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对施琅的看法(海霹雳施琅三次反复)

/老袁

这是老袁的第50篇文章,感谢您的阅读和支持,谢谢。

老袁侃一侃:陈道明老师的《康熙王朝》是很多朋友熟悉的一部电视剧,陈道明老师的那种气势至今还在脑海中浮现出来。在这部电视剧中,有这么一个人,不知道大家是否还有印象,那就是康熙大帝收复台湾的主将——"海霹雳"施琅。今天,老袁就给大家聊一聊施琅。

明朝对施琅的看法(海霹雳施琅三次反复)(1)

施琅

本期主人公:

施琅,字尊侯,号琢公,被封为靖海侯,明末清初著名将领,率部收复台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影视剧中的施琅:

《康熙王朝》之中,施琅作为台湾郑家的一员猛将,驰骋台海,获得了他“海战无敌”和“海霹雳”的名头。康熙皇帝要收复台湾,施琅就必须被拿下。姚启圣此时出谋划策,挑拨施琅和台湾郑家的关系,郑家掌权者一怒之下将施琅的父亲和弟弟杀害。施琅借助亲信部将的掩护,才成功逃走,无奈之下的施琅,盯着为父报仇的名义,开始为清朝统治者效力。

施琅

历史上的施琅:

历史上的施琅也曾经读过私塾,后来发现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天赋,投笔从戎,17岁就成了郑成功父亲郑芝龙手下的部下,勇猛有余,身先士卒。郑芝龙投降清廷之后,施琅追随郑成功继续为了光复大明作战。顺治三年,清朝利用郑芝龙的声望疯狂地招降他的旧部,施琅等人跟随施福、郑芝豹归顺清朝。这是施琅的第一次反戈,从抗清义士成了清军。

施琅等人的屡立战功很快遭人嫉妒,顺治五年,李成栋派人暗算施琅,施琅一路且战且退,两名堂兄弟也战死在路上,施琅如此又离开大陆,重新回到了郑成功的麾下,仅仅3年的时间,施琅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反戈,这一回,他又变成了抗清义士。

明朝对施琅的看法(海霹雳施琅三次反复)(2)

施琅

顺治八年,施琅回到郑成功麾下三年后,因为与郑成功作战策略不符,心灰意冷,被郑成功剥夺了兵权。在返回厦门时,遭遇清军围攻,施琅亲率六十余人击退清军,为郑成功解了围。但是这样的卖命死战依然没有为施琅换来官复原职和信任。

顺治九年,施琅的部下曾德离开了自己,跑去了郑成功的队伍。这件事情让已经不见郑成功的施琅非常恼怒,直接派人将曾德抓了回来,不顾郑成功的反对,将曾德斩杀,这一下直接激怒了郑成功,也为施琅的第三次反戈打下基础。

郑成功逮捕了施琅的弟弟,然后围困施琅住宅,将施琅和他的父亲一起抓获。施琅借助部下的帮助免于一死,但是他的父亲和弟弟被恼羞成怒的郑成功处斩。施琅逃奔清军,开始了他的第三次反戈,什么反清义士,这一次他是为报父仇。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这一次,他彻底与郑家断了前缘。

明朝对施琅的看法(海霹雳施琅三次反复)(3)

凯旋图

康熙二十二年(即公元1683年),担任福建水师提督的施琅发兵攻台。初战未能打胜,遂改变作战策略,击溃刘国轩水军,而后围困台湾,剿抚并用,不出两月,台湾郑氏投降。

争议颇多的施琅将军:

施琅将军17岁从军,一生经历三次反复,从抗清到扶清,再抗清再扶清,一直顶着不忠不义利欲熏心的名头。大明王朝是正统之时,施琅追随前人的脚步抗清并无可厚非。后来用郑芝龙之名义招降,施琅归附,也无不可,17岁就跟随郑芝龙的施琅,随同施福等人投降,而此时的清王朝已经统一了关内,出了东南沿海和台湾,大明王朝的统治已经结束了。后两次的反戈一击,一次遭人嫉妒暗算,一次与郑成功不睦,父亲弟弟惨遭杀害,都是无奈之举,如若平平安安,作为一个武将,谁愿意顶上这“吕布”的帽子。老袁觉得,施琅不论追随何人,作战必勇,实乃猛将!收复台湾维护祖国统一,也是大义,千古骂名,就此去了吧。

好了,本期的话题老袁就为大家说到这里。原创码字不易,若您觉得有所收获,希望您能动动手指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感谢大家支持老袁。以上均为老袁拙见,若您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或者有其他的历史片段可以分享,欢迎大家评论或者私信交流,老袁会一一回复,谢谢大家。

参考文献:

《清史稿·卷二百六十·列传四十七》,赵尔巽等人编著.中华书局

《台湾通史·卷三十·列传二》,,连雅堂著.河南人民出版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