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重要性到底有多强(地缘理论漫谈六)

地缘重要性到底有多强(地缘理论漫谈六)(1)

丰臣秀吉

日本陆军推崇的大陆政策肇始于16世纪末的丰臣秀吉,丰臣秀吉的侵朝战争虽然失败,但其先占领朝鲜,再征服中国的策略却给后世的日本带来很大的影响。

地缘重要性到底有多强(地缘理论漫谈六)(2)

《宇内混同秘策》佐藤信渊撰写

1823 年,日本早期军国主义理论家佐藤信渊撰写了《宇内混同秘策》一书,其思想灵感就来自于丰臣秀吉,书中写道:

“皇国日本之开辟异邦,必先肇始自吞并中国……中国既入日本版图,其他西域、罗、印度诸国……必稽颡匍匐,隶为臣仆。”

“凡经略异邦之方法,应先自弱而易取之地始之。当今之世界万国中,皇国易取易攻之土地,无比中国之满洲为更易取者……故征服满洲……不仅在取得满洲……而在图谋朝鲜及中国。”

山县有朋在《外交政略论》中宣扬的“主权线”和“利益线”理论,就是给这种侵略理论罩上了一件“合法”的外衣。

地缘重要性到底有多强(地缘理论漫谈六)(3)

甲午战争形势图

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偷袭清朝的军舰,甲午战争爆发。甲午战争以清朝彻底失败而告终,但是面对日本的完胜,却让沙俄如坐针毡。沙俄早已制订了“南下政策”,一直将中国的东北视为自己的禁脔,岂容日人染指。

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当日,沙俄急三火四的拉上德国和法国,强迫日本将辽东归还清朝。1896年2月10日,在仁川的俄国军舰排出150名士兵和1门大炮开进汉城。1896年2月11日清晨,韩国高宗李熙逃入沙俄驻朝的公使馆,日本苦心经营的朝鲜亲日政权顷刻间全部瓦解。

地缘重要性到底有多强(地缘理论漫谈六)(4)

中俄密约

1896年6月3日,李鸿章在莫斯科与俄国外交大臣罗拔诺夫、财政大臣维特签署了《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史称《中俄密约》。而这时同在莫斯科的山县有朋提出以北纬38度为界,平分朝鲜的提议,却被沙俄断然拒绝。

1897年12月,沙俄又出兵强占了旅顺。1900年7月6日,借口义和团运动,沙皇尼古拉二世亲任总司令,调集约18万军队,分六路大举入侵中国东北。中国东北的主要城市和交通线,均被沙俄占领。

日本费尽苦心战胜了清朝,没想到却为沙俄做了嫁衣裳,心中怒火万丈,发誓报仇。但沙俄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势力的急剧扩张,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均势,也引起了英美两国的强烈不满。此时,英国正陷入第二次布尔战争的泥潭,脱身乏力,只好转为扶植日本,依靠日本,在东亚地区遏制沙俄的迅猛扩张。1902年1月30日,日英两国在伦敦签订了《英日同盟协约》,即第一次英日同盟。美国也表示支持日本完全控制朝鲜。

地缘重要性到底有多强(地缘理论漫谈六)(5)

《帝国国防论》佐藤铁太郎

1902年,被称为“日本的马汉”的佐藤铁太郎出版了《帝国国防论》一书,书中佐藤铁太郎写道:“(当今时代)是世界性发展的重要关头,而世界性发展有待于海洋发展,世界发展的前途在海洋上。”面对日本在朝鲜的挫折,佐藤铁太郎直截了当的指出日本欲要“维护在大陆拥有的权益”,就必须掌握“东亚的制海权”。 佐藤铁太郎大声呼吁日本要以英国为榜样,应该将海军战略作为国家战略。

地缘重要性到底有多强(地缘理论漫谈六)(6)

日俄对马海战形势

1904年2月8日,日本海军偷袭沙俄驻防在中国旅顺口的舰队,日俄战争爆发。因对马海战的惨败及国内革命的爆发,沙俄无力再战,只好于1905年9月5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朴次茅斯签订和约。日本在英美的帮助下,赚取了沙俄在中国东北的利益,并独占了朝鲜,野心又开始膨胀了起来。

地缘重要性到底有多强(地缘理论漫谈六)(7)

1915年5月9日,《明耻篇》封面题词,毛泽东

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各国无暇东顾之机,1915年1月18日,日本逼迫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签署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卖国条约。日本欲独霸中国的野心,引起了英美两国的不满。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新成立的苏联暂时退出了在中国的竞争,英国逐渐开始与日本疏远起来。

1921年12月13日,在华盛顿会议期间,《英日同盟》宣告完结。没有了英国的扶持和帮助,日本的目标又飘忽起来,陆上的巨大利益让日本忘记了自己固有的缺陷,让日本这个盲人骑着军国主义的瞎马,向着黑暗越走越远。

地缘重要性到底有多强(地缘理论漫谈六)(8)

田中奏折

1927年6月,日本政府在东京召开所谓的“东方会议”,会后时任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裕仁天皇上了一份秘折,奏折中写道:“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支那完全被我国征服,其它为小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而降于我,使世界知东亚为日本之东亚,永不敢向我侵犯,此乃明治大帝之遗策,是亦我帝国存亡上必要之事也”。这份奏折标志着日本已经放弃了马汉的“海权论”思想,死抱着“大陆政策”,向着灭顶的深渊疾驰而去。

·

地缘重要性到底有多强(地缘理论漫谈六)(9)

九·一八事变

1928年6月,日本关东军在沈阳皇姑屯,将中国东北王张作霖所乘的火车炸毁,张作霖重伤不治身亡。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袭沈阳城,随后占领了中国东北。

地缘重要性到底有多强(地缘理论漫谈六)(10)

松冈洋右宣布日本退出国联

受英美支配的国联委派原英属印度总督李顿到中国东北调查,李顿在1932年10月提交国联的报告中称:“九·一八事变”不是日方声称的“自卫行为”,伪“满洲国”脱离中国独立的行为是外来的日本关东军以武力强加的。1933年1月,日本关东军攻占山海关,转而进攻热河省,随后长城抗战爆发。1933年2月24日,国联大会通过决议,接受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并申明国联对于伪“满洲国”将不予事实上或法律上的承认。1933年3月27日,日本政府宣布退出国际联盟。

20世纪30年代,随着德日关系的走近,豪斯霍费尔的 “生存空间”地缘理论开始对日本的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日本的地缘政治学者如:小川琢治、石桥五郎、饭本信之等开始研究“生存空间”理论来。1933年,阿部市五郎的《地缘政治学入门》一书出版,该书对德国地缘政治理论做了体系性论述。

其实,英美两国只是想要日本对付俄国,而不是让日本占领中国,因为这将损害英美两国的利益。而德国这时仅用一套虚无缥缈的“生存空间”理论,画了一张地缘政治大饼,以此希望日本在远东能牵制英美法的力量,以便实现自己的崛起。但此时的日本已经被中国的巨大利益撑昏了头脑,贸然于1937年7月7日,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地缘重要性到底有多强(地缘理论漫谈六)(11)

1941年希特勒于柏林接见日本外长松冈洋右

1940年,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地理学教室主任小牧实繁发表了《日本地缘政治学宣言》一书。小牧实繁自称是在对德国地缘政治理论批判的基础上,根据日本历史传统精神而创建了“日本地缘政治学”——“皇道地缘政治学”。所谓“皇道”,就是以精神为指导理念,鼓吹天皇是日神在人间的存在,宣传天皇的合法性,目的在于麻痹被侵略的人民,妄图使侵略合法化。其实这已经不是什么地缘政治理念了。该京都学派,受到日本军部的资助,被认为是日本陆军的智囊团之一。

1940年9月19日,德意日签订了同盟条约。根据该条约日本可以独霸亚洲,而德意则仅负责欧洲。之后,日军侵占了法属印度支那的北部,突破英美两国的底线。

1941年11月10日,日本地缘政治协会成立。会长是海军中将上田良武,常务理事为饭本信之,东京帝国大学教授神川彦松担任顾问。该学会鼓吹“生存圈、共荣圈、亚洲主义”等意识,宣传亚洲在欧美列强的国际秩序之外的思想,并将战争改称大东亚战争。由陆军经理学校的教授和东亚研究所的研究员撰写一些文章,在协会机关杂志《地缘政治学》上发表。同样,这也是披着地缘政治外衣的战争宣传而已。

地缘重要性到底有多强(地缘理论漫谈六)(12)

原子弹爆炸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美国海空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随后,日本正式对英、美、荷兰宣战,并攻占了菲律宾、马来亚、印度尼西亚、英属缅甸等地,并进逼澳大利亚。但不久,日本的希望却在美国的两颗原子弹中破灭了。

地缘重要性到底有多强(地缘理论漫谈六)(13)

日本天皇裕仁(右)与日本太上皇麦克阿瑟(左)

地缘重要性到底有多强(地缘理论漫谈六)(14)

战后日本街头

二战之后,日本地缘政治协会和京都学派的所谓研究人员均被革职,其所谓的地缘政治理论,被人彻底的鄙弃。从此,地缘政治一词在日本也成为了禁忌,人们唯恐避之不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