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简介及著名诗句 辛弃疾是诗人又不止是诗人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是什么样的经历,让辛弃疾写下“赢得身前身后名”这样豪迈的诗句?

又是怎样的故事,让辛弃疾发出“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样的句子?

下面就请跟小编一起走进,辛弃疾的一生。

辛弃疾简介及著名诗句 辛弃疾是诗人又不止是诗人(1)

辛弃疾

天生的英雄

公元1140年,辛弃疾出生于山东济南,由于南宋的偏安政策,此时的孔孟之乡已经沦为金人的领土,从小在敌占区长大的辛弃疾,见惯了金人对于同胞的欺凌,他的祖父虽然表面上为金国服务,实际上却很想将金人赶出山东,于是他常常带着小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点山河,在爷爷潜移默化的影响与金人越来越过分的暴政下,辛弃疾自小便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并多次前往金人的战略要地观察地形,为起事做准备。

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南侵被虞允文击败,自己也死于内斗之中,北方被压迫的汉人看到了希望,纷纷举兵起事,二十一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两千人,投奔了山东义军的头头耿京。就在起义军形式一片大好时,辛弃疾的僧人朋友义端突然叛变,“窃印以逃”,试图投奔金国,辛弃疾抱着交友不慎的愧疚,单枪匹马,追杀千里,在义端到达军营前追上了他,并将其杀死,将大印与义端的头拿回复命。

这不止是辛弃疾最后一次做孤胆英雄,在“义端事件”的下一年,辛弃疾奉命与南宋朝廷联络,谁知就在他走后不久,一个叫张安国的叛徒把辛弃疾的老大耿京杀了,控制了他手下的军队投靠了金朝,山东起义军首领身死,军队投降,已属强弩之末,普通人恨不得离山东越远越好,免得被扯上关系,谁知辛弃疾听闻此事大怒,带着50名勇士,千里奔袭拥有4万金兵的军营,把志得意满的叛徒张安国生擒活捉,又转战千里回到南宋,将叛徒送给南宋朝廷审判,这种英雄气概无疑给懦弱的南宋朝廷打了一针强心剂,史载“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经过此次折腾,辛弃疾也回到了南宋的怀抱。

辛弃疾简介及著名诗句 辛弃疾是诗人又不止是诗人(2)

千里奔袭

归宋以后

北方扬名的孤胆英雄,打小出生于金国,对金国异常熟悉,又仅有25岁,无论从哪点看都应该受到重用,大展宏图,可惜他碰上了南宋朝廷,这个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政府不配拥有辛弃疾这样的天才,辛弃疾费劲心血写的如何富国强兵,收复故土的《美芹十论》,《九议》在递交到朝廷上时,全部都石沉大海,因为在南宋朝廷看来,辛弃疾是从金国归附来的人,不能完全的信任,抱着这样的偏见,辛弃疾在二十年间,职位被变更了40余次,岁月一点点的将这位少年英雄的满腔热血浇灭。

甚至在辛弃疾41岁时,这位兢兢业业20年的臣子,被南宋朝廷免了官,对南宋心灰意冷的他,回到了上饶建立庄园,取名为稼轩,并自号“稼轩居士”过起了隐居的田园生活。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简介及著名诗句 辛弃疾是诗人又不止是诗人(3)

英雄末路

公元1203年,韩侂胄想通过北伐来建功立业,于是便想起了可怜的辛弃疾,此时辛弃疾已经64岁了,此时的南宋久疏军备,军民懈怠,根本就不具有北伐的条件,辛弃疾正确的预见了金人几年之后必亡,并提倡先发展几年军备,在准备充足后在进行北伐,可是此时急于建功立业的韩侂胄根本听不进辛弃疾的意见,于是辛弃疾又被免官。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不出意外的,南宋的开禧北伐打成了防御战,金军大举反攻南下,韩侂胄的脑袋被送去求和,此刻,朝廷终于又想起了辛弃疾,可是此刻的辛弃疾已经病倒在床不能动了,据说他临死时,还在用最后一口气喊着“杀贼!杀贼!”这位伟大的豪放派诗人,年少的孤胆英雄,就这么结束了自己壮志未酬的一生,此刻,他的眼前,是一片金戈铁马…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简介及著名诗句 辛弃疾是诗人又不止是诗人(4)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关注笑谈中

与历史谈笑风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