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永恒观点(柏拉图手指理念的苍穹)

  亚里士多德把世界看作一个整体,但这并不妨碍他将这个世界拆分开来,并把世界是什么样的问题与世界可能是什么样的问题分离开来。 柏拉图问道: 存在之上是什么? 亚里士多德则针锋相对地问道: 存在是什么? 1510年,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拉斐尔在他那举世闻名的湿壁画《雅典学院》上,用绘画艺术的形式表现了这两位哲人的争执和对立。 在拉斐尔的画中,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肩并肩地走来,同时进行着激烈的辩论。 柏拉图手指理念的苍穹,而亚里士多德则指向众人所在的实体大地。

柏拉图永恒观点(柏拉图手指理念的苍穹)(1)

  两位哲人截然不同的视角也清晰地展现在他们的著述之中。 柏拉图的对话录,睿智且带有文学的情怀,总是直接指涉着精神的世界并在不断地探索着、思辨着。 与之相反,亚里士多德客观冷静、精密准确,并努力制定着规范准则。 在亚里士多德的著述里,是与不是泾渭分明。 年轻人通过学习柏拉图的著述而深感其吸引力。 读柏拉图的书,如同在其超凡脱俗的精神王国里飘浮一番、游荡后走向一种神秘主义。 亚里士多德则不然,他是一位教授,他将科学的研究方法传递到从事科学研究者的手中。 他下定义、做判断,是逻辑学的奠基者,是科学研究方式方法最为重要的指路人。 亚历山大·冯·洪堡在2000 多年后依然沿着亚里士多德研究方法的足迹从事着自然科学的研究,人们称他为“第二个亚里士多德”。 如果着眼于其科学研究的方法轨迹,这样的称谓就不足为奇了。

柏拉图永恒观点(柏拉图手指理念的苍穹)(2)

  柏拉图去世后,亚里士多德离开了雅典。 其他的弟子也纷纷离去。 有人认为,亚里士多德因未能当上柏拉图的接班人而深感失望,于是便拂袖而去。 但也有人猜测亚里士多德是出于个人安全原因而离开雅典的,那时发生的一系列政治事件必然导致了他的离开。 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征服、摧毁了一些希腊城市,其中包括亚里士多德的故乡斯塔基拉。 一向骄傲自豪的雅典人也深感来自马其顿的威胁。 亚里士多德一家一直与马其顿宫廷保持着良好的往来,这必然会引起雅典市民的猜忌。 这样,亚里士多德接受了先前的学友、小亚细亚城邦阿塔纽斯的统治者赫米阿斯的访问邀请而离开了雅典。 赫米阿斯年轻时也曾在柏拉图的学院求学,并与亚里士多德结为好友。 在赫米阿斯处逗留两年后,亚里士多德又前往马其顿王国的宫廷,并担任了国王腓力二世之子、13 岁的亚历山大的老师一职。 腓力二世驾崩后,亚历山大登基为王,开启了他征服世界的征程。 公元前335 年,他击败了希腊各城邦对抗马其顿统治的起义,也把雅典置于自己的霸权统治之下。 很快他便得到了亚历山大大帝的称号。

柏拉图永恒观点(柏拉图手指理念的苍穹)(3)

  亚里士多德重返雅典后,在一所名为吕克昂的学校里任教,并孜孜不倦地潜心于自己的著述。 当时他生活富裕,开始扩建自己规模宏大的图书馆。 大批地中海区域的学者为他的研究服务。 亚历山大也大力支持他当年的老师对知识的积极探索。 例如,他把在征服战争中获得的那些异域动物送给亚里士多德,以便扩大他的动物园。 公元前323 年这位年轻的君主驾崩,马其顿对雅典的统治也随之分崩离析。 面对再次恶化的外部环境,亚里士多德转身离开,并用自己的行动告诉雅典人,苏格拉底的悲剧不会再次发生,他不会给他们任何毁坏哲学的机会。 亚里士多德前往埃维亚的凯尔基斯。 不久,他便在那里与世长辞。

 

 摘自《改变世界的邂逅》

柏拉图永恒观点(柏拉图手指理念的苍穹)(4)

改变世界的邂逅—— 时光列车上的柏拉图与梦露 |〔德国〕赫尔格·黑塞 著 华少庠 译

  古今非凡人物的十五次邂逅

  加快人类文明的前进历程

 

  哲学与信仰、政治与经济,战争与和平,科技与艺术……这些关乎人类社会过去、现在及未来的重大命题,始终总在鞭策我们去思索和探究。

  马基雅维利与达·芬奇相遇时,关于权力他们谈了些什么?

  米勒与梦露的爱情悲剧中有没有现代人的完美主义倾向?

  从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到温斯顿·丘吉尔和查理·卓别林,再到约翰·列侬和小野洋子……

  这些世界历史上的杰出人物都曾有过不同凡响的相遇与相知,充满了激情、希望与哲思,对人生意义、社会道德、科学信仰等思索与拷问启迪了后人,给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本书撷取了世界历史长河中十五对杰出人物的相遇故事,通过客观优美的叙述展示出他们的邂逅对关于人类的重要问题所给出的答案。

 

作者简介

  赫尔格·黑塞(1963—),德国自由撰稿人、编剧和记者,主要从事历史、文化和经济方面的研究。他的著作《我既然站在这里,就别无选择》于2007 年被德国《那时》(Damals)杂志评为娱乐类历史年度书籍,被翻译成14 种语言。

译者简介

  华少庠,博士,教授。1958年生于四川成都。他先后任教于四川大学外语学院和西南交通大学外语学院德语系,曾发表出版过多篇论文和翻译作品。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擅自转载|

 

|如有版权相关问题可联系后台处理|

★ 凤凰壹力|极致阅读体验创造者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