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湖阴先生壁运用的修辞手法(古诗教学设计书湖阴先生壁学习诗人采用拟人与对偶的修辞手法)

分析古诗前,先阅读古诗↓↓↓书湖阴先生壁原诗

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书湖阴先生壁注音

书湖阴先生壁运用的修辞手法(古诗教学设计书湖阴先生壁学习诗人采用拟人与对偶的修辞手法)(1)

注释:书:书写,题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无苔:没有青苔。成畦(qí):成垄成行。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据《汉书·西域传序》记载,汉代西域置屯田,派使者校尉加以领护。将:携带。绿:指水色。排闼(tà):开门。闼:小门。送青来:送来绿色。这是诗人题写在湖阴先生居室墙壁上的一首诗。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是作者的朋友。

译文:茅草房庭院因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的。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着。两座青山像推开的两扇门送来一片翠绿。

修辞手法:后两首诗句,诗人运用了对偶的句式,又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给山水赋予人的感情,化静为动,显得自然化,既生机勃勃又清静幽雅。

古诗分析:

书湖阴先生壁运用的修辞手法(古诗教学设计书湖阴先生壁学习诗人采用拟人与对偶的修辞手法)(2)

这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护田”与“排闼”两个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融化无痕。诗人用典十分精妙,读者不知典故内容,并不妨碍对诗歌大意的理解;而诗歌的深意妙趣,则需要明白典故的出处才能更深刻地体会。讲了湖阴先生的无私教师育人的品质,赞颂了他的善施教化。

赏析:这清幽环境令人陶醉,所以当诗人的目光从院内花木移向院外的山水时,他的思致才会那样悠远、飘逸,才会孕育出下面一联的警句,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诗人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葱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护”字,“绕”字显得那么有情。门前的青山见到庭院这样整洁,主人这样爱美,也争相前来为主人的院落增色添彩:推门而入,奉献上一片青翠。诗人以神来之笔,留下千古传诵的名句。此诗对于“一水”“两山”的拟人化,既以自然景物的特征为基础,又与具体的生活内容相吻合,所以气足神完,浑化无迹,成为古今传诵的名句。在修辞技巧上,三四两句也堪作范例。诗人运用了对偶、拟人、借代的修辞手法,把山水描写得有情且有趣。

书湖阴先生壁运用的修辞手法(古诗教学设计书湖阴先生壁学习诗人采用拟人与对偶的修辞手法)(3)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默写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能想象诗中的意境美。

过程与方法目标:

多方式朗读,小组合作探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重诗句的意思,分析诗歌中景物的特点,思考诗人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展现出来的,弄懂诗人对偶、拟人、借代的修辞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朗读中体会诗人对朋友家清新环境的喜爱之情,以及对湖阴先生的深厚友情(中心思想)的思想感情,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提高鉴赏美的能力,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爱上古典文学。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你们去过亲戚或好朋友的家吗?他家给你的感觉怎么样?

学生发言。

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大诗人王安石去朋友家的看到的情景。

教师板书:书湖阴先生壁,学生读课题

教师解释课题:写在湖阴先生家的墙壁上的诗,湖阴先生是诗人的邻居好友。诗作背景:

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闲居在今南京紫金山脚的半山园,常跟附近的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杨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这一年夏初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十分欣赏,便吟成这首绝句,应主人请求写在了墙壁上。

初读古诗,感受诗意

教师:同学们,我们要用到了这样的学习方法: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再读古诗,明意悟情。

2、熟读成诵,吟出诗韵。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古诗朗读节凑停顿:

茅檐/长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学生再齐朗读诗歌,读通诗句。

教师:同学们,你们借助工具书及注释理解词意,进而理解每句诗的意思。采用边读边画边批的方式学习。

师生合作解释诗句意思:

茅草房庭院因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的。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着。两座青山像推开的两扇门送来一片翠绿。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对偶”这一修辞手法。

教师范读: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教师: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其中:

“一水”对“两山”,

“护田”对“排闼”,

“将绿绕”对“送青来”

这样两两相对,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对偶也叫对仗,是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的修辞手法。

教师:这样的诗句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个对一行

黄鹂对白鹭;

鸣对上;

翠柳对青天。

书湖阴先生壁运用的修辞手法(古诗教学设计书湖阴先生壁学习诗人采用拟人与对偶的修辞手法)(4)

领会诗中意境

教师:几间简朴的茅舍由于经常打扫,檐洁壁净,没有苔藓生长的余地;成垄成行的花木,把小小庭院装点得井井有条,这些全出自主人的亲手栽培。一条快活的溪水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俨然是稻田的守护者;两座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青青的秀色送入眼帘。你觉得湖阴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高洁、富有生活情趣;清静脱俗、朴实勤劳、热爱自然……

教师: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湖阴先生庭院的干净的?

学生:茅舍由于经常打扫,檐洁壁净,没有苔藓生长的余地。

教师引导补充: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经常打扫,总是干干净净的,叫人感觉舒适。

教师:这首诗中哪一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学生:一水护田将绿绕

教师:含有“护”“绕”二字的两句诗“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教师引导: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一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碧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

教师引导学生:诗人描写景物,赞美主人的品格,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你感受到了吗?

学生:庭院中更有令人赏心悦目的花木,一畦畦,整整齐齐,都是主人亲手栽种,这更令人心旷神怡。表达诗人心情的愉快。

教师:诗人借写湖阴先生的住宅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书湖阴先生壁》描写的是湖阴先生家清幽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湖阴先生的庭院的赞美之情,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闲适心情。

教师:同学们,本诗通过描写湖阴先生家简朴、洁净的庭院和院外有情有义的绿水青山,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更赞美了湖阴先生高洁的人格品质。

学生再次朗读古诗,下课。

作业:背诵古诗。

感谢您看到最后,让我的每一个文字都充满了意义,喜欢这篇文章的话,您可以在文章右下角点一下“赞”,有用记得“收藏”哦!喜欢记得“关注”笔者,笔者每天分享小学教学知识,感谢您的支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