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入门必知三种印章格式(扒一扒印章如何升格为篆刻艺术的)

前面几节布丁大致写过,实用印章与后来的篆刻艺术是有区别的,今天我们就把这个事儿拆开讲个明白:

扒一扒印章如何升格为篆刻艺术的

我们先把脉络理清楚,大致的发展是可以确定的,就是第一阶段:发源于商玺的实用印章阶段;第二阶段:文人介入之后的文人写稿,匠人刻印阶段;第三阶段:文人自篆自刻的篆刻艺术阶段

虽说是最早的实用印章可能文人加入创作的迹象可能不明显,但是,我们深信,在最初的印章发源阶段,就可以断定一定有书写水平比较高的文人加入印章创作,但那个时候,文人指导刻印估计就是为了使印章实用起来更方便、好看,而没有向艺术方向发展。那么,除了我们前面说过的赵孟頫和吾衍等把印章升级为艺术那些逼格比较高的事儿以外,还有哪些故事呢?

印章发展啊,发展啊,发展到了魏晋时期,文人越来越讲求风骨,收藏个字画啊啥的,往往都要在字迹或者副页上签上名字盖上名章,意思是说,这东西我看过了,是真的,是从某一次演唱会的某个歌星手里亲自接过来的,是从那个作家的签名售书现场亲自看着签的字,绝对保真,并且,这东西是我的,你看,我写上了我自己的名字,盖上了自己的章,这种做法叫押署,既有鉴定保真的意思,又有声明所有权的作用,一箭双雕。

把这件事做到极致的是唐太宗李世民,这货不光是杀了兄弟,夺了父位的皇帝李世民,同时也是一个文人雅士的李世民,他当上皇帝以后,终于发现自己有能力可以把收藏鉴定这件事做得更大规模一些了,于是,下旨收集民间的各种汉魏六朝书法真迹(据说王羲之的《兰亭序》就在其中),收集完了以后,召来了魏征、虞世南、禇遂良等书法大家和文人大家(魏征也是个大文人,你不信可以看《唐诗三百首》里他的诗),让他们负责鉴定这些书法,鉴定完了,盖上“贞观”(是李世民大唐的年号)收藏印章,这还得了,皇帝这样率先垂范了,大臣们一定要争相模仿啊,于是,一股收藏风,盖章风在朝野上下兴盛起来,需要注意的是,这时候的盖章,是鉴藏盖章罢了,不是书画的落款章,像颜真卿、虞世南、阎立本这些人,要不字写得极好,要不画画得极佳,但从不见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上盖个章,他们就是落款,并没有直接跟书画创作一体化。

篆刻入门必知三种印章格式(扒一扒印章如何升格为篆刻艺术的)(1)

时光荏苒,岁月飘忽,转眼到了五代十国,前蜀有个叫王承杰的人,这货比唐人聪明多了,他写了书法作品,直接就在书法作品上落上款,盖上自己的章,这货也算是有艺术创作直觉的人,有史记载落款盖章第一人,没有考证,不知道能不能落到这位大神头上,但落款与书画一同进行创作,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再后来,文人们来往写信,公文行函都开始盖上自己的章了,五代时期的杨凝式所书的《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上就盖了一方落款印,印上两字“凝式”,这个东西据说现在还有,不过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普通人想见,怕不容易。

篆刻入门必知三种印章格式(扒一扒印章如何升格为篆刻艺术的)(2)

再后来,欧阳修、范仲淹、苏轼、米芾(音fu,你一定要记住这个人,他的字布丁灰常喜欢,相信你也一定喜欢)等都是书画落款盖印中有传承作用的名人,当然,造纸术的发明,对书画款印的钤印也起了推动作用,要是竹简,盖章得费老鼻子劲了,其实汉代就有了纸,但太昂贵了,后来造纸术演进,成本降低,穷文人才有了使用的能力,有了纸,有了好的载体,盖章就方便多了。

盖章总要盖得好看吧,落款总要落得得体吧,满满小资情调的封建社会的文人们,在落款的时候不断研究这些印章的款式,线条、边界、字体、布白、大小、阴阳……于是,越来越丰富的文人落款印章出现了,这个时间段还处于我上面说的第二阶段,到了王冕那家伙找到好石头,才进入牛逼闪闪的第三阶段,那已经是元朝的事情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