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一篇文章好一点(如何又快又好地写一篇文章)

写作,对于很多人来说,仍然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一方面,很多人提笔不知道如何下手,面对空白的文档毫无思绪。另一方面,即使勉强憋出来一篇文章,读起来也干巴巴的,丝毫不吸引人。

因此,要想在写作方面取得突破,就必须解决两个难点:

难点一,如何快速写出来一篇文章?这是从0到1;

难点二,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文章变得好看?这是从1到100。

带着疑问,我开始看《写作脑科学》这本书。

作者杨滢,也叫“屠龙的胭脂井”,作为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前顾问,还是微博百万粉丝脑科学博主。在写作方面,她有自己独到的心得,靠着“比小说还精彩,读着酣畅淋漓”的文字,未花一分钱广告费,吸引了百万粉丝。而她的这本《写作脑科学》可以说是她屠龙的高效写作指南,在书中她结合自己的认知科学理论,和写作的丰富实战经验,总结了适用于普通人的写作技巧,帮助我们告别提笔困难,让我们每个人都有妙笔生花的可能。

怎样写一篇文章好一点(如何又快又好地写一篇文章)(1)

如何快速写出一篇文章?

万事开头难。很多人最苦恼的,不是文章如何写好的问题,而是如何把文章写出来的问题。面对空白的稿纸,大脑也一片空白,简称“空白页综合征”。这样的人比比皆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教给我们一个实用方法——皮亚杰建构法。

什么意思呢?

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个复杂的任务拆分成很多小的任务,逐一去解决,最后合成在一起,就完成了一个大的任务”。

作者举了教小朋友画简笔画的例子来说明这点。教小朋友画画时,先学会画点,然后学会画线,接着画几何形状,最后把几何形状拼接起来,这样就完成了。

迁移到写作上,则是下面的步骤:

1. 名词与场景白描。

2. 形容词与替换。

3. 引经据典与文章立意的水到渠成。

4. 动词与画龙点睛。

5. 把所有成果串联成段落。

每一个步骤,作者都给出了清晰的范例,比如在“名词与场景白描”里,从名词联想到名词,由“长城”联想到“山峰、山谷、狼烟、战争”等一系列相关的词汇,然后又可以搭配相应的形容词,比如“绵延万里、郁郁葱葱、重峦叠嶂”,引经据典加入文章立意,再加入动词,一步一步地充实素材框,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段落。

另外,充实内容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如何让我们的故事吸引人,如何安排材料,把平淡的人生变成精彩的故事呢?

作者举了著名电影导演大卫·林奇的例子,教我们在空白卡片上写自己在生活中的有趣故事,积攒了一定的数量之后,再将卡片重新排列,就可以串联成一个有逻辑主线的故事串。

这也给我一定的启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平时没有一定的积累,写作的时候肯定写不出来。因此,我们注意记录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积累得越来越多之后,概括出主题来,将故事按逻辑顺序排列,就是一篇好文的素材。

如果想让自己的故事精彩,那就必须要掌握一些技巧。比如,作者甚至总结出了精彩故事的公式:

起(用危险或出人意料的开始抓住读者眼球) 承(引起读者的感同身受) 转(用“定时炸弹”来炸出期待) 合(重重困难和斗争与主角的大彻大悟)。

联想到我们以前追过的剧和小说,为什么能让我们废寝忘食地看下去,大多都符合这个公式。比如曾经风靡国内的美剧《Prison Break》,主角迈克第一集就抢银行(起),后面引出他和他哥哥的兄弟情深(承),原来他是计划救出自己的哥哥(转),在救哥哥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合)。剧情好看又烧脑,完全符合作者说的这个公式。

最后,关于语言的处理,作者说,平滑得像黄油一样,连贯与流畅的秘诀。她认为大脑处理句法的习惯是弧形结构。

简单地说,就是每一句话都要前后呼应,句子之间也要呼应,整个段落也要呼应。

一般来讲,我们最基础的,“首先”,“其次”,“再者”这样的顺序词,可以让逻辑更加连贯,前后呼应。

但是这类关联词只是形式,大师很少使用关联词,却也能让作品显得浑然天成。

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没有用什么关联词,很自然地描写了荷叶、荷花、月亮、荷塘,文字功底极强。读一读他的散文,自己的文笔也会变好。

这本书的干货技巧很多,需要仔细研读。照着书上的方法做,每个人都能写出好文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