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中成功的几个要素(天道中的三位高人)

《天道》是一部深度剖析商业、文化、人性、命运和规律的现代神剧,以重点揭示不同文化属性下的不同人性的命运,它的功效在于启迪人的觉悟,振憾人的灵魂。

在本剧中,有着相同性格、相同能力却处在不同世界层次的三位不同人物,他们分别是:王明阳,丁元英和智玄大师。他们分别代表了处在不同文化属性阶层下的不同命运。我们先看他们的共同点:大龄单身、各自有着不同的孤独性格但并不寂寞的孤独艺术人生;知识渊博、精通各种学说以及洞悉人性,都属于典型的大师性、和尚命。

天道中成功的几个要素(天道中的三位高人)(1)

他们所不同的是:丁元英和王明阳虽然同是处在现实生活中非常现实、却又和现实格格不入的人,但他们对生存哲学的认知阶层不同,令他们选择的方向不同,以至于生活环境不同。以剧中所说的文化属性,丁元英所认知和履行的是强势文化,即遵从事物发展规律的文化。王明阳的思维逻辑则只停留在弱势文化阶层,即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比如:同样是掠夺财富,丁元英掌握了股市的密码、进入股市那是取钱;而王明阳深通强盗的逻辑、通过黑社会手段破格获取、强取豪夺那就是犯罪。

即在文化属性方面,王明阳履行的是弱势文化,丁元英履行的是强势文化,而智玄大师遵从的则是神学文化。在人性方面,王明阳是人性的贪嗔痴慢疑样样都占,丁元英只保留了人性的嗔执,按剧中的智玄大师所说、已踏入得道的门槛了,而智玄大师本人已是得道高僧无疑。

天道中成功的几个要素(天道中的三位高人)(2)

在提审王明阳的论道过程中,丁元英通过芮小丹的传话和王明阳谈经论道,降服和消灭了处在弱势文化的王明阳,即另一个自己,这让我想起了《西游记》中为何要有真假美猴王的那一段。在本剧中,虽然也是很精短的片段,但其作用有五点。1,再次凸显丁元英的高人智慧;2,彰显芮小丹的聪明和极高的悟性;3,购画出另一个处在弱势文化群体中的丁元英级别的高人——王明阳;4,为下一场更高级别的论道——五台山论道埋下伏笔。5,深度揭示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对人生命运的影响。

在五台山论道中,丁元英为了见到智玄大师,特意诌了一首词:《悟》。分上下两阕共八句50字,每阕四句25字,但是智玄大师在和丁元英深度探讨佛法之后,只给丁元英修改了上阕,并对丁元英说,倘若今后的某年某日想改了,前来续这留下的下半阕之缘。这些举动,留下了什么禅机?丁元英回答说:“承蒙大师不弃,一定。”再加上之前智玄大师评价丁元英的一句话:“施主已经踩到得道的门槛了,离得道只差一步,进则净土,退则凡尘,只是这一步难如登天。”从这些话来看,丁元英若退一步,会是什么人?是否会是他曾经降服了的王明阳,若进一步又将如何?如果说难如登天,是否也需要一个切机?这个切机是否就是智玄大师留给他的禅机?

天道中成功的几个要素(天道中的三位高人)(3)

在本剧中,相同能力、相同性格的三位“高人”,因对生存的哲学认知阶层不同,所选择的人生方向不同,致使处在社会文化的阶层不同,所造成的命运也各有不同。也就是说,即使是同一个人,当他内心深处的认知致使他处在了不相同的文化阶层,最终的命运也各不相同。佛说:“一念成魔,一念成佛”。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处在现实社会中的真实自己,即非魔,亦非佛。我们一直不断的在降服和消除着自身的魔性,向往和吸收着佛的善性,正如丁元英回复智玄大师的一句话:“承蒙大师不弃,一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