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头马上讲述(墙头马上之恋)

吴融的《杏花》中曰“独照影时临水畔,最含情处出墙头”其《途中见杏花》又曰“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陆游的《马上作》曰“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叶绍翁最终结论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墙头马上讲述?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墙头马上讲述(墙头马上之恋)

墙头马上讲述

吴融的《杏花》中曰“独照影时临水畔,最含情处出墙头。”其《途中见杏花》又曰“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陆游的《马上作》曰“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叶绍翁最终结论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于是,唐朝东都洛阳皇家总管的千金小姐,便在长安的老宅,践行了一次“红杏出墙”,越过后花园的高墙,逃离“牢笼”。这便是名剧《墙头马上》。

李千金,是该剧的女主人公,青春妙龄,被封闭在深宅大院。照管她的是奶娘,陪伴她的是丫鬟,其他下人,她不屑一顾。

故事梗概:李千金在丫鬟梅香陪伴下,在自家的后花园游玩。一帅哥骑马路过李宅后花园,勒马凝视院内花丛中的美女。一对春心萌动之人,隔墙以目传情,并搭讪试情。帅哥准确“示爱”,美女递出书简:“待月西厢下”。

当晚,李千金就迫不及待地说服奶娘,随情郎裴少俊私奔裴府。

《墙头马上》的作者是元代初年的白朴。他生于金代统治下的汴京,七岁时随其父出征抗元,其母在战乱中失散。父亲的挚友、元代诗人元好问收留白朴,视若已出,并督其读书学习。他在山东聊城元家生活学习数年,才得以父子团聚。白朴心中埋下对蒙元统治者的深仇大恨,一生未消。他将毕生精力用在戏剧创作上,以化解仇闷之万一。《墙头马上》是他的代表作。

白朴留下来的《天净沙秋思》:"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鸣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与同时代人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比肩而流传,被称为千古名句。这也是处于窒息状态的元代文人的一种发泄和呐喊!

《墙头马上》,体现了作者在极度悲愤状态下的“放浪形骸”和“玩世不恭”。通过剧中人,表达了反抗、冲击旧规则的洪荒之举。当李千金隔墙初见俊朗洒脱的裴少俊时,断然唱道:“休道是转星目上下窥,恨不得香腮右右偎。”贵族小姐在深闺封锁中,触景睹人,冲动、亢奋,甩出“春心”:“使锦被翻红浪,罗裙作地席。”此时的爱是疯狂的,不管不顾,期盼要随性地“相拥相偎取欢娱”,"天公不禁自由身,放我醉红裙。”此情奔泻万里如虎,父母管不了,老天爷也无奈何。作者“一身九患,天教寂寞”的百年孤愤,或许能借剧中人之口,释放一二。

当李千金在花园隔墙凝目意中人时,丫鬟梅香提醒她"要矜持些”,她脱口而出:"一个好秀才也!”“待咱要暗偷期,咱先有意”。可爱的千金,敢于示爱并去大胆追求所爱的人。她毅然传书递简:"深闺拘束暂闲游,手捻红梅半掩羞。莫负后园今夜约,月移初上柳梢头。”并提醉情郎:“这一堵粉墙儿低,这一带花阴儿密。”跳墙而入时千万要小心,莫摔了自己!

私奔时,奶娘李嬷嬷"指责性劝阻”。小姐诚恳地说:我“委实是这鹊桥边”的织女,“舍不得牵牛星畔客”。李嬷嬷当然做了顺水推舟的“好人”。

私奔是“违规”,继而在裴家后花园的书房中“隐婚”七年,又"隐育”了一双儿女,是犯了“天条”。裴少俊顶不住父亲的压力,写下休书,李千金舍却儿女,独自“出家”,皈依佛门。她过了七年"不明白好夜良天”的黑暗日子,继续的是“青灯一盏的孤独和悽苦”。

剧的大结局是裴少俊居官,有了“发言权和决定权”,裴父又得知李家是皇族,才共同出动,百般劝回李千金,实现了“喜剧性”大团圆。但李千金在答应返俗回裴府时唱道:“自古至今,则你孩儿私奔哩?”卓王孙气量卷江湖,卓文君美貌无如。她一时窃听求凰曲,异日同乘驷马车”。你们为什么没有卓父的宽宏大量?“怎将我墙头马上,偏输却沽酒当垆?”李小姐终于发了一次“威风”!

墙头马上的霹雳之爱,冲破了洪水猛兽般的旧礼教,旧秩序。这是对蒙元统治者的挑战和嘲弄,是肆无忌惮地“背叛”。

爱情似水,易疏不易堵,顺势为好。"水性杨花”不该仅是贬义词;“红杏出墙”也该有新的释意。君以为然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