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我不是潘金莲 金广发(话剧我不是潘金莲)

北京晚报 | 记者 王润

话剧我不是潘金莲 金广发(话剧我不是潘金莲)(1)

王徐峰 摄

根据茅盾文学奖得主刘震云经典之作改编的荒诞现实主义话剧《我不是潘金莲》,几次延期之后,8月19日至21日将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此前,刘震云在看完该剧彩排场之后,用八个字评价演出:“气象非凡,才气逼人。”

这部戏是90后青年导演丁一滕的首部大剧场舞台作品。在数月排练中精打细磨,将自己多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对西方当代舞台表达的学习相结合,再加上独特的视角与阐释,呈现出了他当初所设想的“幽默感、史诗感、时代感”,也让他在戏剧艺术方面一直努力探索的“新程式”又有了新的发展和进步。

由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舞美设计师刘科栋、著名视觉艺术家王琦、著名舞台多媒体设计师胡天骥共同呈现的舞台视觉,充满强烈的隐喻和冲击力。舞台上一个巨大的舞台装置,一开场就带给人丰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只见巨大的“牛眼”里,是天地苍茫、洪荒宇宙中被命运冲击得颠沛翻腾的芸芸众生。而那如同轮盘、又如漩涡的舞台装置,象征着生活和命运,裹挟着人物的悲欢离合不停旋转,让剧中人在爱恨的漩涡挣扎,与无解的命运抗争,并且用以简胜繁的方式,变幻出无数奇妙的舞台调度。

也有人把这个舞台设计理解为“一口锅”,因为剧中融入了多种艺术元素——戏曲、说唱、变脸等,都被收入到这口不停转动的“铁锅”之中,嬉笑怒骂、煎炒烹炸,颇有烟火气息。而李雪莲作为一个不甘受辱的女性,也在这口“锅”里不断折腾,并把众人牵扯进来。

在综艺节目中“乘风破浪的姐姐”张歆艺,走上了她中戏毕业后的第一部话剧舞台,一改以往时尚靓丽的形象,变成灰头土脸、棉袄纱巾的农妇模样,唯一不变的是她骨子里那股越挫越勇的韧劲儿和轴劲儿。在这部长达近三个小时的大女主戏中,她几乎从头演到尾,从不谙世事的青春少妇到饱经沧桑的白发老妇,从天真的执着到痛苦的绝望,不同年龄和心境与情感的自然转变,塑造出了人物的悲剧感。

而承担了“一出从头笑到尾的悲剧”的“艺能人”金广发,一登场,整个舞台就变得鲜活和生动起来。他把“赵大头”这个人物演绎得又欢乐又让人心疼。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身为一个喜剧人,他竟然能把感情戏演得那么深情。赵大头和李雪莲的曲折情感,尤其是“泰山顶上看日出”一段,让人笑着笑着就落泪了。

剧中众多男演员的表现也各有特色。据说剧组当初在为该剧招募“男团”演员时,就有特殊的要求:有声乐基础加500分,有舞蹈基础加1000分,有戏曲基础加2000分,男旦加2000分……在这台大剧场、大女主的作品中,依然保留这些小人物的心声和光彩,既尊重了擅长用智慧之笔描绘小人物的原著作者刘震云,也是编剧、导演、演员们,在这场创作的“接力赛”中没有扔掉的“接力棒”。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编剧卓别灵在改编时既保留了原著的深刻荒诞与女性视角,又进行了大胆创新,塑造了一个“潘金莲”的戏曲形象,与“李雪莲”进行超时空对话。“潘金莲”不再承担“坏女人”的“污名”,而是以女性视角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成为令人反思的独立灵魂,这是话剧版改编对小说原著的创造与升华,也是舞台艺术不同于影视作品所具有的独特创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