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为什么很顽固(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在美丽的世界里,黄褐斑算是个大反派了!黄褐斑是面部的黄褐色色素沉着,无论男女老少,无论疾病健康,黄褐斑都是躲不掉的大反派。是的你没看错,黄褐斑不是女性的专利,大约10%的男性也会患病。中医称之"黧黑斑";因为多分布在面部,又称"蝴蝶斑";发于孕妇也称"妊娠斑";肝病患者多见,称为"肝斑"。

好了,要进一步了解"黄褐斑",你就要先了解我们皮肤的颜色究竟和什么有关!

黄褐斑为什么很顽固(了解它的前世今生)(1)

黄褐斑

皮肤颜色的影响因素
  • 皮肤内的各种色素:黑色素、类黑素、胡萝卜素等,其中黑色素是主要因素。
  • 皮肤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和还原血红蛋白的含量多少。
  • 皮肤厚薄,特别是角质层和颗粒层的厚度。较薄则显示较多血液的颜色,较厚则显示较黄。

黄褐斑为什么很顽固(了解它的前世今生)(2)

皮肤结构

  • 病理性因素,如某些药物(四环素类、米诺环素、磺胺、砷剂)、重金属(如金、银、铋、铊)、异物(如纹身、矿物粉尘)、代谢产物(如胆色素)等亦可影响肤色。

了解肤色的影响因素,我们再来看看黄褐斑病因吧。

黄褐斑的病因

黄褐斑病因与影响因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与遗传、紫外线照射时间、雌激素水平、护肤品使用不当、精神因素、药物、系统性疾病、氧化应激等相关。

  • 雌激素可以刺激黑素细胞分泌黑素颗粒,20%以上口服避孕药女性可出现黄褐斑。孕激素可以促进黑素的转运和扩散,怀孕期间的黄褐斑与雌激素和孕激素有关!
  • 夏季日晒后诱发或加重,与紫外线促使黑素细胞分裂有关。

黄褐斑为什么很顽固(了解它的前世今生)(3)

日晒

  • 慢性疾病和一些妇科生殖系统疾病,如肝病、慢性乙醇中毒、内脏肿瘤、结核、月经不调、痛经、子宫附件炎等。

现代医学对黄褐斑的病因有一定的研究,传统中医也有自己的认识。

黄褐斑中医病因

黄褐斑多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气血不能上荣于面为主要病机。

  • 肝郁气滞,情志不畅(经常生闷气或心情抑郁)导致肝郁气滞,气郁化热,熏蒸于面,灼伤阴血而生。
  • 肝肾不足,本病女性患者较多,多为冲任失调,肝肾不足,水火不济,虚火上炎所致。
  • 脾虚湿蕴,饮食不节(吃东西不忌口不节制),忧思过度,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湿热内生,熏蒸而致病。
  • 气滞血瘀,一些慢性疾病致营卫失和,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面失所养而成。

你瞧,黄褐斑虽然病因虽然不完全清楚,避免或去除这些诱发和影响因素,是治疗黄褐斑的第一步。治疗黄褐斑的第二步,就是要搞清楚,究竟是哪一种类型的黄褐斑

黄褐斑的分型

根据发病机制可将黄褐斑分为四型:即色素(M)型,血管(V)型,色素优势(M>V)型,血管优势(V>M)型四种临床分型。

如何鉴别呢?只需要用玻璃片压一下黄褐斑就知道了:色素(M)型,玻片压诊后色素完全不褪色;血管(V,vascular)型玻片压诊完全褪色;色素优势(M>V)型玻片压诊后1/3皮损褪色;血管优势(V>M)玻片压诊后2/3皮损褪色。

知道了分型,有黄褐斑的朋友可以先自我检查一下,看看属于哪种类型!然后我们来说说黄褐斑的治疗吧。

黄褐斑的药物治疗
  • 系统用药:药物有氨甲环酸(可抑制黑素合成,还可抑制毛细血管生成,减轻红斑);维生素C(抑制黑素合成);谷胱甘肽(能抑制黑素的生成)谷胱甘肽常与维生素C联用。维生素C和谷胱甘肽两者可口服或静脉注射。
  • 外用药物:氢醌及熊果苷等(抑制黑素合成并促进黑素分解);壬二酸(对黑素细胞有抗增殖和细胞毒性作用);外用左旋维C、熊果苷、谷胱甘肽、siRNA霜、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氨甲环酸等均能抑制表皮黑素合成,均可作为外用制剂。

黄褐斑为什么很顽固(了解它的前世今生)(4)

熊果苷来源

  • 化学剥脱 :果酸化学剥脱是治疗黄褐斑一个有效的辅助方法,其浓度常用20%~30%。治疗频率为2周1次,4~6次为一疗程。此方法具有一定的皮肤刺激性,可导致炎症后色素沉着,尤其是深肤色的患者应慎重。
  • 激光/光子治疗:YAG激光:对于单纯M型黄褐斑可选用1064nm调Q激光,对于V型、V>M型及M>V型黄褐斑可选用532nm Nd;强脉冲光(IPL)对于伴有血管因素的黄褐斑有一定疗效,一般每3~4周治疗1次,治疗不超过5次。

黄褐斑为什么很顽固(了解它的前世今生)(5)

激光治疗黄褐斑

此外还需要注意:患者年龄越大或病程越长,治疗难度越大,建议及早治疗;避免服用引起激素水平变化的药物;避免服用光敏性药物;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充足;调整心境,缓解紧张焦虑;规律而适宜的饮食。无论哪种治疗,都不能保证百分之百去除黄褐斑,治疗后需注意保湿修复防嗮,避免复发。

好了,内容有些多,感谢大家耐心看完,希望能够让您有所有收获。

如果有什么疑问或者感兴趣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会第一时间回复!

#萌新作者进阶计划# #皮肤病# #居家隔离注意事项#


【免责申明】

本文为健康倍力多原创,旨在为读者进行科普

科普内容不能代替医生诊疗意见,仅供参考

如有健康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