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做潍坊风筝节的风筝(和春天来一场邂逅)

策划、执行/株洲晚报 记者 戴凛,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自己做潍坊风筝节的风筝?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自己做潍坊风筝节的风筝(和春天来一场邂逅)

自己做潍坊风筝节的风筝

策划、执行/株洲晚报 记者 戴凛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一段优美的诗句,让我们从不同角度看到了生机勃勃、充满朝气的春天。同时,也让不少成年人冒出了童年的回忆,回想起自己动手制作风筝的乐趣。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想了解风筝的历史,一起学做风筝呢?

在湘江风光带,不少青少年在放飞风筝。记者/戴凛 摄

听传统

纸鸢寄愿景,诗歌抒情怀

我市风筝爱好者刘旺发,曾多次代表株洲参加国内和省内的风筝赛事。他介绍,风筝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反映了人类最初想在天空翱翔的愿望。在传统的中国风筝上,大都绘有寓意平安和吉祥的图案。它融合了群众的欣赏习惯,反映了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渗透着我国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因而在民间广泛流传,为人们喜闻乐见。

古代还有“清明放断鹞”之谚,断鹞也是指的风筝。因为古人还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风筝上,让风筝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记者梳理发现,涉及风筝的诗句有不少。比如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郑板桥有诗曰: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飞彩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还有吴友如的《题画诗》: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

曹雪芹的《红楼梦》中也有关于风筝的诗谜:阶下儿童仰面看,清明装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忆童年

校园学制作,同学来比赛

“和同学们一起去校外的山头放风筝,这样的记忆至今难忘。”“80后”杨女士曾就读于石峰区原湘氮学校,她回忆说,每到3月下旬,学校的劳技课就会组织同学们制作风筝。大家自己准备竹条、报纸等简单材料,在老师的指导下一起制作。然后,老师再带着同学们一起去学校附近的小山放飞,如果谁的风筝飞得高、飞得远,还能获得小奖励。所以同学们每年都很期待春天,享受这样有趣的小型春游活动。

“父母没有时间给我们制作,要想放风筝玩,就得自己动手做。”“50后”陈师傅也有着类似的童年记忆。他说,在当时由于材料不足,大家就把旧扫把的竹条抽下来,纵横交错绑起来做骨架,然后糊上纸,制成风筝。把家里用来纳鞋底的线用作风筝线,用它来放风筝既轻便又结实牢固。不过,一开始因竹条粗重,即使不停地奔跑也飞不高。后来,大家发现用篾刀加工竹片会更加精巧,于是对风筝进行了改良,总算摸索出了门道。

陈师傅笑着说,那时乡村田野广阔,没有楼房,没有电线,处处都是放风筝的好场地。每到清明节前后,他和小伙伴们就会相约放风筝。一时间,伙伴们此起彼伏的呼喊声、欢笑声响彻田园大地。

学制作

亲子齐动手,家庭新体验

看到上面这些,同学们是不是也有些心动了?为此,记者也联系上了风筝达人刘旺发,请他为大家介绍简易风筝的制作方法。

刘旺发介绍,制作简易风筝其实非常简单,同学们可以和家人来一次亲子制作体验。

刘旺发示范风筝制作的方式。记者/戴凛 摄

风筝的“面”,可选用较大的塑料袋做材料,重量轻、不容易破损,将其裁剪成规则的菱形、三角形均可。也可用报纸等轻质材料替代;风筝的骨架,则最好选用有韧性且轻薄的细竹篾,2条即可。也可以考虑使用细长的塑料杆替代。

制作时,将其中一根较长的竹篾弯曲,与另一根竹篾组合成“弓”状(如图2)。弯曲竹篾的边缘,用“面”部的塑料袋或纸进行包边粘贴。

为增加风筝的稳定性,可在风筝的左、右、下三个区域,各增加一个纸条作为“尾巴”,以增加风筝的平衡和稳定性。同时也便于依据风筝的飞行状态进行调整。

风筝的提线和主线可以选择稍粗的棉线,或者鱼线。其中提线的两头,分别扎在风筝纵向的竹篾上,再与放飞的主线相接。这样的目的是,方便通过调整主线与提线的位置来修正风筝的仰角,以便保持更好的飞行姿态。

小提示

放飞有技巧,安全要谨记

刘旺发表示,放风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风筝上天后,要根据风速等天气条件不断调整风筝,这就需要手势与脚步调整的配合。如果风筝“栽头”,就把尾巴加重;如果飞不高,就调整主线与提线的接触点位置。因此,对同学们来说,从制作到放飞,都是一次提升动手能力,锻炼专注力的好机会。当看到自己动手制作的风筝飞上天时,心里就会生出一种喜悦与满足,也有一种成就感。

刘旺发特别提醒,风筝放飞时最好选择空旷的区域,周边尤其是不能有电线。如果放飞区域有很多人,则务必注意风筝线的位置。特别是风筝起飞和降落时,低悬的风筝线不容易被别人发现,一旦与人体发生接触,容易划伤皮肤。还有,如果遇上雷雨天气,则坚决不要放飞风筝,以免发生雷击意外。

短评

呼唤形式更多的劳动教育

戴 凛

在笔者的童年记忆中,也有着和同学们一同制作风筝,出游放飞风筝比赛的画面。而这样的活动,就是放在了小学和初中的“劳动技术”课中。同样出现在“劳动技术”课上的,还有比如制作小板凳、木质飞机,以及安装灯泡、磨配钥匙等。

近年来,各校推出了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课,比如校园种植活动,让同学们在劳动锻炼中认识植物,学习观察植物生长。还有的学校进一步开展了农产品售卖,拓展了孩子们的交际、口才能力。这些都是很不错的课程设计。

不过笔者认为,一些传统的手工制作、维修类劳动技术课程,也可以考虑重新回归课堂。

最近,有网友针对“90后”“00后”发起了这样一个提问:你会修漏水的水龙头吗?知道怎样替换客厅的射灯吗?

很多网友感叹“真不知道”。还有多位网友称:一直等到爸爸来家帮忙,才总算解决了水龙头漏水的问题。

如今,丰富的家政维修服务确实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体现了社会进步。但是因为基本技能缺失,却常常会给生活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也让生活少了很多乐趣。

一位心理专家表示,掌握多元的劳动技能是一个人了解世界、了解自我的过程。人们在学习劳动技能的过程中可以了解自己的能力,还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成就感,不断获得进步和他人的肯定。技能掌握得越多,安全感就越强。

因此,笔者也盼望校园劳动教育能够更加丰富,比如通过更多的手工技能类劳动教育,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掌握更多的基本生活技能,在制作和维修中拓展孩子的探索欲。

来源:株洲晚报

审核:罗小玲

编辑:陈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