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

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1)

东源县康禾镇仙坑村2019年被评为“首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 杨坚 摄

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2)

万绿湖水质常年稳定在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获评首批五个“中国好水”水源地之一。黄赞福 摄

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3)

东源依托园区产业旺城扩城,依靠县城配套推动园区发展。东源大道将县城与产业园无缝对接,“产城融合、城园互动”。

黄赞福 摄

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4)

顺天镇引进国家级龙头企业广东中兴绿丰发展有限公司创办的柠檬现代产业园。

黄赞福 摄

南粤金秋,东源大地一派繁忙景象。河源地标性建筑——东源县总部经济区暨河源市华丰世纪国际贸易中心、东瑞股份东源船塘现代农业综合体、晟源永磁材料、东源县医共体健康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火力全开,引领东源实体经济稳步发展;“东江画廊”“诗画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带高效有序推进,成为东源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浓墨重彩的大手笔;东源县体育馆建成开放,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促发展、稳增长,战疫情、化危机,担当作为、砥砺奋进的东源,成功入选“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名单”,获评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摘得广东省县级文明城市等“金字招牌”,城乡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站在新的起点上,东源未来发展的航向更加清晰。东源将持之以恒落实省委、省政府“1 1 9”工作部署和市委加快培育“五大产业”,大力实施“七大行动”工作安排,坚持“快”字当头、“稳”字为基,推动东源又快又稳发展,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奋力当好河源争当“融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排头兵和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的主力军,为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东源贡献。

●南方日报记者 黄敏立

通讯员 蓝天明 李平

奋斗岁月

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新担当新作为开创又快又稳发展新局面

不久前,落户东源县先进材料产业园的省重点项目——广东晟源永磁材料有限责任公司8000t/a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项目举行主体结构封顶仪式。该项目仅用7个月时间就完成了10栋主体建筑结构封顶,再次刷新了东源项目建设的“东源速度”与“东源效率”。

该项目是东源产业经济迅猛发展的缩影。

近五年来,东源全力培育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食品饮料及饮用水、生态旅游业、现代高效农业等产业,招商选资成果丰硕,引进优质工业项目87个,总投资220.1亿元。新增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含1个省级油茶跨县产业集群产业园),现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44家(其中国家级3家)。去年,总部位于东源县产业转移工业园的东瑞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主板上市企业实现河源全市“零的突破”。

全县“融湾”“融深”提速增效,盐东物流园引进项目26个,落地率达100%,产业协作取得新成效。获评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县,县人才驿站、硅基新材料创新中心、东源广工大现代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等创新平台相继成立,高新技术企业从8家增加到34家。

东源县产业转移工业园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列为国家“十四五”时期重点支持的县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目前园区拥有252家企业,2021年,园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约145.97亿元,同比增长13.2%。

去年,万绿湖获评“2021年广东省十大美丽河湖”,继摘得首批“中国好水”水源地、“中国优质饮用水资源开发基地”“广东省十大最美湿地”“中国天然氧吧”、国家AAAA级旅游区等荣誉之后,万绿湖又一次斩获省级荣誉。

坐拥绿水青山,探路绿色发展。东源以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和万绿湖风景区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为切入点,依托好山好水,深入推动人文客家风情游、红色景点生态游、好山好水生态温泉游、环万绿湖秘境深度体验游发展,积极打造全域旅游东源样本。

在“两山”理论指导下,依托优质的水资源,不到一年时间,一批高质量民宿环绕万绿湖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展示着全域旅游东源样本的强大生命力。如今,东源以生态旅游、水产业等为代表的绿色产业正在蓬勃发展。

生态农业聚集发展 五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助力选准新赛道

作为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县、广东省林业生态县,东源县拥有广东省最大板栗基地、板栗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蓝莓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油茶跨县产业集群产业园和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近五年来,东源立足产业强县,着力打造大湾区的“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果盘子”“茶罐子”“油瓶子”,农业产业发展走上提质增效的“快车道”,现代农业众多事项位居全省前列,揭开了东源农业发展新篇章。

秋风送爽,正是项目施工建设的黄金时节,东源县板栗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下称“东源板栗省级产业园”)加工园区项目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挥洒汗水全力以赴推进各项工作。

据悉,东源板栗省级产业园板栗种植面积12万亩,约占全县板栗种植面积的50%,丰产期产量达1万吨以上,产值超2亿元。该园成功带动1.8万农户参与板栗种植,带动农户户均增收1.05万元。全县获“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产品78个;共有23个产品入选“粤字号”农业品牌;拥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东源板栗、东源蓝莓、东源仙湖茶),成功打造了“望郎回”板栗、“仙湖”有机茶、“石坪顶”绿茶等一批名牌特色农产品。板栗、茶叶、蓝莓、丝苗米、油茶等省级产业园区成为东源5万多农户增收致富的“钱袋子”。

今年7月14日,在河源市东源县柳城镇下坝村3700亩的万绿智慧无人农场内,无人驾驶收割机在田间来回作业,收割、脱粒、装车,全程无需人为操作。据省、市农业专家现场测算收割的华航51号水稻产量,得出的数据是亩产1075斤,比普通水稻产量高5%左右。这也意味着,东源进入航天育种时代。同日,华南农业大学——东源县水稻智慧农场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签约揭牌仪式在柳城镇下坝村智慧农场水稻基地举行。该创新研究中心将重点围绕智能感知、智慧决策、精准作业三个方面,开展水稻无人农场关键技术研究,培养智慧农业人才,建设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辐射带动东源县农业科技快速发展。

城市扩容提质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乡融合发展新范式

赣深高铁河源北站如期开通运营,义合啸仙大桥建成通车,万绿湖入选“2021年广东省十大美丽河湖”,万达广场顺利开业,河源首所本科院校——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源校区)、县四小、县五小建成开学,东江公园(一期)全面建成开放,新增城区公共停车位1842个……东源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一幅美丽城市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近五年来,东源按照河源市中心城区优质核心片区建设标准,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城市文明程度,城市建设亮点纷呈、成绩可圈可点。

城市功能品质全面提升。滨江新城区规划面积由160平方公里增加至188平方公里。完善县城中心城区“十纵十五横”骨干路网;升级改造广场东路、东江大道等道路;“东江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建设高效推进,碧道慢行系统及东江壹号驿站建设开放,成为市民休闲、观光、健身、娱乐的又一网红打卡点。华丰总部经济区项目加速建设,“五馆一宫二中心”等一批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建成使用,成功入选“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摘得广东省县级文明城市等“金字招牌”。

民生福祉更为殷实。投入帮扶资金8.76亿元,发展扶贫产业项目1399个,全县2.59万相对贫困人口和50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投入民生资金201亿元,办成一大批民生实事。“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深入推进。先后投入5亿多元,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20多所,新增学位1万多个。文化体育事业持续繁荣。县人民医院新院、县第二人民医院等建成使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扎实推进。投入交通建设资金136.2亿元,汕昆、河惠莞高速建成通车,新增高速公路里程61.4公里。

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以“创文”和“巩卫”为抓手,大力开展道路“六清”、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建筑工地、门前“三包”区域、交通秩序、集贸市场等专项整治行动,县城人居环境面貌一新。

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农村“厕所革命”、示范村创建工作成效明显,顺天镇荣获广东省第二届《乡村振兴大擂台》“十强镇”称号,上莞镇仙湖村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名单”;义合下屯、康禾仙坑等一批乡村获评国家或省级“美丽乡村”;今年,东源连续第三年代表河源出战广东省第三届《乡村振兴大擂台》比赛。

如今的东源,已逐渐成为市民宜居宜业宜游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范式。

赓续奋斗

奋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未来五年,是东源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首个五年,也是东源实现跨越发展、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的关键五年。东源将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全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以“融湾”为“纲”、“融深”为牵引,推动东源又快又稳发展,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奋力当好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的主力军。

——经济实力争先进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我省北部生态发展区排在前列,经济总量向300亿元迈进,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工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农业优势产业不断壮大,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建成在全省占有一席之地的产业集群。

——开放水平全面提升。对接融入“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取得更大实效,高标准市场体系、高水平开放体系基本建成,国资国企改革实现新突破,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一流营商环境,创新创业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一核一副三重四组团”区域协调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供与需、内与外、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更趋平衡更加协调。城镇化质量和城市功能品质明显提升,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城乡人居环境建设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生态环境更加美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机制更加健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更加顺畅,绿色低碳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东源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丽。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社会就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共同富裕基础更加坚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完善,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

——社会大局更加和谐稳定。平安东源、法治东源建设达到更高水平,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公平正义充分彰显,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风险防范化解、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显著增强,公众安全感、政法满意度稳居全市前列,建设成为全省最安全稳定、最公平正义、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新征程浩然开启,新蓝图催人奋进。东源将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为谱写新时代东源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一线案例

顺天镇:产业实现

“无”“有”“优”三连跳

“刚过去的中秋节,我们的客房爆满;现在是周末要预订,节假日一房难求。”位于河源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顺天镇大坪村康汇顺天民宿相关负责人说。

五年来,作为生态河源“主战场”、乡村振兴的“主引擎”和全市“三农”工作突破口,东源县顺天镇紧扣国家现代农业特区目标定位,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跑出了乡村振兴“加速度”。2021年顺天镇荣获广东省第二届乡村振兴大擂台“十强镇”“2021年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镇”称号。

在乡村振兴进程中,该镇因村施策将全镇11个村分类划分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4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带,实现党建示范建设多点开花、整体推进。法治沙溪、文化金史、军事滑滩等其他9个特色主题村在乡村振兴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目前,全镇民宿、农家乐数量超过30家,村民吃上了“生态饭”“旅游饭”。2021年,全镇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近2万人次,在第三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评选中,东源顺天“诗画田园”示范带获得“美丽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奖,成为全市唯一获得该奖项的镇。

按照全县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进项目建设百日攻坚动员会的部署要求,顺天镇成立了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委书记挂帅推动,从意向项目开始成立专班主动跟踪服务,坚持把支部建在项目上,实行“一领导一项目”制度,建立重点项目每周一报告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落户存在的困难,抢抓项目建设进度。

滑滩村光明乳鸽产业园项目是顺天镇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其中的一个案例。项目有意向到顺天镇投资,该镇迅速成立光明乳鸽产业园项目建设工作专班,3天完成项目选址,15天完成项目签约、奠基,2个月全面完成2800亩土地流转工作并交付使用。

目前,顺天镇依托农高区平台优势,根据各村特色成功引进中国无抗优质家禽、美林油茶产业园、光明鸽产业园等13个优质产业项目,总投资超80亿元,人均年增收达3000元以上,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

数读

●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67.1亿元,同比(下同)增长9.1%;农业总产值47亿元,增长18.2%;规上工业增加值54.4亿元,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3亿元,增长9.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4亿元,增长12.6%;税收收入24.2亿元,增长11.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万元,增长8%;全县经济总量突破160亿元大关,增速达到两位数

●城镇就业人口新增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

●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建成干净整洁村208个、美丽宜居村104个、特色精品村6个

●今年上半年全县农林牧渔业累计总产值约18.8亿元,增速达到11.3%。预计第三季度累计产值达到34.08亿元,增速达到16%;2022年全年预计总产值达到51.75亿元,增速达1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