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刘协都经历了什么(最值得同情的末代皇帝刘协)

在汉末三国的历史上,汉献帝刘协,是一位存在感非常弱的皇帝,在汉末群雄并起的年代,似乎没有人发觉,他才是实际上早已四分五裂的大汉帝国的最高领袖,许多人也忽略了,活了54岁的汉献帝刘协(181-234年),甚至比曹操、刘备都要晚逝的事实。

汉献帝刘协都经历了什么(最值得同情的末代皇帝刘协)(1)

后世人常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然而大家普遍忽略的是,东汉末年实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其实最早的是董卓,然后又是李傕、郭汜。

东汉的首都本在洛阳,190年,军阀董卓为了回避讨伐他的关东联军,强行将汉献帝和满朝文武迁徙到长安;192年,董卓被杀,此后董卓部将李傕、郭汜又控制了小皇帝刘协。

读《三国演义》的时候,中国人时常会生出一种英雄纵横的感觉,然而,《三国演义》只是小说,翻开真实的史书《后汉书》和《三国志》,关于汉朝末年、三国期间大规模饥荒,人吃人的记载比比皆是:

“人相食啖,白骨委积”

“江淮间民相食”

对此,汉末诗人王粲在他的《七哀诗》中就写道: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汉献帝刘协都经历了什么(最值得同情的末代皇帝刘协)(2)

生在这种乱世,作为末代皇帝的刘协,并非暴君,更不是昏君:公元194年,虚岁仅仅14岁的汉献帝,在听说长安城内,一斛米价高达50万钱,城内人吃人时,刘协马上利用董卓死后,他所拥有的一点点权力,下令开仓济民;然而长安城内的大规模死人依旧,刘协非常愤怒,怀疑是臣子们作假糊弄饥民,于是亲自在宫殿中用五升米和豆子煮粥,熬出两大盆之多,然后,他将负责赈灾的臣子召来,当场将他重杖五十,过后,长安城中的死人现象才开始减少。

然而,随着第二年(195年)李傕、郭汜重新发起战争,长安城中再次大乱,即使身为皇帝,他连自己也吃不饱了,没办法,刘协只能带着文武大臣,趁着战乱逃出长安,向着洛阳的方向逃命。

一路上李傕、郭汜不断追击,少府田芬、大司农张义等高官都死于乱军之中,普通官员和士兵、宫人死亡更是不计其数,危急之中有将士劝说汉献帝,说皇帝你快快上马,我们掩护你杀出重围!然而汉献帝刘协却坚持要与百官患难与共,他说:

“百官士民们一路追随着我,我怎能舍弃他们独自逃生?”

汉献帝刘协都经历了什么(最值得同情的末代皇帝刘协)(3)

危难之中,他恪守着情义的本分,然而最残酷的一幕仍然出现了,乱军在逃难抢渡黄河时,由于渡船有限、混乱不堪,为了逃避追兵,臣子们拥护着汉献帝,并将许多希望能攀船而上的士兵砍翻。

作为皇帝,他却惶惶如丧家之犬,到达洛阳时,由于洛阳宫殿此前已经被董卓下令放火焚毁,百官们只能在荆棘之中,倚着墙壁休息;此时天下军阀割据,根本就没人想起来要关心这位大汉帝国的皇帝,汉献帝带到洛阳的臣子们,从尚书郎以下全部要自己出去荒野和田间找吃的,大臣们“或饥死墙壁间,或为兵士所杀”。

从皇帝到公卿,尊严和温饱,已经成了奢侈的渴望。就在这时,曹操却带上了粮食,对于刘协和他手下的百官们来说,乱世饥乏,几碗米饭或面条的魅力,已经远远超过了美色和黄金,所以当曹操提出要迎请皇帝到他的大本营去“就食”时,刘协几乎是没有选择的,半被骗、半自愿地就到了曹操的大本营许昌。

此时的刘协,对于能让他吃上饱饭的曹操,评价是三个字:

“知朕意。”

汉献帝刘协都经历了什么(最值得同情的末代皇帝刘协)(4)

尽管寄人篱下,然而作为大汉帝国皇帝的身份,仍然在不断提醒着他,激励着他。

与后来许多个朝代的亡国之君不同,汉献帝刘协尽管是东汉的末代皇帝,然而他却并不昏庸——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时,东汉内乱,刘协和他的哥哥汉少帝刘辩在慌乱之中逃难,被董卓的乱兵追到后,14岁的汉少帝刘辩被吓得嚎啕大哭,然而年仅9岁的刘协却临危不乱、应答自如,使得董卓暗自称奇,并最终决定废刘辩、立刘协。

被曹操挟持到许都(许昌)时,刘协已经16岁,他仍然时刻不忘光复大汉帝国的梦想,继续努力读书,并不断延请荀悦、荀彧和孔融等当时的名士到宫中为他讲解文学,甚至经常与这些大学子通宵达旦地秉烛夜谈,以求学习治国之道。

然而此时他的身边,已经全是曹操的耳目亲信,当时,有位议郎名叫赵彦,曾经替汉献帝陈述时政和对策,这使得曹操尤其反感,于是被曹操直接杀掉;而所有敢于亲近汉献帝的臣子,也大部分被曹操所杀:“多见诛戮”。

在此情况下,刘协开始发起反击。

汉献帝刘协都经历了什么(最值得同情的末代皇帝刘协)(5)

建安五年(200年),20岁的刘协不甘心作为傀儡,于是密诏董贵人的父亲车骑将军董承设法诛杀曹操,然而事情泄露,参与谋划的,除了左将军刘备出逃外,董承以及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全部被诛杀,即使是已经怀孕的董贵人也未能逃过一劫。

尽管寄人篱下,自己的性命安全也在曹操的拿捏之中,然而这位少年天子,此时仍然不甘心彻底沦为傀儡,有一次,曹操上朝,汉献帝直接就对他说:

“如果你能辅佐我,就请你好好对待我;如果你做不到,就请你垂恩,把我外放了吧。”

平时骄横跋扈的曹操,没想到这位少年傀儡皇帝竟然“天威大发”,惶惧之下竟然“汗流浃背”,“俯仰求出”,从此后,曹操再也不敢直接向汉献帝“朝请”。

然而,这或许只是一种少年意气,在密诏董承刺杀曹操失败,董承、董美人等人相继被杀后,汉献帝开始越发韬晦;此后,他又与伏皇后试图利用朝外力量刺杀曹操,事情最终也告失败,伏皇后及汉献帝的两个儿子因此被杀,尽忠汉朝皇室的伏氏家族100多人惨遭屠戮。

汉献帝刘协都经历了什么(最值得同情的末代皇帝刘协)(6)

建安二十年(215年)正月,就在伏皇后被杀后两个月,在曹操的安排下,曹操的女儿曹节被指定成为汉献帝的皇后,按照史书的说法,此时的汉献帝只能是逆来顺受。然而即使是在这种屡败屡战的情况下,汉献帝却仍然不甘附庸——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少府耿纪、丞相司直韦晃也起兵试图诛杀曹操,失败后,耿纪和韦晃也被“夷三族”。

至此,从公元196年16岁时就被曹操挟持控制,到218年38岁时,多次试图反击曹操的汉献帝才终于死了心,至此,他终于放下了心中光复大汉的梦想,仅仅“守位而已”,而在忠心汉朝的臣子们被曹操屠戮殆尽后,汉献帝的身边,已经全部是“曹氏之人”了。

抗争全部失败,他最终彻底死了心。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离皇帝仅有一步之遥的曹操去世;曹丕继位后,随即开始马不停蹄地进行造势,并导演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禅让”大戏:

在曹丕的造势前面,40岁的汉献帝,已经懂得了“识时务者为俊杰”,他再也不像年轻时一般努力抗争,而是四次向曹丕提出“禅让”皇位。

“禅位”后,刘协被贬为山阳公,居住在山阳城(今焦作)。他倍感世态炎凉,人生如梦,超凡脱俗,大彻大悟,遂抛弃帝王之尊,甘心与民同忧,躬耕菜圃,济世悬壶,虽当过窝囊皇帝,却变为称职“郎中”,身融入田园山水,心远离深宫重楼,涉足农桑,访贫问苦,深受百姓爱戴,民众敬之如父母,由此流传下了很多传奇故事。

一直到公元234年他才去世,享年54岁。而此时,曹操已经去世14年,逼他“禅位”的曹丕也已去世8年;刘备也去世11年了。他活在曹操、刘备和孙权等乱世英雄的名下默默无闻,以致大家都忘却了他的存在。

刘协死后半年,234年10月,诸葛亮也在“光复汉室”的北伐途中去世。至此,大汉帝国注定仿佛一梦,要破碎在那个扶不起的阿斗手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