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说了什么话让廉颇负荆请罪(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说到廉颇与蔺相如这对历史上经典的“不打不相识”代表,大家恐怕早在小学念书时便有所耳闻。那时,在语文教科书上便收录了“将相和”的故事,“负荆请罪”更是众口皆知的佳话。然而,似乎很少有人知道,在廉颇负荆请罪后,廉颇与蔺相如二人的结局。

蔺相如说了什么话让廉颇负荆请罪(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1)

对战“战神”白起

在廉颇与蔺相如因知心而和好,又有赵惠文王的贤明治理,赵国进入了强盛时期,一时间,就连其强敌秦国也不敢对其轻举妄动。

然而,这副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直到公元前260年发生了转变。因为那时,秦国发动了对赵国的战国时期著名战役——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的起因,是韩国将本应向秦国献上的十七座城池转而献给赵国,而赵国因为割舍不下这么一份大礼选择了接受,引得秦国大怒,进而将对韩国的矛头转向了赵国。

这一战,新即位的赵孝成王深知秦国怒火中烧,必然来势汹汹,便派出手下得力的武将廉颇驻守长平。而秦国方面,因为决定给予赵国快而凶猛的一击,直接派出了白起领兵攻赵。

蔺相如说了什么话让廉颇负荆请罪(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2)

要说这白起,身为“商鞅变法”之后,靠着功勋制度从沙场上白手杀出现在的名誉和地位,自然不会是什么善茬。此人不仅野战能力十足,面对在当时号称守城固若金汤一把手的廉颇也丝毫不惧,用兵如脱缰凶兽,打得赵国连连败退,不仅斩杀赵国四名都尉,还连夺赵国两座极重要的据点,二樟城与光狼城。

此后,尝试反击却被大败的廉颇带兵后撤,直接连夜筑起围墙,龟缩在营垒中,以严防死守应万变。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将,他知道如今这副窝囊的举动才是最能为赵国挣来体面的行为。

果然,面对这副坚决回避战斗的阵势,连白起都没了办法。

“纸上谈兵”的赵括替代廉颇

不过强攻不行,还有智取。秦国在咬到硬骨头后,转而决定从赵国内部软化他们的军事防守。

他们派人打入赵国的市井,大肆散播赵国武将廉颇是个胆小鬼,不敢应战,只会严防死守用消耗粮草的方式让赵国慢性死亡;而秦军真正害怕的马服军赵奢的儿子赵括,也只有赵括才能为赵国带来一线生机。这个说辞一传十,十传百,整个赵国的民众对军队的对外作战方式都产生了质疑。

蔺相如说了什么话让廉颇负荆请罪(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3)

民众的动摇继而又影响了国君的决策之心。赵孝成王几次三番派人谴责廉颇的龟缩战术,却永远只能得到同一种反馈——别无他法。一怒之下的赵孝成王索性决定换将,让传言中的赵括替换廉颇,率领赵军应对秦军的攻势。

届时,蔺相如朝堂呈言,大力阻挠赵孝成王采用赵括。蔺相如说:“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这句话的意思很显然,直指赵王的做法不对。他相信廉颇的策略自有他的深意,这位赵国首屈一指的护国大将做任何事情总有他的理由,因为他们想要守护赵国的心是一致的。

然而,因内忧外患急火攻心的赵孝成王根本不理睬蔺相如的进言,执意扯下廉颇,换上了赵括。蔺相如这位屡次挽回赵国尊严,甚至不惜出生入死完璧归赵的赵国忠臣的话也没能劝住他。

蔺相如说了什么话让廉颇负荆请罪(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4)

赵军将领换成赵括后,赵军的策略改变,放弃防守,主动出击。这下可是着了秦军地道。不出所料,赵军在长平之战败得毫无体面,俘虏四十万人被白起全部活埋坑杀,直接让白起留下了“杀神”这一叫人胆寒的名头。

也是自这一战起,赵国元气大伤,国家的气运到了尽头。

“负荆请罪”的两大主角,下场均不尽人意

不得不说,蔺相如或许是幸运的。他早在赵国长平之战大败之前就因染病去世,未亲眼见到赵国将要落得个怎样悲惨的境地。相比之下,廉颇则是不行的。他那身健壮的筋骨支撑着他的生命,让他用那双眼眼睁睁地看着赵国的落败,亲耳听闻赵国四十万手足被活生生坑杀。

在此之后,廉颇的政治生涯命运多舛。他在赵孝成王死后,被继位的赵悼襄王直接解除军职,处处排挤。无可奈何的廉颇只能远走故国,投奔楚国。

但是,即便到了楚国,楚王也并不信任廉颇。廉颇在凄凉的暮年只得过着被排挤且不被信任的生活,直到死去。更值得一提的是,而在他死去没多久,赵国也灭了。

蔺相如说了什么话让廉颇负荆请罪(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5)

总结

信任是如此珍贵的东西,它让有间隙的二人宛如一心,合力将国家建设的强盛;失去了它,一个国家竟也无可挽回地走向衰亡。廉颇的晚年在时常的不信任中度过,不知那时询问“尚能饭否”的人是否还像蔺相如那般懂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