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害死多少人(红楼梦读后感)

#人世间的故事#

少年不读红楼梦 读懂已是梦中人

宝玉害死多少人(红楼梦读后感)(1)

一部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写尽人情冷暖,贾府繁华时,高朋满座,满天下人献殷勤,当繁华没落之时无人问津。也让我们懂得繁华过后终究太虚幻境红楼梦一场。

宝玉害死多少人(红楼梦读后感)(2)

读懂后才知道里面隐藏的处处都是人性,都说读红楼梦就是在读现今社会,在读身边的人,没有一句写到人性却处处都是演绎人性,把人性描写得那么淋漓尽致。“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处无”真真假假,让人猜不透深宫红楼中的一切。

宝玉害死多少人(红楼梦读后感)(3)

曹雪芹用了各种写法来演绎人性美和悲剧美的史诗。用了文学、管理学、政治学、官场学、建筑学、情感学、医学等的悬疑写法来演绎人生百态,打破儒家伦理。感觉无法超越的名著,太佩服曹雪芹细腻的文笔生动的写作,把情感‬演绎得那么深那么真。深入读懂后却深深的沉迷在红楼里,却也非常遗憾没有早点读懂。

宝玉害死多少人(红楼梦读后感)(4)

都说读懂了红楼梦就读懂人生,红楼人物关系如此复杂曹雪芹却可以如此清晰细腻的文笔生动演绎,在红楼里每一个人物都是主角,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色彩!也正是曹公自己一生经历的改编,从富贵繁华到幻灭的落寞,描写出如此真实生动的人情冷暖,作者却永远是看到人生的两面“繁华和幻灭”贵族生活有多繁华结局就有多落寞,越写繁华越感伤,只是就算他倾注一生的血泪,很遗憾红楼一记也终究未完成,而他的一生又何尝不是如黛玉宝玉凄美无果的爱情般。

宝玉害死多少人(红楼梦读后感)(5)

鲁迅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廷秘事。每个读者都从不同角度在谈红楼梦,往浅里读就是一个贵族院子里的儿女情长,往深里读就是一个朝代的盛衰兴亡。也因为“红楼梦”本身的博大精深,耐人寻味百读不厌的一本百科全书,很多细节非常惊人,每个细节也让人着迷,也使红楼梦变成今天极丰富的一个启发的写作题材。

宝玉害死多少人(红楼梦读后感)(6)

曾经 一直很想去读懂红楼梦,却怎么也无法入梦

宝玉害死多少人(红楼梦读后感)(7)

初读时,是红遍整个童年时代电视剧里仅有的“红楼记忆”,历历在目的是记忆中的红楼就是一班懵懂儿女情情爱爱,天真烂漫的在游花园的戏嘻,只知道林黛玉是个天天流泪的西施病美人,那时眼中的薛宝钗也只是个单纯的乖巧淑女形象,都是儿时玩伴一起打闹一起欢笑,像极了童年时的我们。

宝玉害死多少人(红楼梦读后感)(8)

再读时,多想走进那个繁华喧闹青青王国的大观园,走进他们的爱情,回想起那个初见时,宝玉对着黛玉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也许就是有一种感觉,明明有些人是第一次相见也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从那个似曾相识开始,注定前世姻缘今世开始纠缠、在乎、心痛、眷恋。也许就是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安排,也许这就是命中注定前世姻缘今世还,明知道没有结果的缘也要在尘世间兜兜转转用尽一生的眼泪来还。

宝玉害死多少人(红楼梦读后感)(9)

大观园有多繁华喧哗林黛玉的爱就有多孤独落寞,回想起宝玉对她说出最深的心事时,也许她一辈子也没有听到 “我的这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死也甘心。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挨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这大概就是情到深处最美的情话,你的名字我的心事。

宝玉害死多少人(红楼梦读后感)(10)

而宝玉的痴是对黛玉的深情与眷恋,他的痴是希望大观园里的姐姐妹妹们永远陪伴自己,他的痴是在某一个时刻里永远在大观园欢笑中拒绝长大!他的痴是对所有的美、对青青王国的眷恋。他也天真的以为大观园菇凉们的眼泪都为他而流。可他更深信只有黛玉最懂他。

宝玉害死多少人(红楼梦读后感)(11)

而黛玉的爱是孤独的,敢爱而不敢言,把最深的爱埋藏在最深处,她对宝玉的挂念就像清风如影随行,把眷恋化作眼泪用诗词代替。

宝玉害死多少人(红楼梦读后感)(12)

而她也看得更透彻,她深知自己的命运和落花一样。回想起黛玉葬花时那唯美而凄凉的情景,只听那飘落的花瓣在风中夹着哭泣的声音,“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那凄凉满脸泪痕的模样让人心碎,黛玉也知道其实葬的不是花,而是埋葬了自己,生命里那个最美的年华,有一天会跟花一样凋谢,就好像自己的青春一样“花谢花非花”。

宝玉害死多少人(红楼梦读后感)(13)

而宝杈也注定纠葛在他们中的三角恋关系,和黛玉不同的是宝杈是所有人物中,心机、城府、隐藏最深的一个复杂人设,表面又是一个典型大家闺秀的乖巧淑女形象,懂得察言观色,她所有的心机都无法太容易读出来,而她的目的性也很强她要的是权势、和宝玉给她一辈子的名份,可悲的是宝钗和黛玉判词是紧紧相连,也注定了他们一辈子纠葛在三角恋中,“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宝玉害死多少人(红楼梦读后感)(14)

每一段人物故事都描述得生动细致,曾经读红楼最喜欢的就是黛玉、宝玉。今天读红楼却完全不一样,最喜欢的两个人物是刘姥姥和凤姐,两个不同层次阶级的人物鲜明对比,把人物个性色彩描写得淋漓尽致。刘姥姥精彩的出场似乎给繁华的贾府增添了唯一的欢乐,也透露出人性从古至今没有任何背景下的那种艰难与现实。

宝玉害死多少人(红楼梦读后感)(15)

刘姥姥精彩出场,刘姥姥一个没文化朴实的庄稼老寡妇,在一个乡下贫穷潦倒落魄的寒冬里日子已无法生存,带着板儿二次来到贵族大观园,大观园的奢华让从乡下来的刘姥姥处处觉得新鲜好奇,把“乡下人进城”的模样演绎得淋漓尽致。也可以看出刘姥姥并没有多羡慕贾府的奢华生活,反而屡屡感叹贾府的奢侈浪费,贾府的一餐饭就够庄稼人一年的生计开销。刘姥姥上演各种搞笑场景讨好大观园的贵族们,也反应出刘姥姥虽然没有文化但是智慧、风趣幽默,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贾府的笑声中几乎可以感受到这是贾家唯一欢乐的日子,好像是一种悲剧,又好像是一种侮辱,看到这些场景却有些莫名的心酸,心酸的倒不是心疼刘姥姥,其实更加的是心疼贾府的日子寂寞荒凉到没有快乐可言,这也是反应出朴实庄稼人刘姥姥和富贵繁华生活的另外一种不同命运的鲜明对比。

宝玉害死多少人(红楼梦读后感)(16)

王熙凤具有独特现代女性化的风格色彩人设。管理贾府上上下下几百人的生活日常,势力精明心狠手辣,每天都在算计,千算万算最后却没有算到自己的命运是多么的悲惨,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可能唯一种下的善果就是曾经帮助过当时难以生存刘姥姥,最后贾府败落时善缘落在女儿“巧姐”身上,被卖到妓院后通过刘姥姥获救,最后的归属却是嫁个刘姥姥的外孙板儿。好像是一种讽刺,又好像是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宝玉害死多少人(红楼梦读后感)(17)

也透露出所有命运,皆为因果。人这一生,其实就是一场修行,善缘修善果。

宝玉害死多少人(红楼梦读后感)(18)

贾府最后的凄凉,曲终人散,黛玉在这个红楼欢乐与凄美中绚丽绽放,转眼间,又在这个腐败没落的红楼无声中用诗词宣泄含恨而终,或许她觉得前世今生的眼泪已还尽,红颜薄命的她明知道本与宝玉无缘。两个前世今生无果的姻缘却一直在眷恋。而在宝玉的眼里功名、权利、江山,金银万贯也终不及红颜一笑,最后远离尘世,缘起缘灭缘尽,终究是太虚幻境红楼梦一场。

宝玉害死多少人(红楼梦读后感)(19)

繁华过后的落寞,不禁让人觉得唏嘘,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尘,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它提醒我们所有的空跟无的重要性。

红楼已读完,可我在在梦里

宝玉害死多少人(红楼梦读后感)(2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