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拉弹唱人工呼吸(吹拉弹唱与班门弄斧)

吹拉弹唱人工呼吸(吹拉弹唱与班门弄斧)(1)

最近,演艺圈打假事件频出。这两天遇到麻烦的是鞠婧祎,这两年风头正劲的一个“流量”女明星。她的人气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颜值,据说她被日本媒体评为“四千年一遇”的美女;二是才艺,小提琴拉得不错。

三年琵琶五年箫,一把二胡拉断腰。西洋乐更难,各种乐器里,想基本搞出点样子,弦乐最难,据说光像锯木头似的基本功就要练上好几年。一个人如果不是职业的小提琴家却擅长此道,往往让人平添敬意,比如爱因斯坦。所以跟翟天临念博士一样,混演艺圈,小提琴这门苦练才能成的功夫,实在是不错的“人设”。

事实证明“人设”这个东西是最“毁人不倦”的。近日,网上流传一段两位华裔澳大利亚小提琴家的视频,二人在视频中称,鞠婧祎参加湖南卫视的小提琴表演是假拉。他们从专业角度谈了这么几点:1.小提琴上面有很多松香。2.鞠婧炜手里的小提琴有4个调音器,为初学者使用的。3.鞠婧炜拉的曲子和表演手法完全对不上。

首先,曲子和手法对不上,我觉得不一定是鞠婧祎的问题,很可能是编导后期剪辑造成的。琴上有很多松香,使用调音器,说明她不算太专业,这也并不丢人,毕竟她不是交响乐团的小提琴手,而是流行艺人。其实,不用上台,单听“小提琴十级”这个说法就可以确定她不是专业人士了,因为考级都是针对业余爱好者的。

其次,这节目肯定是在“假拉”,但这并不能说明鞠婧祎一定不会拉小提琴。国内综艺节目乐器表演都是这么录,在录音棚把声音录好,现场就是比划,大家司空见惯,只是澳大利亚这俩哥们儿久居国外,少见多怪,所以才“当事”。

那鞠婧祎的问题出在哪儿呢?我想起几年前采访过的一对艺术家夫妇。这两口子都是拉大提琴的,都当过首席。他们平时非常随和,什么程度呢?一次拍摄间歇我们去一家饺子馆吃午饭,当时人很多,服务员照顾不过来,这位女老师特别自然地像在家里一样拿起抹布把我们面前的桌子擦了。他们惟一“事儿事儿”的地方就是拍摄拉琴的环节。男老师几年前改做学术研究了,所以他不肯在镜头前拉琴,特别坚决。“这不是说笑!三天不拉观众都能看出来,何况我这好几年都没正经练了!”可是采访大提琴家的艺术人生,怎么能没有他们拉大提琴的镜头呢?好说歹说,男老师即兴拉了一段空弦,然后又录了一段他们俩的合奏,用于展现“琴瑟和谐”的生活。果然是童子功,连我们几个外行都觉得非常震撼。可是两位老师都不太满意,尤其是男老师,突然就生气地走了,不知道是生我们的气,还是生他自己的气。女老师相对脾气好,笑笑解释:“他就那样。”

第二天一大早,我接到了女老师的电话:“我们俩合奏那段,千万不能用!我俩昨晚一宿没睡着,越想越后悔,昨天也不知怎么让你们给‘唠懵了’,稀里糊涂就录了。他都好几年不练了,怎么能出镜呢?我倒可以拉,但是昨天发挥得也不好。真的不能播,同行看了会笑话的!”我解释说,这是访谈节目,不是文艺晚会,观众关注点是艺术家的人生故事。再说那段演奏在节目中不过几秒钟,一闪而过,没人会注意的。可是不行,女老师的语气充满焦急,仿佛“一世英名即将毁于一旦”。第二天,男老师又给我打电话,希望把他录的那段空弦的音频发给他,他想再仔细研究一下,不行那段声音也别用了。我真是哭笑不得。

出于对艺术家的尊重,我们最终只用了两人合奏的画面,没有用现场同期声。当然,领导审片时表达了对这一部分的不满意:整个节目只有两人早年的演出录像,信手拈来即兴演奏的镜头太少。后来我见到那位女老师,她说:“节目有遗憾我们也还是会坚持这么做,把那么不完美的声音呈现给观众,我们良心上过不去。”看她那表情,这事真的已经关乎良心。说实话,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真的不在同一个星球上。

鞠婧祎这事一出,让我突然有点儿理解了他们。回忆起来,当时采访的很多艺术家都会在播出前就关注节目,只是他们似乎从不关注我们到底讲了关于他的什么“人生故事”,关注点全在我们眼中的“细枝末节”,并且侧重点各有不同:音乐家关注他们的声音,画家关注展示了哪几幅画,作家想在录制前就看看采访的文案……

鞠婧祎的错误和翟天临类似,不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并不丢人,却把自己说的跟通才似的到处吹嘘。同样是十级业余选手,作家八月长安说起年少练大提琴的经历,从不掩饰自己是被父母逼出来的——她既没天赋也没兴趣,虽然多年以后她被赶鸭子上架,再次登台表演,发现指法依然全记得。即便是业余水平,也是业余里的最高水平啊!鞠婧祎要是也这么坦白,不就没事了? (鱼会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