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满江红表演大赛二年级(赵建红朗诵教学)

经典诵读满江红表演大赛二年级(赵建红朗诵教学)(1)

昨夜雨疏风骤赏析朗诵教学

群芳竞秀 盛开一 枝女儿花

主讲人:赵建红

经典诵读满江红表演大赛二年级(赵建红朗诵教学)(2)

【开场白】 (奇石缘:“看破红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凡事不要太认真;“牛角尖”:身怀绝技也不狂妄,内外兼修,完美自己,千万不钻牛角尖。我这不叫讲课,也不是文人专家,现学现卖,跟大家一同分享,共同学习。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千万别钻牛角尖。)

朋友们,,你们好!说实在的置身这里我心慌啊,害怕呀,心跳加速,满身出汗啊。“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梢,又上心头。”看来,今天我们不仅要陶醉,而且还要和一位大才女结缘,入心入肺。她是谁呢?待会我说出一些提示看谁能猜出是谁?

一、【猜猜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涵养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灵性生命。她有着“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温柔娇媚,也有着“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倜傥豪放。“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大家说说说的是谁?对!她就是宋朝婉约派词人大名鼎鼎的李清照。在那个唯男子独尊的年代,她无疑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她的词自成一家。她的词语言清丽而不萎靡,情调感伤而不空虚。今天让我们走近李清照,品读李清照那绝世佳作。

经典诵读满江红表演大赛二年级(赵建红朗诵教学)(3)

二、【知识链接】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其父李格非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其母王氏也知书识文。受家风影响,李清照自少便有诗名。其夫赵明诚是金石考据家,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早期生活优裕,幸福美满。李清照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成就,但最擅长的还是词,其词集《漱玉词》已经失传,现在辑录的只有70多首。前期词作多描写闺情相思,反映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爱情的追求,明快艳丽,即便抒写闺中寂寞和离情别绪,也比较含蓄委婉,情调感伤而不消沉。后期,李清照连续遭到国破、家亡的苦难,居无定所,长期流亡,生活孤苦。其词作更多地描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词情凄黯。其词艺术成就很高,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雅洁,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人称“易安体”。

经典诵读满江红表演大赛二年级(赵建红朗诵教学)(4)

三、【谁来唱】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就是李清照的代表作。说起这首词大家都不陌生。一个是都很喜欢这首词,再一个就是我听说你们的舞蹈背景音乐就有这首谱的歌曲。还有想必会唱这首歌的也是大有人在吧。来,哪位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经典诵读满江红表演大赛二年级(赵建红朗诵教学)(5)

是的,这首歌非常的动听,自诞生以来,它不知道打动过多少人的心。所以有人说“旋律是美感的延伸,歌词却是情感的载体。”现代是这样,在古代就更是这样。

我们以前学过许多词,知道了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进入了全盛时期。唐诗宋词吗?许多朗诵者都喜欢选择优秀的词作进行朗诵,其长短错落的句式、多样的表达手法、或豪放或婉约的词风都成了人们将其选为朗诵作品的重要原因。

我们知道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牌。一般说,词牌并不是词的题目,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牌后面另加题目,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如《念奴娇 赤壁怀古》、 《沁园春 雪》等。 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阕)。“阕”原是乐终的意思。在了解了有关词的一些基本内容之后,我们学了就用,试着用初学的知识来看一看《如梦令》这首词的词牌名是什么?题目又是什么?

经典诵读满江红表演大赛二年级(赵建红朗诵教学)(6)

四、【做功课】我要朗诵一首诗词或者一篇美文,首先会通读一遍,重点是查生僻字或拿不准的字音,理解不了的典故,都把它标注出来,弄懂弄通;接着还要再反复几次阅读,深度理解感受作品,了解背景,确定基调,把握技巧,酝酿感情这就是备稿和准备。

1.【注音】

《 如(rú)梦(mèng)令(lìng) · 昨(zuó)夜(yè)雨(yǔ)疏(shū)风(fēng)骤(zhòu) 》

李清照(宋)

   昨(zuó)夜(yè)雨(yǔ)疏(shū)风(fēng)骤(zhòu) ,

浓(nóng)睡(shuì)不(bù)消(xiāo)残(cán)酒(jiǔ) 。

   试(shì)问(wèn)卷(juǎn)帘(lián)人(rén) ,

却(què)道(dào)海(hǎi)棠(táng)依(yī)旧(jiù) 。

   知(zhī)否(fǒu) , 知(zhī)否(fǒu) ?

应(yīng)是(shì)绿(lǜ)肥(féi)红(hóng)瘦(shòu) 。

我给全词注上了音。这里面没有什么生僻字,但有几个字还是需要注意的。一个是 却(què),容易读成平声,一个是否(fǒu),容易读成符;还有一个是 应(yīng),容易读成四声。朗诵读错了音,是非常尴尬的事情,我也经常读错,都是不注意的结果。当然有时候根本就不知道读错了。像“拾she阶而上”、“任(读成四声)羊成”、“省xing视”“给予”等等,一不小心就栽跟头了。有时候通篇一气呵成非常完美,结果还是被专家或细心的人听出一两个明显的错别字来,那真是很不好受。所以一定要过文字这一关。拿不准就查,就问。不耻下问。不问错了才羞耻。

2.【译文】

昨夜雨小风急,我从沉睡中醒来,酒醉没有全消。试问卷帘的侍女,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如旧。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更加茂盛,红花却已凋零。

3.【赏析】

这首小令,(如梦令这种词牌字数最少33个字,所以叫小令)是李清照奠定“才女”地位之作,轰动朝野。历代评论家对它总是津津乐道,此词寥寥数语却足以名垂千古。古代评论家们大多专注于词中新颖巧致的造语,尤其对"绿肥红瘦"一语推崇备至。此四字被誉为“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令世人叹为观止。传说她的丈夫赵明诚为之相思。

词从记叙昨天的印象开始,天气恶劣,“雨疏风骤”,心情也不佳,难免借酒消愁,不知不觉就喝醉了,于是获得了暂时的解脱,心中的苦闷为深沉的“浓睡”所淹没。尽管饮酒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院中的海棠经过一夜的狂风骤雨,不知现在怎么样了?

女主人公昨夜就已知道,经过风雨之后,今朝的海棠定是落红满径了。之所以试问,不是真有疑问,而是自己不忍亲见落花的悲惨,一个“试”字,将关心花事又怕听道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又想知道事实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于是作者满怀痛心地责问卷帘人, “知否、知否?”,“知否”两个字的重叠,委婉缠绵,感情色彩极其浓厚。 “应是绿肥红瘦”是反问后的自我解答。

“应是”两个字绝妙。就是推测、估量的意思,还含有必然是和不得不是的意思,也就是说:春光虽好,但不可能常驻:海棠花虽美,也要随着逝去的春光逐渐凋零,时光的流逝是无情的,是无法抗拒和无力挽回的。可谓语浅意深。“绿” 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进而却发现其中蕴涵的深刻哲理,含蓄曲折地表达出来。封建时代的女子,固然可以美丽如花,但因其品质的娇弱,在残酷的社会环境面前,终究难免凋零的悲剧。一场风雨摧折之后,剩下的只是“绿肥红瘦”,不复往日的鲜艳明媚,不免令人可悲可叹!

五、【情景再现】】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好了说了这么多,为了什么?无非一个目的就是读懂诗词,读懂李清照。走近李清照,成为李清照。最终把这首词学好诵读好。情景再现,还原本来。下面我们找5个人来演绎一下好不好?精彩呈现,不容错过。

旁白:如梦令 作者:李清照 (宋)

绿:昨夜/

红:雨疏/风骤(上扬),

旁白:浓睡/

李清照:不消/残^酒。(回环归音)旁白:试问/

李清照:卷帘人,

旁白:却道/

卷帘人:海棠^依旧。绿:知^否,

红:/知否(短促上坡)?

李清照:应是/(短平)

绿:绿(力度加强)肥(肥字短促上扬)

红:/红^瘦(延长下沉)。

李清照:应是绿肥红瘦

旁白:应是

合:绿肥红瘦。

六、【我为诵读】播放配乐朗诵。

这是一首适合女生诵读的婉约题材。我反串了,读得也不尽人意。其实诗词诵读没有固定模式,不是非得怎样读,只是有个基本规律,完全可以因人而异,和而不同。只要能接近作品,还原作品,打动听众就行。诵读正确的道路应该是百花齐放。允许有不同的声音,可以有不同的展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七、【朗读解读】我们接下来把这首词就诵读解读一下。

如梦令(平淡停顿)

作者:(上扬)李清照(下坡) (宋)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描绘了夜雨疾风和酒后浓睡的情态。

语势平出,语速较慢,音色偏暗,以适应词意。昨夜/雨疏/风骤(上扬),浓睡/不消/残^酒。(回环归音)

“试问卷帘人”一句,采取半起类语势,句尾急停,

有较强的对象感,是问话的语气。

却道/海^棠^依旧。放慢语速,语流平缓,是答话的语气。“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几句。

吐字力度适当加强,语速稍快,表达跳脱活泼,清新纯净。

知^否,/知否(短促上坡)?

应是/(短平)绿(力度加强)肥(肥字短促上扬)/红^瘦(延长下沉)。

八、【你是最棒的】我现场给大家读一下。然后再找几位来读一下,看是不是又有新的提高。

九、【总结】最后谈一下朗诵创作一般知识和基本规律,也算是一个小结:

一是理解感受。理解作者的写作心境。理解作品的主题内容。感受作品的整体基调和意蕴。感受文字的具体刻画。朗诵心理与写作心理的契合。朗诵时,不能让人觉得你是在转述别人的意思,在说别人的话,而是要把诗歌变成自己想说、自己要说、自己能说的话,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就是朗诵者的心理调整和情感酝酿,把自己和作者合而为一,自己就是抒情主人公,诗歌中的文字就是自己想说的话。我就在,我就是。“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二是用声自如。扩展音域,使用自如声区。音高扬起,不应走调破音;声音降低,不应低哑憋闷。加大强度,提高发声能力。调制音色,体现不同色彩。婉约派的诗歌多用柔和、暗淡的声音,并有较多虚声成分。豪放派的诗歌朗诵则多用刚健、明亮的实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三是气脉一贯。朗诵时气息状态要保持相对统一;作品内在的文气要通过停而不断的语气表现出来。合文气,顺文势。做到气息状态保持相统一的关键是要对呼吸进行自如地控制。注意多种换气方法的灵活运用,包括偷气、抢气以及生活常态的换气,根据内容的要求可以无声地换气和有声地换气,因为有时换气的声音也具有抒情作用。

四是展现形象。朗诵是一种形象化的艺术。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甚至思想都可以用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运用心力。以情动人,充分调动情感,设身处地,感同身受。精于设计。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都需要设计。

五是富于乐感。听觉的美感源于声音的质感、语势的起伏和韵律的变化上。吐字清晰。归音圆润。突出平仄。语势起伏。读出韵味。昨夜/雨疏/风骤(上扬),浓睡/不消/残^酒。(回环归音)

六是控制节奏。要注重对比,注重变化。回环往复显节奏。心理变化出节奏。知^否,/知否(短促上坡)?应是/(短平)绿(力度加强)肥(肥字短促上扬)/红^瘦(延长下沉)。

经典诵读满江红表演大赛二年级(赵建红朗诵教学)(7)

十、【结束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今天我们穿越时空,走近李清照,诵读如梦令,浸润文化,感悟经典,真是如在梦中。“今日浅吟低唱,小令初心不忘。试问卷帘人,却道风华正茂。知否、知否?应是蒲公英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们的今天已是李清照当年无可比,也无法想象,她若有灵看到今天你们诵读着她的词欢天喜地接受者新生活的洗礼,再不会“浓睡不消残酒”,也不管感叹“绿肥红瘦”。(播放:知否、知否?歌曲)

还是开场白那句话,也是人生箴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千万别钻牛角尖”。这何尝不是我们区别于李清照的地方呢?没有闲情逸致,不管“绿肥红瘦”,心里唯有“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人花!”讲得不好,再次请大家多多包涵。感恩遇见,感谢倾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