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和华为下线到量产要多久(北汽小康连败后)

北汽和华为下线到量产要多久(北汽小康连败后)(1)

与二三线车企合作遇冷后,华为距离造车越来越近。

2020年10月,华为发布智能汽车解决方案“HI”,试图与车企进行深度合作,帮车企造好车,并与北汽、小康产生实质性合作。

1年过去,华为汽车方案迎来检验,但销量并不乐观。

与今年轰轰烈烈的新能源车革命相比,华为合作款汽车沦为尴尬陪跑,这是否会刺激华为下场造车?

今年4月,北汽和华为联合发布高端电动车“极狐阿尔法S”。

因为这是第一款搭载华为鸿蒙系统的智能汽车,当时引发巨大关注,北汽股价也顺利翻倍。

北汽蓝谷董事长刘宇还公开表示,“要让北汽新能源在三年内重回第一,极狐2021年的小目标是1.2万辆。”

结果销量惨淡,据乘联会数据,今年4—9月,北汽极狐阿尔法S共交付857辆新车。另一款在华为门店主推的小康赛力斯SF5,4—10月销量不足6000辆。

北汽和华为下线到量产要多久(北汽小康连败后)(2)

虽然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要到今年底才开始交付,还称目前订单已超千辆,但这并不能打消市场质疑。

毕竟与单月销量1.2万辆的比亚迪汉,单月销量近8600辆的特斯拉Model 3相比,北汽、小康这点销量显得毫无存在感。

为啥二三线车企打着华为旗号也卖不动?

首先是品牌度认可度太低,比如北汽的形象就是低价的出租车、网约车,本来卖面包车的小康更是名不见经传。

在用户心里,只有真正的华为汽车才够劲爆,搭载华为HI系统的车没啥兴趣。

其次价格过高,北汽极狐阿尔法S普通版售价25.19—34.49万元,对标的正是比亚迪汉、特斯拉Model 3、小鹏P7这些爆款。

但在产品力上,阿尔法S从设计语言,到电池、自动驾驶等核心技术均无亮眼之处,很难让用户绕开比亚迪、特斯拉去选北汽。

北汽和华为下线到量产要多久(北汽小康连败后)(3)

华为HI版的阿尔法S就更没性价比了,售价高达38.89—42.99万元,足足比普通版贵了13.7万。

贵就贵在智能方案,华为提供的这套方案包括自动驾驶、鸿蒙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智能车云等功能。

自动驾驶方面,全车配备3颗激光雷达、6颗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13颗摄像头,还有华为自研主控芯片加持,号称全面领先特斯拉FSD。

北汽和华为下线到量产要多久(北汽小康连败后)(4)

2020年4季度财报会议上,马斯克曾透露Model 3在中国很成功,但FSD不成功,售价6.4万元的全自动驾驶服务(FSD)只有不到2%的中国车主会选装。

有趣的是,用户普遍对FSD很感兴趣,只是不愿意多花那6.4万....

特斯拉尚且如此,又有谁愿意多花13.7万去买个北汽极狐?

当前难题是,二三线车企用户不买账,一线车企也不愿被华为掌控“灵魂”。

华为帮车企造车的方案具体来讲,一辆智能汽车,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智能车云在内的核心功能全由华为负责,车企只负责底盘、轮胎、玻璃之类的部件,相当于富士康那样的代工厂。

用上汽董事长陈虹的话说,这样车企就没了灵魂,上汽是不能接受的。

北汽和华为下线到量产要多久(北汽小康连败后)(5)

智能化是灵魂,这话没错,因为未来汽车的看点就是智能化产品力。

我们说过,汽车业已进入“低利润”时代,丰田、上汽这样的巨头毛利率都在18%以内,赚的是辛苦钱。

智能汽车就不一样了,未来自动驾驶系统可以按月收费,各种车载软件还可以收费。车企的估值体系因此发生深层巨变,从硬件利润转向软件利润。

有分析师认为,10年后如果有80%的特斯拉用户订阅了FSD服务,那每年将为特斯拉带来1000亿美元营业利润,仅自动驾驶软件这一项就值8500亿美元,特斯拉万亿美元市值就这么来的。

汽车智能化是大势所趋,即便FSD目前只有2%的中国车主会加钱选装,并不影响资本对特斯拉未来的看好。

北汽和华为下线到量产要多久(北汽小康连败后)(6)

如此关键的战略高地,有点眼光的车企自然不会拱手相让。

上汽不接受华为的第三方智能方案,其他一线车企大概率也不接受。所以除了北汽、小康、长安这几家后排车企,华为HI方案目前并无新进展,但华为并未放弃。

12月2日,小康赛力斯发布全新高端品牌AITO,新品牌首款新车也正式亮相,定位于中型豪华SUV。

华为消费者业务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宣布,未来赛力斯将与华为共建强大的营销服务网络,并在2022年将建成上千家旗舰店、体验中心、用户中心,来满足广大消费者对AITO品牌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他还表示:“从AUTO到AITO,只有一个字母之差,差别的是智能化、智慧化的体验。华为先进的ICT技术及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将会帮助AITO给消费者带来极致的、智慧化的出行体验。”

北汽和华为下线到量产要多久(北汽小康连败后)(7)

从小康升级新品牌不难看出,华为还是想坚持“帮车企造好车”,这次能否带动销量还需时间验证。

其实造电动车车壁垒不高,当年新势力抢着造车,现在小米、百度也在跨界造车。

但智能汽车门槛很高,因为包括主控芯片、AI芯片、操作系统、算法、信息安全等软硬件环节,和传统汽车的设计、制造完全不是一回事,不是谁想做就能做的。

比如自动驾驶系统就涉及摄像头、传感器、激光雷达、芯片、AI算法等软硬件技术,即便电动车销冠比亚迪也无暇顾及,更别提二线车企。

华为则不同,它利用这么多年在芯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技术积累,已全面走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前列,它离造车,就差车身、底盘、电池这些硬件了。

北汽和华为下线到量产要多久(北汽小康连败后)(8)

2002年,华为内部关于尽快立项3G手机的呼声很高,任正非当时表示:“华为不做手机,谁再胡说谁下岗。”

2003年,华为成立手机业务部,后来把手机做到比肩苹果。

这次将汽车战略提升到造整车,或许也是时间问题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