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秧歌融合海阳秧歌与胶州秧歌(山东三大秧歌胶州大秧歌)

胶州秧歌也叫“大秧歌”、“秧沟戏”,是山东三大秧歌之一,2006年被国家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于胶州秧歌的起源,相传明末清初,东小屯村马姓赵姓两户人家于1764年逃荒关东,沿途乞讨卖唱,逐渐形成一种边舞边唱的形式,至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逃荒路上,老头背腰鼓,儿子舞打狗棍,老婆背翠花包,儿媳、孙女则边舞边唱,沿路行乞,12年后两家人返回胶州,这种表演形式便是胶州秧歌的雏形。

山东秧歌融合海阳秧歌与胶州秧歌(山东三大秧歌胶州大秧歌)(1)

胶州秧歌共有六个行当,两种表现形式,两种流派和一整套演出习俗。

山东秧歌融合海阳秧歌与胶州秧歌(山东三大秧歌胶州大秧歌)(2)

六个行当 是膏药客,翠花、扇女、小嫚、棒槌、鼓子。而两种表现形式则是小调秧歌和小戏秧歌。小调秧歌是胶州秧歌的舞蹈部分,常用队形有“十字梅”、“四门斗”、“两扇门”、“正反挖心”、“大摆队”、“绳子头”等。主要舞蹈动作有“翠花扭三步”、“撇扇”、“小嫚正反三步扭”、“棒花”、“丑鼓八态”等。音乐有“打击乐”、“唢呐牌子”、“民歌小调”组成。小戏秧歌由小调秧歌派生出来,其舞蹈动律、曲牌演唱、表演与小调秧歌基本相同。演唱曲牌有“扣腔”、“西腔”等;伴奏曲牌有“八板”、“扇簸萁”等。小戏秧歌原有剧本《裂裹脚》、《拉磨》、《送闺女》、《打灶》等72出,皆为口头创作,大部分年久失传,现能回忆起的仅有30余出,目前已整理出10余出。

山东秧歌融合海阳秧歌与胶州秧歌(山东三大秧歌胶州大秧歌)(3)

两种流派 1920年,秧歌艺人陈銮增把武术动作技巧揉进秧歌中,使其具有粗犷豪放火爆的风格,群众称之为“武秧歌”,又称东路秧歌。把以刘彩为代表,以妩媚抻展细腻见长的秧歌称为“文秧歌”,又称西路秧歌。后来文武两派相互竞争,又相互学习,到现在逐渐融为一体。

山东秧歌融合海阳秧歌与胶州秧歌(山东三大秧歌胶州大秧歌)(4)

演出习俗 胶州秧歌是广场艺术,都在村落的空地演出。每到一地的习俗为迎秧歌、拜庙、拜爷、演出、领赏,演出分早、中、晚三场。解放后,这种演出习俗也随之消失。1860年后,在胶州秧歌的基础上,创立了秧歌小戏,1957年,胶州秧歌进京演出,博得好评。之后,全国150个文艺团体先后来胶州市学习胶州秧歌,北京民族舞蹈学院还将胶州秧歌列为必修课程。

山东秧歌融合海阳秧歌与胶州秧歌(山东三大秧歌胶州大秧歌)(5)

改革开放后,胶州市组织大批文艺工作者对胶州大秧歌进行了反复整理、挖掘,系统编写了秧歌的音乐、造型、服饰、道具、动作说明等详细材料,并在每年正月十五举办一年一度的秧歌会,先后吸引了中央和全国29个省、自治区、市和解放军的150多个文艺团体,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外国艺术家、学者来胶州访问学习和研究挖掘。1990年,胶州秧歌全国性研讨会在胶州举行。1991年,胶州大秧歌参加全国优秀秧歌大赛荣获优秀表演奖。1998年胶州大秧歌赴韩国大邱市参加“达句伐”祝祀活动,火爆大邱,数万韩国人为之倾倒。

山东秧歌融合海阳秧歌与胶州秧歌(山东三大秧歌胶州大秧歌)(6)

音乐特点 首先胶州秧歌音乐是以各类迥异的曲牌形成的一种曲牌体的小戏音乐,以十一个风格迥异的曲牌所组成。其次是以徵调式为主,以商羽调式为辅的交叉调式是胶州秧歌音乐调式的特点。胶州秧歌音乐的调式特点,可谓以民族调式徵调式为主以商羽调式为辅的交叉调式的运用出现。同时,新颖独特的打击乐演奏是胶州秧歌音乐的又一特色。胶州秧歌的击乐演奏除了舞蹈部分的开场锣鼓和掂仓扭子外,还有一个包括四个扭子的秧歌牌子,为胶州秧歌这一民间艺术增添了光彩。

山东秧歌融合海阳秧歌与胶州秧歌(山东三大秧歌胶州大秧歌)(7)

2008年5月8日至10日,胶州市人民政府举办首届"中国秧歌节"。 5月10日晚,首届中国秧歌节闭幕式上, 胶州荣获中国舞蹈家协会颁发“秧歌之乡”称号,成为国内首个获此殊荣城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