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溺爱的孩子长大后都怎么样了(母婴分离对孩子心理伤害有多大)


被溺爱的孩子长大后都怎么样了(母婴分离对孩子心理伤害有多大)(1)


4月初,网上传出一些疑似上海被隔离婴幼儿哭闹的照片和视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尤其是为人父母者,看到都感到痛心疾首。此事件爆出后,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回应,网传照片是该院儿科内部腾挪过程中的场景,并非金山婴幼儿隔离点,上海市妇女联合会也很快回应,已开始协调。

评论区不少家长现身说法,指出在孩子这么小的阶段就与家长分开,对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会带来无法抹灭的创伤。离开妈妈,对孩子来说也许比新冠更可怕,那么母婴分离到底会带来多大的心理伤害?

被溺爱的孩子长大后都怎么样了(母婴分离对孩子心理伤害有多大)(2)


母婴分离对孩子的影响


低年龄段的孩子在经历母婴分离时会感受到:非常的迷茫、害怕、不安,他会试图呼喊妈妈,表达不想让妈妈离开。刚开始,孩子会哭闹,变得更加粘人,或者行为上会变得混乱,比如尖叫或是愤怒。慢慢地,如果他发现,无论他做什么,妈妈都不会出现,那么,孩子就变得不再哭喊了,也不再找妈妈,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无精打采,吃饭也吃不进去。因为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反抗这么久,妈妈也回不来。最后,孩子会变得不再依赖,并且不再期待。表面看上去恢复了正常,不再哭泣,吃饭也正常了,事实上他其实是进入了一个放弃的状态:放弃需要妈妈,和被妈妈爱的自身需要。

一个人的依恋模式决定了他跟他人的关系,那么,经历过母婴分离创伤的孩子,就比较容易形成不安全的依恋模式。长大后容易拒绝建立亲密关系,显得孤僻、难以理解别人、比较无情和自我中心,因为他的内心是封闭不安的。

孩子通过母亲的孕育,来到这个世界,天生依恋母亲,信任母亲,将自己全身心地交于母亲,任何人都无法取代母亲这个角色。母婴分离产生的创伤,不仅体现在当下,还可能会影响他之后的成长,甚至一生。



母婴分离对妈妈的影响

对于妈妈而言,母婴分离也会给妈妈带来创伤。首先,母婴分离本身就会带来一种痛苦的感觉,妈妈还会感同身受孩子体验的痛苦,这是一个妈妈的本能,她能够体验孩子的感受。所以当孩子绝望、哭泣和愤怒,行为变得混乱,无精打采,妈妈也会经历同样的心理体验。

同时妈妈还会有很深的内疚感,这种内疚感也会让妈妈在各种行为层面出现一些影响。总结成两种倾向:一种是妈妈在重回养育关系中,可能会去娇惯孩子,出现过度的补偿状态。还有一种倾向,妈妈可能会变得回避,当孩子对妈妈有需要的时候,妈妈往往会采取逃避和拒绝的状态。这两种方式,对孩子都会有不良的影响,对妈妈也有不良影响,关系都不会得到很好的恢复。


“母婴分离”需要注意什么?


分离焦虑是孩子和妈妈都会感受到的,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分离期?即便妈妈不在身边,孩子从身体到内心,也能健康的成长。

1、婴儿期:母婴“隔离”,需注意全面护理

婴幼儿出生时并没有自我意识,就不用在意母婴隔离吗?NO!不要以为婴幼儿无知无欲,他们对于母亲的感知能力,在胎儿期就有。

婴儿出生时,如果因疾病或其他因素不得不与母亲“隔离”(比如早产儿、肺炎、等情况),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很容易受到外界各种病毒、细菌的威胁。所以,当被迫与新生婴儿分离的时候,除了遵医嘱,尽量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外,如宝宝的身体状况可以食用母乳,妈妈最好在生产后一小时之内开始想办法排乳,虽然不多,但是那一点点的初乳,对婴儿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初乳能够促进免疫功能发育、促进肠道发育、增加肠道菌群。 宝宝出生前几天,妈妈需要尽量做到每天每隔3个小时挤一次奶。这样妈妈确实非常非常辛苦,但是哪怕只有一点点初乳,也意义重大。

被溺爱的孩子长大后都怎么样了(母婴分离对孩子心理伤害有多大)(3)

另外,孩子刚出生就被转到新生儿科,对妈妈来说也会很焦虑,也要多安慰妈妈,给她实实在在的关心,帮助妈妈缓解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挤奶送奶,让宝宝能够更多的吃到妈妈的乳汁。

2、断奶期:母婴“分离”,需做好食物衔接

我们常说,断奶相当于孩子第二次“断脐带”,因为母乳对孩子来说不止是食物,更是安全感。所以,当决定给孩子断奶的时候,切不可操之过急。断奶的前提是宝宝已经接受喝奶粉,辅食也吃的不错,并且身体状况良好。作为补偿,妈妈要用其他时间和方式来满足孩子感情上的需求,尽量温柔地让宝宝感觉到断奶不断爱。

此外,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孩子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以强化铁的米粉为开始,因为补铁对婴幼儿来说极为重要。喂辅食要循序渐进,宝宝最初只是试吃,量是一个勺尖,孩子不吃也不强迫,改日再试即可。

被溺爱的孩子长大后都怎么样了(母婴分离对孩子心理伤害有多大)(4)

3、高峰期:母婴“分离”,需搞好心理建设

1岁~1岁半期间,被认为是孩子分离焦虑的高峰期。这阶段的孩子开始探索世界,并需要妈妈在背后当他们的心理安全堡垒。这时候,父母要留意孩子的一举一动,并随时做出回应,让孩子知道妈妈一直都在,有足够的安全感。

在孩子害怕的时候,引导孩子勇敢接触、尝试;在必须离开时,不要偷偷走掉,要跟孩子say goodbye,告诉孩子什么时候会回来,并在回来后给予孩子更多关爱;在平时,多带孩子出去走走,适应和感知周围环境,不断提升孩子的适应能力。

要循序渐进地引导,不要粗暴式分离。比如妈妈要上班时,当陷入黏人时期的宝宝缠着妈妈,揪着妈妈的大腿不肯与妈妈分离时,千万不要“一走了之”。小宝宝还未完全理解,为何妈妈不肯照顾我,此时妈妈的离开会被小宝宝理解为“抛弃”,所以每天上班前,妈妈可以稍花一些时间与宝宝说说话,安慰宝宝,等宝宝情绪平和再离开。

被溺爱的孩子长大后都怎么样了(母婴分离对孩子心理伤害有多大)(5)

其实,不只是出生、断奶、上班、分床、入园,我们每天每时都可能面临或短或长的母婴“分离”。所以,为何不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宝宝尽情黏你,给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情感的满足,让宝宝意识和感觉到,妈妈一直都在!

#部分素材源于网络,侵权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