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题目怎么讲解(语文老师常说的)

今天给大家讲点汉语语法。不知道大家在做病句题的时候,会不会经常听到老师讲:呀!这道题还是比较简单的,这个句子缺“宾语中心语”。

而当你问:老师,“中心语”是什么?初中老师会回答,这个高中老师会讲。而到了高中,同样的问题,高中老师会问,你们初中不是学过了吗?

语文题目怎么讲解(语文老师常说的)(1)

当然,这只是一句玩笑话,下面开始进入今天的语法课堂。

一、中心语是什么?

语言功底好的相信你已学习过什么是“偏正短语”(不清楚的可以翻一下过往文章喔),中心语是偏正短语结构和语义的核心,其语法功能与整个偏正短语的语法功能基本一致,故称“中心语”。

通俗地说,中心语就是一部分话(偏正式的)中最重要的成分。如“戴帽子的男子”,最重要的是男子。“快乐地玩耍”,最重要的成分是玩耍,如果缺少了男子或玩耍,意思就不完整了,就变了。

中心语就是一个带“的”或“地”结构中“的”或“地”后面的东西。

语文题目怎么讲解(语文老师常说的)(2)

二、病句题的缺(宾语)中心语现象

成分残缺是每年高考语病题考查的热点,其中缺宾语中心语又是重点考查对象。缺宾语往往有诸多迷惑,稍有不慎就可能掉入命题者设置的陷阱。

中心语是被修饰、限制、补充的成分,中心语由名词、代词及其短语充当。中心语有主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等。

一般来说,造成缺宾语的原因是把句子最末的词当成宾语,从而误把修饰语当成宾语(尤其是该名词前加了“的”字)。如:

例1: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

【分析】这是一个缺宾语中心语的典型病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出来),在这个句子中,“营养缺乏”置于该句句末,被误当作宾语,其实“营养缺乏”是定语(修饰成分),应在其后加上“的状况”。

语文题目怎么讲解(语文老师常说的)(3)

如果宾语的修饰成分复杂,那么更容易造成迷惑,比如:

例2:会议围绕充分发挥学生信息员的作用、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促进教风和学风建设,健全了学生信息源组织机构,布置了今年评教评学的主要工作。

在这个句子中, “充分发挥学生信息员的作用、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促进教风和学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并列短语,根据语意该短语是修饰语,缺少一个与“围绕”相匹配的宾语,应在“建设”后加上“的目标(主题)”。

语文题目怎么讲解(语文老师常说的)(4)

三、怎么分析句子“缺中心语”?

怎样才能更好地判断缺宾语中心语的情况呢,方法有二:

一是注意最末的名词是否与谓语搭配,如果不搭,那就是缺中心语。

例3:有氧运动是以增强有氧代谢能力为目的的耐力性运动,它可以有效地锻炼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吸收、输送氧气。

最末的“氧气”是与吸收、输送搭配的,而非与谓语“锻炼”搭配,因此在最末加上“的功能”。

语文题目怎么讲解(语文老师常说的)(5)

二是理清复杂短语的结构关系,抽丝剥茧,只保留句子主干。

例4:最近,国家发改委下调了青霉素、罗红霉素等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的药品,平均降幅是调整前规定价格的21%。

第一句是一个有复杂定语的长单句——“青霉素、罗红霉素等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的药品”,因为是修饰成分可以删去,接着再把时间词“最近”删去,整个句子只剩下“国家发改委下调”,于是发现“下调”缺少对应的宾语,应在“药品”后加“的价格”。

对于主语中心语残缺的判断亦是如此。如:

例5:记者来到卧龙镇人民政府南侧的中国卧龙大熊猫博物馆前,只见这座被称为“中国唯一大熊猫博物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山下,周围流水淙淙,绿树成荫。

“这座被称为‘中国唯一大熊猫博物馆’”其实为修饰语,应在其后要加上中心语“的建筑”,这样句子结构才完整——“(只见)建筑坐落在山下”。

语文题目怎么讲解(语文老师常说的)(6)

课后练习:下列句子存在缺宾语中心语的情况,请找出来并作修改。

(1)王羽除了班里和学生会的工作外,还承担了校广播站“音乐不断”、“英语角”栏目主持,居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真让人佩服。

(2)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3)依据纪律处罚办法,决定给予该队员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资格,并罚款人民币4万元。

(答案小编老师会放在讨论区)

语文题目怎么讲解(语文老师常说的)(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