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18岁孩子的童话 睡前那一则童话

写给18岁孩子的童话 睡前那一则童话(1)

by Jim Surkamp

如果把「童话」丢进文学的菜市场,它必定是一番挑肥拣瘦后的战利品。

需要甜美,又不能油腔滑调;需要善始善终,又不能过于曲折热烈——因为这一切都建立在一种普遍认知之上,即它是一种儿童读物。

当孩子睁着无辜的双眼面对这个陌生的世界时,模仿成为他的本能。除了面前所见的东西之外,远方美好的幻想都藏在一本本童话书的折角中,一幕幕通俗易懂的低风险剧情中。但是没有人规定,睡前那一则童话,必须为你的孩子而读。

王尔德说,童话不只是为儿童,也是为了18到80岁充满童真的人,是可以被所有人分享的圣餐。

除了你记忆中那些,以“很久很久以前”开头,公主与王子充当主角,仙女教母和会说话的小动物们一起帮忙的美好桥段。亦有一些童话故事,偏偏是写给那些需要庇护之门的大人看的。

写给18岁孩子的童话 睡前那一则童话(2)

《雪后》by Edmund Dulac

很久很久以前的童话

童话(fairy tale)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伊索寓言》被普遍认为是西方世界第一本著名的童话集。

童话是从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演变而来,早期听众群并没有限定为「儿童」。卡尔维诺在撰写《意大利童话》时,认为自己的角色是一个需要“去理解和挽救每则童话中的「不同」”的翻译者,这种不同来自于当地讲述的方式,来自于讲述者个人的口音以及取舍(保持故事的完整性),也来自于民俗学者采集童话的方式和在其中的干预。也就是说,在童话中,其实有远超刻板印象的、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同的理解方式和情感偏好会改变它的走向,换一个人讲,可能就会大不相同。

写给18岁孩子的童话 睡前那一则童话(3)

《豌豆公主》by Edmund Dulac

童话的成书过程,可以与东方世界里的《聊斋志异》进行类比。清代的蒲松龄因屡次不第,在家门口开了一家名为“聊斋”的茶馆,来往的客人需要以故事代茶钱。他不畏封建礼教、勇敢求爱的进步思想,以及对摧残文人的科举制度深恶痛绝,形成了书的核心思想;而他对魑魅魍魉、美女画皮的鬼怪故事的浓厚兴趣,也造就了这本书的怪诞风格。

童话故事里依旧有这些民间传说的主题,只是比重不同,基于文化差异加工不同。如果将童话移植到东方语境中,《白雪公主》《灰姑娘》《玻璃瓶中的妖怪》就是典型的神魔故事,拟人童话中的《三只小猪》《狼与七只小山羊》《金鸟》就会成为小猪怪、山羊精或神仙坐骑。

而格林兄弟是语言学家和民俗学者,彼时也正值德国文学的浪漫主义浪潮盛行,于是他们的画风更为简单朴素、活泼生动。格林兄弟在编撰这些传奇故事的核心思想,即为“力图保持童话的本来的全部纯洁性,力图避免对于本来就很丰富的情节根据任何类推法和想当然进行充实的企图。”

于是,随着格林兄弟所搜集整理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即《格林童话》)为代表的作品出现,童话这一文体被正式与儿童相联,并在之后不断巩固。由于故事中的「Happy Ending」几乎以压倒性的票数出现,在许多语境下童话很容易与“美满”或“温馨”构成同义词。

写给18岁孩子的童话 睡前那一则童话(4)

《睡美人》by Christian Birmingha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