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字发展过程(汉字极简史文字是如何)

汉字文字发展过程(汉字极简史文字是如何)(1)

人类的语言大约起源于10万~5万年前,

而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大约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

汉字文字发展过程(汉字极简史文字是如何)(2)

早期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三种文字:

苏美尔和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

埃及的图画文字和中国的甲骨文(汉字前期形态)。

汉字文字发展过程(汉字极简史文字是如何)(3)

今天,前两种文字早已绝迹。而我们的汉字,虽历经千年,却历久弥新。

仓颉造字

在氏族社会时期,一个叫黄帝的部落首领,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命令他手下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

这是我们听到的最多的有关汉字诞生的传说——仓颉造字。

尽管只是传说,但是汉字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已得到证实。

不过,文字的产生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在当时社会生产水平和文化水平都极其低下的背景下,文字是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创造发明的。

汉字文字发展过程(汉字极简史文字是如何)(4)

汉字是如何“进化”的?

1、甲骨文

我国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

“甲”指龟甲,“骨”指兽骨,甲骨文就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没人有知道这些甲骨第一次被人发现是在什么时候,但从古至今很多老药师都称之为“龙骨”——一种名字高大上实际却很普通的药材。

1899年清朝末期,金石学家王懿荣某天到药店抓药,无意间在这种名为“龙骨”的药材上发现了一些类似文字的图形,他敏感地察觉到这些不仅仅是药材那么简单,随后便开始大量收购“龙骨”详加研究。

经研究,王懿荣将这上面的图形符号断为商代文字,此举直接将汉字的历史推到了公元前1700年的殷商时代,一时轰动中外学术界。

汉字文字发展过程(汉字极简史文字是如何)(5)

2、金文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冶炼和制造技艺十分发达。当时铜又叫金,因此人们把刻在青铜器上面的文字叫做“金文”。

商周重礼乐,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所以金文也叫“钟鼎文”。

金文是甲骨文的一种延伸,其始于商朝末期周武王打败帝辛而废弃甲骨文,历经西周、春秋战国,鼎盛于东周,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退出历史舞台。

甲骨文是用来占卜的,是让鬼神、祖先看的。

金文的功能是记录,是让后人看的。所以,相对于甲骨文,金文笔画更为丰满,外形更加匀称,但异体字也很多。

汉字文字发展过程(汉字极简史文字是如何)(6)

3、篆书

篆书分大篆和小篆。

秦灭六国之前,各国沿用的还是之前的金文以及通行于各国的文字,这些文字仍然以象形文为主,称为大篆。当时秦国的文字就是大篆。

汉字文字发展过程(汉字极简史文字是如何)(7)

公元221年,秦统一天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下令“书同文”,推行了一套标准化文字——小篆。

小篆的出现,使我们的汉字字形更加整齐、规矩,笔画也大大简化,异体字基本不见了。

小篆的鼻祖是李斯。

汉字文字发展过程(汉字极简史文字是如何)(8)

4、隶书

秦隶是跟小篆同时期存在的文字。

小篆是通行于全国的标准字体,只有在比较正式、隆重的场合才会使用。

而秦隶地位就比较低了,是下级官员日常书写的辅助性字体。

秦朝末年,刑罚严酷,官狱多事,官府为了简化报告,提高效率,就让狱中的奴隶帮忙抄写奏章,且要求简易快速,于是就催生出了“隶书”,称为秦隶(古隶)。

当时,一位叫程邈的狱史文书,因性格耿直而获罪入狱。

他在狱中整理了一套针对篆书的改革方案,从笔画、结构上去繁就简,将篆书的圆改为方,曲改为直,连笔改为断笔,使文字逐渐从线条向笔划改变,便于书写。

汉字文字发展过程(汉字极简史文字是如何)(9)

隶书为什么流行于下级官员,而不是普通百姓?

因为在古代,文字是比爱马仕还傲娇的奢侈品,只有统治阶级才有资格掌握学习。

那么,普通老百姓从什么时候正式接触文字呢?

据说是孔子开创“私学”的时候,文字才走下神坛,飞入寻常百姓家。

汉字文字发展过程(汉字极简史文字是如何)(10)

5、草书

草字始于汉初,盛行于魏晋,是辅助隶书的一种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稿和通信。我们现在说的“起草”这个词,就是从草书而来。

由于草书字形太过简单,容易混淆,所以无法像隶书取代小篆那样,成为主流字体。

张芝、张旭、怀素、王铎,是公认的草书大家。

汉字文字发展过程(汉字极简史文字是如何)(11)

张旭

6、楷书

楷书又叫真书、正书,“楷”即是整齐规矩、堪当楷模的意思。

楷书出现于汉末,此后历代长盛不衰。

楷书同隶书基本结构相同,区别在于楷书没有波磔,字形方正,书写简便。我们现在习惯上说的方块字,指的就是楷书。

楷书四大家是:初唐的欧阳询(欧体),中唐的颜真卿(颜体),晚唐的柳公权(柳体),元代的赵孟(赵体)

汉字文字发展过程(汉字极简史文字是如何)(12)

7、行书

为了使楷书更便于书写,后人又发明了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行书

行书大概在魏晋时期开始在民间流行,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创作了大量行书作品,被称为“书圣”。他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宋代,行书大放异彩,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合成行书“宋四家”

汉字曾经是国际通用文字

人类历史上,曾有很多文字独领风骚,或风靡世界,或雄霸一方,这其中就有我们的汉字。

可以说,在滚滚的历史长河里,汉字也一度作为一种通用文字。

汉字之所以如此“横行”,这是因为当时很多国家没有自己的文字,比如当时的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地,这些地方的人说话时用本国的语言,书写时要借助汉字。

汉字文字发展过程(汉字极简史文字是如何)(13)

试想这样一幅场景:

大唐盛世,几位日本留学生在鸿胪寺注册学籍后,用毛笔规规矩矩地临了几张颜真卿的碑帖。

下课后,他们一边谈论着白居易的《长恨歌》,一边走到长安城中最有名的饭馆,点菜的时候,他们熟练地在纸上用正楷写出“太白鸭”“炙羊肉”“酪樱桃”等一行汉字出示给店小二。

汉字文字发展过程(汉字极简史文字是如何)(14)

旁边的食客们忍不住围观:瞧,倭国人的字写得还挺像那么回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