更使河南这块四通八达之地首当其冲。连年的大旱、蝗灾,把河南变成了赤地千里。明政府在这大荒之年,仍然毫不放松追逼钱粮。挣扎于死亡线上的农民,除了奋起反抗之外没有任何出路。

闯王李自成宝藏口诀(闯王李自成的转运之战)(3)

崇祯十一年(1638年)到崇祯十三年(1640年)的三年间,河南连续灾荒。至崇祯十三年(1640年),灾情更加严重,被称为三百年来未有的奇荒。王汉据其见闻说:臣以崇祯十二年六月初十日,自高平县调任河内,未数日,水夺民稼,又数日,蝗夺民稼。去年六月至今,十一个月天不下雨,水、蝗、旱,一年间为灾害民者三次,旱既太甚,不得种麦,而蝗虫乃已种子亡虑万顷。冬,蝻子计日而出。去年秋无收成,今年麦季又不收,穷民食树皮尽,至食草根,甚至父子夫妻相食,皆黄腮肿颊,眼如猪胆,饿尸累累。在这大饥之年,人都不敢从事粮食买卖,谷物暴涨。米麦斗值钱三千,谷每价二千七百。人吃人现象到处出现,有父食子、妻食夫者,道路上没有单独行走的客人,虽东西两村人们也不敢往来。其颠顿死于沟壑者,群聚而割之,顷刻而骨骸相撑矣。

闯王李自成宝藏口诀(闯王李自成的转运之战)(4)

(明朝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致使河南被李自成轻易占领)

与此同时,河南人承受的赋税差役重担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当年河内县知县王汉在《灾伤图序》中述说了这一情景:怀庆六邑地窄而粮重未有如河内之甚者也。除正粮九方石之外,今又为辽饷,为均输,为练饷,共计增银至二万四千二百余金。其千里担簦转输,则又有解京阔布之役,胖袄盔甲之役,山西盐课之役,小滩八千石漕米之役,毛田、关阳打冰防河之役。故民终岁未有父母妻子之乐,而无日不办公税。河内之赋之重,未有如今日之甚者也。

在这大灾之年,河南境内流亡载道的饥民日益化为地方性的起义农民。所谓土寇遍及河南各地,黄河南岸上下千里中,营头不下百余。规模较大的,西则有李际遇、申靖邦、任辰、张鼎、于大忠,南则有刘洪起、周家礼、李好、张扬;梁、宋之间则有郭黄脸、张长腿、王彦宾、宁珍、王文焕;其东则有李振海、房文雨、徐显环、程肖禹、戚念梧等,皆拥众自恃,凭栅结寨,彼此割据,相互攻杀。地方官府不敢过问。有的还寄其家室妻孥,依为腹心。其中公然四处流动肆行抢掠者,如老当当、一斗谷、宋江、一条龙、袁老山、张判子等,还不包括在内。其后,他们或散或亡,或诛或抚,或抚而后叛,甚至有借助于当道,托付于缙绅,名为招安而攻掠如故,且有利其贿赂者,不一而举。

闯王李自成宝藏口诀(闯王李自成的转运之战)(5)

(河南苛捐杂税,逼得河南的农民不断起义对抗明朝)

在豫北,今属河南当时属直隶大名的开州,有袁时中领导的农民起义。袁时中,滑县人。这年八月,聚众起义,攻打州城。由于当时有袁老山领导的起义军,所以,他自称小袁营。入清丰,打滑县,夺取开州,杀死州同知。后渡河而南,所到之地,不杀人,不掠妇女,称为群盗中之一奇。又有一支起义军,以王小槐为首领,在开州举事,称“顺天仁义王”,拥众12000人,打出替天行道、杀富济贫的旗帜,攻城略地,号召群众,并与山东东阿县李法率领的义军遥相呼应。

当时李自成手下的兵马有限,估计在千人左右。但他的名字已为河南人所熟悉,在民众中有相当的影响。因此,他的到来,给正在进行抗争的农民以精神上的鼓舞,并为他们带来了希望和力量,特别是活动在豫西山区的义军和流民纷纷向李自成靠拢。当他率兵北上时,当地的起义农民前来与之会合,没有多久,他的部队已有数万人。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前来从军的不仅有农民、矿工、土兵,还有知识分子如李岩、牛金星和宋献策。当然,主要原因是由于明王朝的腐败,绝了士人的欲望,同时也与李自成实行了尊贤礼士、争取士人的政策分不开。在这一工作中,一个叫李牟的人起了一定作用。

闯王李自成宝藏口诀(闯王李自成的转运之战)(6)

李牟是河内县(今河南博爱县)唐村人。他的父亲李自奇是个拳师。他从小跟父亲习武,经常在山西一带传拳。崇祯六年(1633年),投奔了李自成。由于他拳法好,打仗勇敢,也颇受尊重,李自成几经挫折,他都跟着李自成,无有二心。崇祯十三年(1640年)底,李自成来到河南,在豫西南由南向北推进,得到各地义军和民众的响应和支持,队伍发展很快,准备攻打洛阳。为了争取更多人的支持,他奉李自成之命回乡串联动员人们从军。经他引荐,唐村李岩、李仲兄弟与李友等9人加入了李自成的队伍。

关于李岩,史书记述混乱,长期争论不休。今《李氏家谱》的发现,揭开了这个谜底。李岩,字岩,名信,又叫威,是河南怀庆府河内县唐村人。他的父亲是李春茂,字庭壁,号叶蓁。谱中有李春茂小传述其生平事略:生于隆庆二年(1568年)八月,卒于康熙五年(1692年)九月。以教书传拳为生。在济源有煤矿生意。他早年依父在济源,读习《四书》、《五经》,后入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拜师博公习拳,读《孙子兵法》,习学的是无极养生功十三势拳,并且颇有造诣,创立枪艺箭艺,成为有名的拳师。在晋、鲁、陕、浙、湖、湘传拳。擅长观星相、八卦,号称三教武师,又称武杰进士,撰有《无极拳养生论》、《十三势行功歌》及《十三势拳论》。家中富有。相传唐村李氏故居由五个四合院组成的建筑都是这时奠基建造的。

闯王李自成宝藏口诀(闯王李自成的转运之战)(7)

(影视剧中的牛金星,知识分子的加入使得李自成日益壮大)

宋献策又名宋康年,是河南归德府永城县人,个子矮小,身高不满三尺,面狭长,右足跛,行走离不开拐杖。机敏善谋,饶有口辩。他利用自己学过的风角、六壬、奇门遁甲和图谶的知识,测算人事凶吉,云游各地,广交社会各方人士,有些官员仕途坎坷,向他求签问卜,有时也帮助官府捉拿逃犯,始终未能获得一官半职。

长期的云游,使他对社会下层的生活与心愿有较多的了解。同时结识了河南宝丰举人牛金星。牛金星加入李自成部队后,向李自成举荐,引起李自成的重视。此时李自成部队正在迅速崛起,急需参谋人才。宋献策见到李自成后,就献上了“十八子主神器”的谶语,十八子的谶语不是宋献策的发明,宋献策将它赋予了新的内容,就是将它与李自成联系起来,说李自成可以坐天下。李自成十分高兴。因为,在人们相信天命的岁月里,这一谶语预示李自成取天下是出于天意,它不仅可以促使军中上下共同拥戴李自成,还可以动员百姓和各支起义军归附李自成。因而,为李自成尊为军师,一直十分信用,常常带在身边征询意见。

闯王李自成宝藏口诀(闯王李自成的转运之战)(8)

(宋献策的十八子主神器,为李自成夺得天下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些知识分子投身到农民起义中来,就他们自己来说,找到了新的归宿。而对于处在败而复振关头的李自成来说,不仅仅是兵力人数上量的增加,更具有特别意义,李自成部相对稳定的领导集团开始形成。这个集团既有昔日与李自成起事的战友如刘宗敏、李过,又有新加入而来的士人。在牛金星、李岩、宋献策等士人的帮助下,确立了“据中原,取天下”的战略目标,将除暴恤民作为自己的宗旨,提出了尊贤礼士、在任好官仍任前事,酷虐民众者即行斩首的政治主张,以及所有钱粮比原额只征一半的经济政策,制定军纪,以“杀一人如杀我父,淫一女如淫我母”作口号,从而使这支农民军有了明确的斗争目标。为了动员民众支持战争,大力开展宣传鼓动,编制“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教农民军将士传唱,又教儿童们传唱。

李自成及其领导下的农民军败而复振,从此走上正轨,开始了据中原,取天下的战斗。参考资料 :《明末战争史》《明史》《明季北略》《大明的七张面孔》

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