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薄荷味(唇齿留香话薄荷)

说起薄荷,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其淡雅而独特的芳香,沁人心脾,让人印象深刻。想必大家都吃过凉凉的薄荷糖,用过薄荷牙膏刷牙,擦过含有薄荷脑的清凉油……

薄荷是世界著名的香料之一,也是常见的药食两用的草本植物。家里养盆薄荷,既可观赏又可食用。

淡淡薄荷味(唇齿留香话薄荷)(1)

薄荷又称鱼香草、银丹草,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香气清凉,花小淡紫色。花后结暗紫棕色的小粒果,小坚果卵珠形。多数生于山野湿地、河旁,根茎横生地下,是我国常用中药之一。

清代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薄荷解》中说道:“薄荷古原名苛,以之作蔬,不以之作药,《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皆未载之,至唐时始列于药品,是以《伤寒论》诸方未有用薄荷者。”

淡淡薄荷味(唇齿留香话薄荷)(2)

薄荷不仅是餐桌上常见的蔬菜,更是中医临床常用的发散风热药。《中国药典》记载:薄荷味辛性凉,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的作用,常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应用

淡淡薄荷味(唇齿留香话薄荷)(3)

风热感冒,风温初起

本品辛以发散,凉以清热,清轻凉散,其辛散之性较强,是辛凉解表药中最能宣散表邪,且有一定发汗作用之药,为疏散风热常用之品,故风热感冒和温病卫分证十分常用。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发热、微恶风寒、头痛等症,常与金银花、连翘、牛蒡子等配伍,如银翘散(《温病条辨》)。

头痛眩晕,目赤多泪,喉痹,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本品轻扬升浮、芳香通窍, 功善疏散上焦风热,清头利咽喉,用治风热上攻,头痛眩晕,宜与川芎、石膏等祛风、清热、止痛药配伍,如上清散(《丹溪心法》)。治疗风热上攻之目赤多泪,可与桑叶、菊花、蔓荆子等同用;用治风热壅盛,咽喉肿痛,常配伍桔梗、生甘草、僵蚕,如六味汤(《喉科秘旨》)。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本品质轻宣散,有疏散风热,宣毒透疹,祛风止痒之功。用治风热束表,麻疹不透,常配伍蝉蜕、牛蒡子、柽柳等药,如竹叶柳蒡汤 (《医学广笔记》)。治疗风疹瘙痒,可与荆芥、防风、僵蚕等祛风止痒药同用。

肝郁气滞,胸胁胀闷

本品兼入肝经,能疏肝行气,常配伍柴胡、白芍、当归等疏肝理气调经之品,治疗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如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此外,本品芳香辟秽,兼能化湿和中,还可用治夏令感受暑湿秽浊之气,脘腹胀痛,呕吐泄泻,常与香薷、厚朴、金银花等同用,如薄荷汤(《痧胀玉衡》)。

薄荷功效的各家论述

淡淡薄荷味(唇齿留香话薄荷)(4)

《千金方》:"作菜久食,却肾气,令人口气香洁。主辟邪毒,除劳弊。"

《药性论》:去愤气,发毒汗,破血,止痢,通利关节。

《日华子本草》:治中风失音,吐痰,除贼风,疗心腹胀,下气,消宿食及头风等。

《开宝本草》:味辛、苦,温,无毒。主贼风伤寒发汗,恶气,心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

《本草图经》:主伤风头脑风,通关格,及小儿风涎,为要药。

《本草衍义》:小儿惊风、壮热,须此引药。治骨蒸热劳,用其汁与众药熬为膏。

《药类法象》:气温,味苦辛。疗贼风伤寒,发汗。主清利头目,破血,利关节。治中风失音,小儿风痰。解劳乏,与薤相宜。

《药性赋》:味辛,性凉,无毒。升也,阳也。其用有二:清利六阳之会首,祛除诸热之风邪。

淡淡薄荷味(唇齿留香话薄荷)(5)

《医学衷中参西录》:味辛,气清郁香窜,性平,少用则凉,多用则热(如以鲜薄荷汁外擦皮肤少用殊觉清凉,多用即觉灼热)。其力能内透筋骨,外达肌表,宣通脏腑,贯串经络,服之能透发凉汗,为温病宜汗解者之要药。若少用之,亦善调和内伤,治肝气胆火郁结作疼,或肝风内动,忽然痫痉瘈疭,头疼目疼,鼻渊鼻塞,齿疼咽喉肿疼,肢体拘挛作疼,一切风火郁热之疾,皆能治之。

《本草求真》:是以古方逍遥,用此以为开郁散气之具;小儿惊痫,用此以为宣风向导之能;肠风、血痢,用此以为疏气清利之法。辛能散,凉能清。然亦不敢多用,所用不过二三分而止,恐其有泄真元耳。

现代研究表明,薄荷中主要的化学成分薄荷油具有消炎止痛、清凉止痒和抗刺激等作用。薄荷中的非挥发性成分酚类化合物具有清除活性氧自由基,预防衰老;保肝利胆和抗肿瘤等生理功能。

薄荷的用法

煎服:一次常用量3~6克。薄荷含挥发油,在药膳、保健食品制作时,不宜长时间煎煮,宜后下(其他中药快煎好时才放入)。

外用:取适量,煎水洗或捣汁涂敷。

薄荷药膳

淡淡薄荷味(唇齿留香话薄荷)(6)

薄荷太子参茶

材料:鲜薄荷叶3克、太子参6克、绿茶3克、生姜1片。

做法:入茶壶内,沸水冲泡片刻即可饮用。

功效:有清暑解热、调理脾胃、防止过热伤阴耗气的作用,可防治老人夏季感冒。

薄荷茶(1~2份量)

材料:薄荷6g、白砂糖适量。

做法:将薄荷洗净,放入茶壶中,以沸水冲泡10分钟即可。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可辅助治疗因精神紧张引发的头痛、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病症。搭配其他不同的茶或者中药材,还可以治疗其他的病症。将薄荷与绿茶或者红茶一起冲泡,可以缓解因受暑湿之邪而导致的胃胀气。薄荷搭配香薷、淡竹叶、车前草,水煎后代茶饮用,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清心,特别适用于心烦尿赤,口干口苦,中暑等病症。

薄荷粥(1~2份量)

材料:粳米50g、薄荷10g、白砂糖适量。

做法:将薄荷洗净切丝;粳米淘净,加入适量水煮至成粥,再加入薄荷及适量白砂糖,煮沸5分钟即可。

功效:粳米味甘,性平,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益精强志、养五脏、通血脉、聪耳明目、止烦、止渴、止泻的功效。与辛凉解表的薄荷搭配食用,可疏风散热,清新怡神,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加上薄荷散发出来的香气,有提神醒脑的功效。

薄荷芦根花茶

材料:薄荷6克,花茶3克,鲜芦根100克(洗净切段)。

做法:取水1000毫升,将花茶和鲜芦根煎汤煮沸后,薄荷用纱布包煎5分钟,过滤即成。

功效:此茶甘淡清凉,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不但对暑热伤气耗液而津乏口干、心胸烦闷者尤适,而且对咽喉痛痒、声音嘶哑等症也有效。

薄荷红茶

材料:薄荷叶1克,荷叶1克,红茶3克,冰糖或蜂蜜适量。

做法:准备以上材料,分别把红茶、薄荷叶、荷叶倒入瓷杯中,倒入烧开的泉水或纯净水,放入冰糖或蜂蜜,盖上盖焖一会儿,用茶漏过滤到另一玻璃杯中,即可饮用。

功用:本茶品具有清凉解暑、提神醒脑、暖胃消食的功效。适合于夏季暑热难耐、疲乏困倦、胃口不开的人群饮用。冲泡薄荷茶,可掺进其他的花草,茶的味道会更为特别。

薄荷鸡丝

材料:鲜薄荷120克,鸡胸肉150克,胡萝卜60克,洋葱、杏仁、米醋、糖、生抽、香油各适量。

做法:将胡萝卜洗净切成丝,洋葱切丝,薄荷叶洗净撕成小片,杏仁切碎,备用。鸡胸肉净后,放入锅中,加姜片,煮30分钟,煮的过程中如有浮沫要撇出;煮至鸡肉快熟时,将胡萝卜丝倒入,一起煮约3分钟后关火。将煮好的鸡肉和胡萝卜丝分别捞出来。待鸡肉晾凉一些,将肉撕成丝,然后将洋葱丝、薄荷叶、胡萝卜丝和杏仁碎与鸡丝混合,浇上调料拌匀即可。

功用:本药膳具有清火解暑、解郁疏肝的功效。适合于夏季容易中暑、咽喉疼痛、心情不畅、易上火体质的人群食用。

薄荷糕

材料:鲜薄荷叶30克,糯米500克,绿豆500克,白糖30克,干桂花适量。

做法:先将绿豆煮至烂熟,加入白糖、桂花和切碎的薄荷叶做成馅备用。把糯米焖熟,放入盒内晾凉,然后用糯米饭包豆沙馅,用木槌压扁即成。

功用:本糕点具有疏风散热、清咽利喉的功效。适合于外感风热、咽喉红痛、迎风流泪、目红眵多的人群食用。

薄荷的使用注意事项

淡淡薄荷味(唇齿留香话薄荷)(7)

《药性论》:新病差人勿食,令人虚汗不止。(疾病初愈者不可用,否则会持续出虚汗)

《本草经疏》:咳嗽若因肺虚,寒客之而无热证者勿服,以其当补而愈也。阴虚人发热勿服,以出汗则愈竭其津液也。脚气类伤寒勿服,以其病在下而属脾故也。血虚头痛,非同诸补血药不可用。小儿身热,由于伤食者不可用。小儿身热,因于疳积者不可用。小儿痘疮,诊得气虚者,虽身热初起,亦不可用。

《得配本草》:瘦弱人,久服动消渴病。肺虚咳嗽,客寒无热,阴虚发热,痘后吐泻者,皆禁用。

薄荷虽是药食两用之品,但不是人人皆宜,其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所以体质虚弱、多汗的人不宜食用薄荷或者尽量避免食用含有添加薄荷挥发油成分的食品。脾胃虚寒、腹泻便溏者也不可过多或者长时间食用薄荷。阴虚血燥、肝阳偏亢者忌服。■

【来源:内容综合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药学》教材、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药报、养生正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