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成功励志法则 为什么说早成功不如晚成功

(接上一篇)

其三、乐天知命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中这样描述中国人,“他们留住了工业化国家已经丧失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让他们享受闲暇,播撒欢笑,沐浴阳光,懂得雅致之乐、思辨之趣。我没有见过哪个民族能比中国人更爱笑。不论什么事,他们都能从中找出欢乐,讲一个笑话就能化解纷争。中国各阶层都喜欢笑,言语中随处有玩笑。饱学之士不露声色巧妙幽默,欧洲人一般看不出来,更添中国人之乐。”

八大成功励志法则 为什么说早成功不如晚成功(1)

插图丨FREEPIK

而且,罗素先生还非常生动地描述了他所见到的具体情形。“我记得有一天,天气很热,我们几个人坐轿子翻山。山势陡峭,山路高低不平,轿夫很是辛苦。走到山顶的时候,我们停了下来,让轿夫歇息十分钟。他们很快坐成一排,拿出烟斗,说说笑笑,仿佛世上没有什么愁心事。”

《周易·易传·系辞下》中说,“乐天知命,故不忧。”南怀瑾先生认为,中国文化对于人生最高的修养就是“乐天知命”。乐天就是知道宇宙的法则,合于自然;知命就是懂得生命的道理,淡定从容。这些都清楚了,“故不忧”,没有什么烦恼了。

南怀瑾先生在《易经杂说》中又举例说,“有一本明朝的笔记,曾经统计过《论语》上都是乐字,而不谈悲,这也是中国文化不同的地方。”

林语堂先生在《吾国与吾民》中也总结说,“人生真正的目的,中国人用一种单纯而显明的态度决定了,它存在于乐天知命以享受朴素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与和谐的社会关系。”

我们中国人讲究居安思危,有备无患,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于是,我们又有这样的说法,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有一句话非常经典地描述了中国人淡看得失、平和从容的心态,就是《菜根谭》的那句话:“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其四、自助者,天助之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是《易经·大有卦》的上九爻辞,同时也是《易经》里面出现次数最多的一句话。说明《易经》的作者很欣赏这八个字,希望学习《易经》的人都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我们生活中也常常会说,希望“老天保佑,一切顺利”。

老天真的会保佑你吗?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老天对待世间万物都是公平的,怎么会单单保佑某一个人呢?

曾仕强教授说,“老天如果保佑任何人,那就是偏心,就是不公平。老天是该下雨就下雨,该出太阳就出太阳,该刮风就刮风,不管你有什么反应。”

那么,该如何正确理解这八个字呢?

《周易·易传·系辞上》中引用孔子的话说:“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

这段话的意思很直白,天所助的是顺天道的人。人所助的是守诚信的人,守诚信顺天道、且能够崇尚贤能的人,有如天助,无往不利。

那么,天道是什么呢?我们通常会想到“天道酬勤”这个成语,那么这个成语的本源又是什么呢?我们熟知的是《易经》乾卦的《象传》中所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

经过这样简单的推理,可得“自强者,天佑之”这个道理,或者更通俗的说法就是:“自助者,天助之。”或曰“天助自助者”。貌似西方也有一句谚语与之对应: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也就是说,只有凭借自己的努力去达成目标的人,老天才会去保佑他。也就是曾仕强教授所说的,“你自己争气,自己走正道,自己守规矩,自己遵照自然的道理,老天会在旁边帮助你。”

由此,南怀瑾先生认为,《易经》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人生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里,任何一种外力都是靠不住的。

曾仕强教授持相同的观点,他说,《易经》的主张非常清楚:每一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起全部的责任。人不管做什么事,自己都要慎重,如果不慎重,自己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当我们懂得了这个道理之后,就不会怨天尤人,哀叹命运之不公。

其五、早失败,晚成功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心浮躁。不知道从何时起,年轻人已不愿意接受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生活了,年纪轻轻就渴望一夜暴富、会所嫩模。

特别是一些网络文章的标题怎么惊悚怎么来,让年轻人的内心更加焦灼。比如:“毕业×年,决定你的一生”,“30岁一事无成,人生还有希望吗”,“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时代抛弃你时,连声招呼都不会打”,“45岁以后,还能找到工作吗”,等等。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很多人将这一段话理解为“成功要趁早”。这使得许多年轻人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不愿意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实际上,少年得志毕竟少数,大器晚成方为常态。栋梁之材必生长缓慢,这才是自然规律。

因此,曾仕强教授在其多本书中反复强调这样一个观点,“与其早成功,不如晚成功;与其晚失败,不如早失败。”据说这句话出自胡雪岩。接下来,我借用《易经》中的智慧来分析这里面的道理。

八大成功励志法则 为什么说早成功不如晚成功(2)

插图丨FREEPIK

《易经》第63卦是既济卦,既济指事情已经成功,但其卦辞中却包含“初吉终乱”四字,何也?

曾仕强教授的解读是,“一开始很吉顺,最后却是乱七八糟。一个人在成功的时候,就忍不住开始要乱讲话了,往往庆功宴那一顿饭就会得罪很多人,周围的人就开始准备要修理他了,这就是事实。”

因此,成功之后需要谨慎守成,防止事情走向危乱的局面。为什么在《易经》中,泰卦在前而否卦在后?大约也是类同此理。

那么,为什么说成功太早,并不一定是好事?①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成功来得快,去得也快。②年少轻狂,容易得意忘形,招致灾祸,难于守成;③未经世事,缺少磨炼,一旦经受挫折可能承受不住。④如果急于求成走捷径,搞不好会误入歧途。

辛弃疾说,“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没有人一辈子都能一帆风顺,但为什么晚失败不如早失败呢?

《易经》中第11卦是泰卦,第12卦是否卦,隐含了这样的一个道理:由泰入否,一步之遥;而由否入泰,则需要63步,走完其他所有的卦象,历经重重磨难,方能“否极泰来”。

故而,曾仕强教授说,“早失败,人还可以爬起来,晚失败就爬不起来了。年轻人不用怕犯错,不用怕失败,也不用怕挫折。年轻人只有历经磨难才会成熟。”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所以,早早经受一些挫折,并非坏事,它会磨练我们的意志,让我们的内心更加强大,稳扎稳打,厚积薄发,待到成功之时,心态成熟,能力稳定,基础牢靠,自然也更能守住成功,避免晚年再遭遇失败的厄运。

实际上,曾国藩先生也有类似的观点,叫做“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

其六、列贵贱者存乎位

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记录了一个被南怀瑾先生称之为“老鼠哲学”的有趣故事。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读jié,同“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wǔ)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大概的意思是:楚国上蔡人李斯,少为郡吏,可能是粮仓管理员吧。他发现一个现象,吏舍厕所中的老鼠食不洁之物,又经常受到人和狗的侵扰。而粮仓中的老鼠,吃的是堆积如山的谷粟,住着宽大的房舍,且没有侵扰之忧。于是李斯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就如同这老鼠一样,在于自己所处的环境。

八大成功励志法则 为什么说早成功不如晚成功(3)

李斯的“老鼠哲学”

当然,李斯最后的结局大家也都知道。南怀瑾先生评价李斯“鼠目寸光”,只搞老鼠哲学注重现实,不知仁义道德为何物。大约,这就是“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吧。

但李斯的老鼠哲学在历史上却非常有名。其背后蕴含了一个非常朴素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周易·易传·系辞上》所说的 “列贵贱者存乎位”。

朱熹引用《系辞上》“卑高以陈,贵贱位矣”这句话,解释说,“天地间有卑有高,故易之六爻有贵贱之位也”。比如,三国时吴国的学者虞翻认为,“乾高贵五,坤卑贱二”。

南怀瑾先生认为,人生亦如此,到了某一个位置就“贵”,没有到某一位置就“贱”。一堆泥巴,或一块石头,一根木头,雕成菩萨像,然后在大庙里一摆,人人都去跪拜。他为什么那么贵?“存乎位”,在那个位置就贵了,很多事情都是如此。

所以,人生要尽力争取到好位置。比如,在职场中,人们追求升职、转岗或跳槽,这当属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没有什么好遮掩的,“良禽择木而栖”、“树挪死、人挪活”,这是普遍现象,古已有之。你看,在采集渔猎的原始社会,人们不断迁徙,正是为了寻求水草丰美之地。

本期参考资料:

1.《史记》,司马迁

2.《中国问题》,罗素著,田瑞雪译,2019年9月第1版

3.《易经系传别讲》,《易经杂说》,《论语别裁》,南怀瑾

4.《吾国与吾民》,林语堂

5.《菜根谭》,洪应明

6.《道德经》,老子

7.《荀子·天论》,荀况

8.《易经的奥秘》,《中国人你为什么爱生气》,曾仕强

9.《胡雪岩谋略全书》,融智

10.《张爱玲传》,余斌

11.《贺新郎·用前韵再赋》,辛弃疾

12.《看懂天下人:曾国藩用人智慧全鉴》,林乾

13.《周易集解》,李鼎祚

14.《朱子语类》,朱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