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知止则不殆(道德经77.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天之道,其犹张弓与?”天道就像拉弓射箭一样,要有的放矢瞄得高,往下压一下;低了,往起抬一下,“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弓拉得满,箭才能射得远,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道德经知止则不殆?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道德经知止则不殆(道德经77.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道德经知止则不殆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天道就像拉弓射箭一样,要有的放矢。瞄得高,往下压一下;低了,往起抬一下,“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弓拉得满,箭才能射得远。

“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财富多的人应该拿出更多帮助这些不足的人,收入高的人当然应该多交税。天道如此,天道均衡,“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人之道则不然”,财富都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损不足以奉有余”,越是穷的,反而被压榨得越厉害,富的反而越来越富。人类却不像天那样公平,人们锦上容易添花,更有损人而利己者。

“有余以奉天下”,让那些更富的人来为这个天下做贡献。“唯有道者”,按照道的方式去行事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人之道”与“天之道”始终背道而驰。这是我们的无奈。社会最真实的一面是让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没人会来损余,也没人补不足。“有余”和“不足”是相对的,从长远来看,总会得到某种均衡,以维持社会的发展。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一个好的统治者应该向“圣人”的方面去发展。古代的“聖”,“王”字上边并列两个字,耳和口,听得进别人的意见,说话温暖,称之为圣。

一个好的领导者,“为而不恃”,他把这件事情做了,却不把这个当作一种倚仗。“功成而不处”,不居功自傲,“不欲见贤”,不想表现出自己的这种贤能贤明。

无论为家还是为国,都不要把自己的成功看得很了不起。有了功劳,有了名誉要想着大家,要懂得何时让自己退下来,才能长远发展。

故事

丙吉,字少卿,鲁国(今山东)人。他自幼学习律令,曾任鲁国狱吏,因有功绩,被提拔到朝中任廷尉右监,后来调到长安任狱吏。汉宣帝年间,又任命他为御史大夫、丞相等职。丙吉做丞相很讲分寸,将大事小事处理得恰到好处。

汉武帝末年,朝中发生了“巫蛊之祸”,祸及卫皇后及太子刘据。汉武帝在盛怒之下,命令官吏深究太子刘据全家及其党羽。后来,太子被杀,全家也被抄斩,长安城中有几万人受到株连。因为这个案子十分复杂,涉及的人很多,且都身份显赫,而丙吉原先就担任过廷尉右监,所以就被调到长安来审理此案。

当时,皇曾孙刘病已刚刚出生几个月,他也因太子刘据的案子,受牵连而被关押到狱中。丙吉奉旨治巫蛊狱,他心里明白,太子是冤枉的,因此怜悯刘病已无辜系狱,还特意选出谨慎忠厚的女子,帮忙保护养育皇曾孙,而丙吉每日也来到狱中探望几次。倘若没有丙吉的关怀爱护,刘病已或许在很小的时候就死在狱中了。

公元前87年,汉武帝生了一场大病,有一个会看天象的人上奏武帝说:“我看到长安监狱的上空有天子贵人之气。”武帝听到之后,立即下令将监狱里的囚犯统统杀掉,并派郭穰连夜到监狱宣布命令。丙吉得知后,立即下令关闭监狱门,不准郭穰进去搜查,还对郭穰说:“监狱里面确实有一个无辜而又可怜的皇曾孙,平白无故地杀死普通的人都不可以,何况这个孩子是皇帝的亲曾孙呢!”说完,丙吉就坐在监狱门口,一直守到天亮,没有让郭穰进去。

郭穰进不了监狱,便回去向汉武帝报告此事,并弹劾丙吉妨碍公务。汉武帝听了禀报,知道皇曾孙还活着,不忍心杀他,于是对郭穰说道:“这大概就是天命吧!”随即下令赦免监狱里的所有死囚。这些死囚被赦免后,对丙吉感恩戴德。丙吉不畏惧皇帝的威严,甘冒风险,赢得了众人的称赞。

丙吉知道不能把刘病已长期留在长安狱中,就想让官府收养这个孩子。他请京兆尹(长安的最高长官)出面来办此事。但是,京兆尹担心武帝怪罪下来,所以不敢收养刘病已。丙吉左右为难,不知道该如何把这个孩子送出去。无奈之下,丙吉只好亲自来照顾刘病已。后来,丙吉听说刘病已的外婆家还有人,就驾车将其送到外婆家,请他们代为抚养。

不久,汉武帝去世,刘弗即位,他就是汉昭帝。汉昭帝即位后,大将军霍光辅政。丙吉任大将军长史(高级佐官),他因治政有方而受到霍光的器重,被提拔为光禄大夫给事中(皇帝身边的大臣)。汉昭帝二十一岁时就去世了,由于昭帝没有儿子,所以帝位没有了继承人。丙吉从朝廷大局出发,向霍光推荐立皇曾孙刘病已为太子,以继承皇帝的位子。他对霍光说:“皇曾孙刘病已寄养在民间多年,现在已经十八、九岁了。他通晓经学儒术及治国之道,平日做事谨慎,举止谦和,是继承皇位的绝佳人选。”霍光接受了他的建议,于是上书皇太后,请求立刘病已为皇帝。皇太后答应了。霍光又派丙吉亲自去接回刘病已,让他继承帝位,即汉宣帝。汉宣帝即位后,封丙吉为关内侯。

丙吉不但对宣帝有救命之恩,而且有养育之德。现在宣帝做了皇帝,若是一般人,肯定会日夜不停地在皇帝面前夸耀自己的功德,并向皇帝伸手要官要权,甚至胡作非为了。但是丙吉向来忠厚,从不在外人面前夸耀自己对皇帝的恩德。

而汉宣帝根本就不知道,丙吉对自己曾有过如此大的恩德,朝中的官员自然也不知晓,丙吉仍旧对过去的事只字不提,毫无怨言地处理国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