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解读月亮与六便士(月亮和六便士)

董宇辉解读月亮与六便士(月亮和六便士)(1)

前段时间有首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很是流行,甚至到了烂大街的程度,现在电台还经常放。这首高晓松作词作曲许巍演唱的歌,词里有一句烂俗的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这话正可以用来解释《月亮和六便士》这本小说讲述的故事——当然,它只能解释到最浅的层次。

好啦,扯得有点远了,下面抛开“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来谈谈我对“月亮和六便士”这个题目的理解吧:

月亮,代表了理想与追求。六便士,则是不可回避的最基本的现实。最基本的现实(比如衣食住行)能够维系后(不必等到锦衣玉食),就可以去追求你的月亮。而这个月亮,只有你超越了社会主流文化、建立了自己的文化之后才可能真的触碰到。

现在,来剧透两个故事吧。

>> 画家斯特里克兰

查尔斯·斯特里克兰是一个股票经纪人,有一个美丽可人的妻子。在做了十来年股票经纪人后,有一天他忽然留下一封信,净身出户,去了巴黎——不是因为有了情妇,不是因为携款潜逃,而是,他忽然想画画。

他抛家(妻子和两个孩子)舍业(收入不菲的股票经纪人)远赴巴黎,一开始住在最肮脏的小旅馆里,后来这样的小旅馆也住不起了,就租了破旧逼仄的公寓,没钱就打打短工,比如红灯区导游、翻译专利药品广告、粉刷房子、搬砖等,再或者就随便找认识的人借一点钱,他从不在意身体的舒适,只要能活着,不至于饿死,他就无所谓,别人的嘲笑、污蔑、误解,他从来不屑于辩解,他只是不停淬炼自己的绘画能力。

斯特里克兰在巴黎一直潦倒落魄,但有一个认识他的画家斯特罗夫认为他是个天才(斯特罗夫本人的画作极为庸俗,但他的艺术眼光确实独到),可斯特里克兰看不起斯特罗夫,谩骂他,羞辱他,然后找他借钱花。

有一次斯特里克兰生病了,斯特罗夫把他弄到家里无微不至的照顾,后来他好了,把斯特罗夫的老婆布兰琪给上了,并且,斯特罗夫把自己的公寓和画室也让给了斯特里克兰和布兰琪,就让他们两人住在自己的家里一边画画一边寻欢作乐。

再后来,斯特里克兰以布兰琪为模特画完了一张裸女画,就抛弃了那个可怜的女人。后来呢,布兰琪就自杀了,斯特里克兰也离开了斯特罗夫的家。

斯特罗夫回家收拾残局,发现那张画是难得一见的艺术品,这个眼光独到的家伙居然没有销毁它!后来斯特罗夫回了荷兰。

斯特里克兰在巴黎始终无法在绘画界出头——他也不屑于此,他连自己的画都不愿意卖,只是不断锤炼自己的技艺。他总是对自己的画不满意,总是觉得没能表达出自己意识到但难以言说的东西。

斯特里克兰再后来去了马赛,遇见尼科尔斯船长,他们一起过了四个月相依为命的生活。有时当一阵水手,有时码头卸货,有时搬运橙子,有时搞粉刷,有时到善堂吃面包,有时赶场和施舍的肉汤,有时睡在硬汉比尔为水手们准备的房间里,有时睡在闲置的火车车厢里,有时睡在中国人的厕所里……就这样子的生活了。

斯特里克兰因缘和合去了塔希提,那是他最后生活过的地方,他在那里继续打短工,每份工作都是一两个月,有的甚至更短,能搞到一点钱,就回到山上的林子里画画。

后来斯特里克兰和一个土著女孩爱塔结了婚,在类似伊甸园一样美丽的一个地方过了几年平静的生活。也就是在这时,他终于画出了一幅大师级的神作,这幅作品画出了他对生活所有的看法,画出了他所有的内心感受。但他后来丧失了视力,再后来他又因为某种原因逼爱塔放火烧了他的画。

直到斯特里克兰去世,他的画也没能给他带来名和利。但是他去世后,忽然有人意识到,他开创了一个画派,他的画开始走俏,售价不菲。

对斯特里克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高更,据很多评论家说,高更是斯特里克兰的人物原型。

>> 医生亚伯拉罕

这是《月亮和六便士》里讲到的一个非常短小的故事,不过很精彩。

亚伯拉罕才华出众,考取了医学院的奖学金,读书五年期间拿到了所有能拿的奖励。最后他被选进医院管理层,前途一片光明,名誉和财富等着他。

履新之前他去了地中海东岸的亚历山大港度假,结果他留在那里,在医院当了个职位低微的检疫员,娶了个丑陋的希腊老女人,生了六七个邋遢肮脏的孩子,可是他说,他得到了天启,从不后悔,他决定在亚历山大港度过他的余生。

亚伯拉罕辞职后,阿列克·卡迈克尔接替了他的职位。十年之后,卡迈克尔功成名就,是六家医院的管理人员,还得到了爵士头衔。他的妻子高大肥美。他志得意满,为自己能够得到当年亚伯拉罕让出的机会而感慨。

阿列克·卡迈克尔评价亚伯拉罕没有性格,他觉得亚伯拉罕在糟践自己的才华,并为此痛心疾首。

>> 超越主流文化的选择与意义

书中的“我”在与卡迈克尔聊了亚伯拉罕之后,发了一段议论,非常值得一读:

我很想知道亚伯拉罕是否真的糟践了自己。难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让你感到舒服的环境里,让你的内心得到安宁是糟践自己吗?难道成为年入上万英镑的外科医生、娶得如花美眷就算是成功吗?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认为你应该对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应该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我非常赞同作者的看法,参差多态才是幸福本源。每个人都有权力选择他喜欢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有权力选择去做他认为有意义的事。

然而现实往往像一张网,个体是网上的一个节点,主流的文化和价值观会从四面八方撕扯着你,你很难摆脱它们,很难建立自己的文化。但是,如果你不按自己所想的去生活,最终你就会按你所生活的那样去想

所以,“我”到巴黎劝说斯特里克兰回家时,斯特里克兰才三番五次说:我必须画画。因为,他不想按他所生活的那样去想,他想按他所想的去生活。他说的话也很有意思:

我跟你说过我必须画画。我控制不住自己。假如有人掉进水里,那么他游泳的本事高明也好,差劲也好,都是无关紧要的:他要么挣扎着爬出来,要么就被淹死。

有多少人在毕业之后选择了先去干各种各样赚钱的事儿,想着等自己赚够了钱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儿,结果十年八年三十年四十年过去了,他们还在做着那些不得不做的事儿……想想就让人唏嘘,原来,我也是这样啊……

不过,这本书也许会是个改变的契机。

你的事情,你的使命,像斯特里克兰的那种,像亚伯拉罕的那样,在哪里呢?又或者,你找到了,但因为周遭的看法和现实的羁绊而不敢行动,那就看看《月亮和六便士》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