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建设的有利条件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新华社客户端四川频道9月27日电(薛晨、张捷)9月26日21时3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六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发射场每一个岗位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的工作积累,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建设的有利条件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建设的有利条件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建设的有利条件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新华社客户端四川频道9月27日电(薛晨、张捷)9月26日21时3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六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发射场每一个岗位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的工作积累。

“报告指挥员,燃料加注前测试完毕,纯度达标、相当水含量达标、颗粒物含量达标,测试结论合格。”9月19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发射场化验系统实验室内,某型号任务燃料加注前测试顺利完成。有着28年工龄的化验系统指挥员谢宏伟从化验岗位负责人豆济材手中接过测试报告,认真检查审核,确认无误后在审核员栏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西昌发射场化验系统组建于1975年,主要担负卫星、火箭测试发射所需的特殊燃料、各类气体的质量检测以及任务污水的处理化验工作,是发射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系统之一。本次化验已是发射场今年第10次发射任务的化验,化验系统已出具测试报告近300份,提供化验数据2000余个,处理污水2000余方。后续该发射场平均每半月一发,化验系统还将出具超过200份的测试报告。

谢宏伟走到档案柜前,取出岗位上珍藏的“传家宝”——几本20年前化验报告单。“产品名称:**肼,来样单位:**肼库房,编号:3#、4#、5#,采样日期:2000年9月19日,化验日期:2000年9月20日,化验员:朱建军、谢宏伟……”谢宏伟翻开其中一本讲述道,“以前我们的报告都是手写记录,现在都电子化了,近些年不仅记录的数据每年递增,方式也在改变,化验条件也更好了。”

近10年来,随着西昌发射场的快速发展,化验系统也在不断迭代更新。化验人员越来越年轻,目前95后已占到50%,年轻同志迅速成长成才,90后唱主角、00后露头角,在岗位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仪器设备也快速更新,以气相色谱仪为代表的多型设备均已经过3-4代的更新换代,实现了自动进样测试,避免了人为误差,提高了化验效率,同时也降低了职业危害。同时,任务流程更科学,化验系统在发射场一体化管理体系下运行,按照“7S”方案现场管理,效率持续提升,对发射场的工作贡献率日益增强。

“听老同志讲化验故事、学老化验报告是上岗第一课,我们年轻人都爱听,‘化验前细想、化验时细心、化验后细查’的操作经验就是老同志告诉我的,在实际工作中非常有效。”“00后”新晋化验员蒋静说道。

“我们一直致力于‘守正创新’,即坚守航天初心,创新化验能力,把老仪器设备、老化验报告以及老同志口中的故事变成我们的‘传家宝’,把新理念、新设备、新技术变成我们的‘倍增器’,真正做到从思想到能力的薪火相传,当好星箭燃料‘把脉人’,为航天发射任务成功提供坚强保障。”化验系统负责人汪进华介绍说。

来源: 新华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